朱莉



摘要:目的:研究調度遠程電話指導對于患者急救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的心臟驟停急救患者100例,按照急救模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除派遣救護車外不進行額外的調度干預,試驗組采用遠程電話指導干預,比較兩組的急救調度效果。結果: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的急救半徑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組患者致殘率低于對照組(P<0.01),試驗組在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上同樣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模式對于患者急救效果有著明顯的影響,采用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急救效果優于傳統的急救模式,有望為急救調度的創新提供新的方向。
關鍵詞: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急救調度;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6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180-01
據中國衛生部門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意外死亡人數高達100萬,有近七成的人因未在黃金時間內救治導致死亡,其中,心臟驟停患者在意外死亡人數中保守估計可達三成以上。科學的急救調度模式,不僅有助于為患者爭取最佳的搶救時間,而且能夠節約后期的醫療成本。傳統的調度模式僅通過電話獲取急救信息,指派救護車前往現場搶救患者,受患者病情、現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常常由于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搶救心臟驟停患者,造成了急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的嚴重后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脅[1]。文章將以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模式為例,通過與傳統急救調度模式的比較,進行調度模式的效果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歷資料來源于2019年1月-2019年9月青浦區醫療急救中心搶救的心臟驟停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按照是否進行調度遠程電話指導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急救調度模式,試驗組采用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模式,兩組患者各50例,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患者的急救半徑、致殘率、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等指標。
1.3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急救調度模式,即調度人員在接收到急救信息后,安排救護車前往現場搶救。對照組采用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模式,即調度員根據患者心臟驟停的現狀、病情嚴重程度及現場條件等,引導目擊者采用急救措施,靈活的指導患者采用前期的緊急救治。
1.4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技術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以P<0.01為高度顯著性差異。
2 研究結果
2.1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急救半徑比較
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急救半徑分別為4.52km、4.46km,p﹥0.05,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
2.2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致殘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致殘率和對照組患者致殘率分別為8.33%和24.57%,p<0.01,兩者之間存在高度顯著差異。
2.3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比較
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的急救效率分別為13.56min和7.79min,兩者之間存在高度顯著差異,P<0.01。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分別為60%和96%,P<0.01,兩者之間存在高度顯著差異。
3 討論
和傳統的急救調度模式相比,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模式表現出較多的優越性,該模式考慮到了心臟驟停患者的現場急救需求,減少了患者在等待治療期間發生的患者死亡、致殘等不良后果。利用對目擊者的現場指導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增強預后效果。
總體而言,調度遠程電話指導模式彌補了傳統急救調度模式的不足,不僅確保了調度的有效性和實施效果,而且也提升了調度的靈活性。未來,以調度遠程電話指導為核心的調度模式,將不斷豐富實施方案、運行流程,便于在急救調度中取得更為廣泛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王敏麗. 院前急救調度質量情況分析與安全控制[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1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