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超仔 陳宜 徐雨浩 趙家浩 李志聰
摘要:采用數據統計,文獻資料,歸納總結,錄像觀察法等,對籃球技術概念的理解,以第16屆世界錦標賽中國男子籃球與快攻戰術運用并統計,分析第16屆世界籃球錦標賽與快攻戰術的運用情況,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尋找出如何提高得分率,能取到更好的成績。本文通過重點分析數據特點、更好提高比賽成績和取勝的方法,為中國男籃更好的發展和在世界籃球立足。
關鍵詞:籃球;第16屆世界錦標賽;中國男子籃球;快攻戰術運用
引言
由于籃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籃球比賽通常在雙方實力相當較為激烈,在實力相當的差距導致小比分輸掉比賽的狀況。通過研究籃球比賽戰術的方法有利于獲取比賽勝利,提高運動員的積極性,增加籃球對抗的激烈性,使籃球在比賽過程中更有觀賞價值性,從而達到籃球比賽取得勝利的效果。在籃球比賽過程中戰術運用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運動員的戰術配合,促進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默契,對比賽成績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以及實驗前、實驗后所測得的數據利用SPSS.21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運用 Excel2007 軟件進行繪圖分析。
(二)文獻資料法
“籃球比賽”,“籃球戰術運用”為關鍵詞,廣泛閱讀了國內外與之相關的文獻資料,并通過下載整理、歸類合并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的撰寫工作提供了充分理論依據。
(三)歸納總結法
通過閱覽國內外相關文獻,對國外文獻及國內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如在歐美許多國家如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籃球研究者對籃球比賽有著豐富的研究,并且制定了符合自己的籃球領域和戰術模式。同時提供整理文獻,為本文進行歸納總結提供研究價值。
二、結果與分析
(一)對男籃快攻運用及其概念
快攻:快攻模式是由單人及多人配合完成得分的,快攻進行過程中變化多樣的方式。快攻可分為:個人快攻戰術、長距離傳球快攻戰術、短距離傳球快攻戰術、運球傳球快攻戰術。
長距離傳球快攻:是隊員在后場任何恰當的方式獲取球的情況下,將球從后場迅速地擺脫對方進攻隊員緊盯或突然偷襲傳給有意識進行快速進攻的隊員,完成的長距離快速進攻配合的戰術。
個人快攻:簡單明了,一次性,一個人完成的快攻模式,雖然沒有長距離傳球速度快,參加的人數多,但個人快攻戰術得分率較高。
短距離傳球快攻:短距離快攻在距離上,時間上沒有長距離傳球快攻直接,在快攻的速度上比長距離傳球快攻要慢,參與進攻的人生多,但技術和形式的配合比長距離傳球更有靈活性。
運球傳球結合快攻:獲得有效球在適當時機創造條件和機會,結合運球和傳球提高進攻的速度和進攻強度,在這過程中找到適當的機會傳球進行快攻的形式,形成的一種運球傳球的快攻模式。
(二)籃球戰術中長距離傳球快攻戰術分析
以第16屆世錦賽中國男籃比賽為例,長距離快攻是隊員在后場任何恰當的方式獲取球的情況下,將球從后場迅速地傳給有意識進行快速進攻的隊員,完成的長距離快速進攻配合的戰術。長距離快攻戰術主要在起動加速跑和完成進攻的過程,長距離快攻速度快,時間短、難度低,是快攻戰術中容易完成并且成功率高的一種戰術。中國男籃在六場比賽過程中長距離傳球快攻成功率三場100%兩場為0%,說明中國男子籃球比賽中具有提高長距離傳球快攻的優勢和提高比賽成績。從錄像統計中明顯看出,第十六屆男子籃球錦標賽與對手長距離快攻明顯多于中國男籃,其中希臘多達3次,連波多黎各、俄羅斯、土耳其和立陶宛隊也各自有2次長距離傳球快攻,相反的是中國男籃在比賽中一共才6次,成功3次,而在比賽當中的對手就成功12次,明顯是中國男子籃球長距離快攻次數的4倍。
(三)籃球戰術中長距離傳球快攻戰術分析
以第16屆籃球世界錦標賽中國男籃與對手個人,個人快攻是指隊員在獲得有效球的情況下擺脫對方嚴密的防守快速進行快速進攻,達到一次性完成進攻的快攻戰術方式。個人快攻戰術以快速,簡單明了,一次性,一個人完成的快攻模式,雖然沒有長距離傳球速度快,參加的人數多,但個人快攻戰術得分率較高。從錄像統計出,第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國男籃與對手在個人快攻次數上比中國男籃多,其中希臘、波多黎各、土耳其和立陶宛都各自有1次快攻,相反中國男籃在六場比賽中快攻次數29次個人快攻次數總數才只有2次,成功了1次,而對手在比賽快攻成功4次,可以看出是中國的四倍。
中國男籃在個人快攻戰術運用的成功率不夠高,在比賽對手快攻的成功率明顯比中國籃球的成功率好,往往在小比分差距輸掉比賽也常有出現的結局。通過錄像可以總結出,中國的快攻意識不夠強,在個人戰術基礎不夠成熟,技術不夠完善,失誤率也成為輸掉比賽的主要原因。著使對方對手在比賽上更容易拉大比分差距,占據比賽的雄霸獵頭。所以希望在所有的比賽中或者教法當中主要提高快攻的技術,提高快攻的成功率,結合比賽的過程更容易與對手拉大差距,輕易贏得比賽。
(四)籃球戰術中短距離傳球快攻戰術分析
以第16屆籃球世界錦標賽中國男籃為例,是對著防守或搶斷獲球后,將球迅速傳給有意識快速向進攻方奔跑的隊員進行短距離傳球進攻的配合戰術。短距離在距離上,時間上沒有長距離傳球快攻直接,在快攻的速度上比長距離傳球快攻要慢,參與進攻的人生多,但技術和形式的配合比長距離傳球更有靈活性。
從第十屆男籃錦標賽與對手短距離傳球快攻次數明顯多于中國男籃。其中希臘、波多黎各、俄羅斯、立陶宛各自有2次,中國才兩場有2次短距離快攻,在短距離快攻次數明顯不及對手。在比賽中提高短距離傳球快攻次數有利于提高整體成績。
從對手在十六屆錦標賽中的短距離傳球快攻戰術次數明顯和中國有一定的差距,在比賽分值上明顯拉開差距,對手在總次數10次高于中國男籃4次,在分值相差8分。從數據中容易發現對手的戰術特點,比較擅長短距離傳球的快攻技術,在成功率達到100%,總差值、次數和成功次數的差距上,給中國男籃的分值有一定的距離,在中國男籃追趕分數值造成一定的難度。所以在中國男籃的戰術和技術上,應該加強短距離傳球快攻技術的次數和成功率,創造有利條件發動快攻的戰術,因而在比賽場上更容易拉近比分的差距。
(五)籃球戰術中運球傳球快攻戰術分析
以第16屆籃球世界錦標賽中國男籃為例,指隊員在防守或搶斷等情況下獲得球后,在不方便將球傳給隊員組成的進攻,而快速運球進攻,在適當時機創造條件和機會,提高進攻的速度和進攻強度,在這過程中找到適當的機會傳球進行快攻的形式,形成的一種運球傳球的快攻模式,在過程中運球和傳球精密相連,配合順暢。
從錄像統計出,第十屆男籃錦標賽與對手運球傳球快攻次數明顯多于中國男籃。連希臘,土耳其都有3次,其中科特迪瓦、波多黎各、俄羅斯、立陶宛各自有2次,中國一場3次短距離快攻,快攻成功率達到66.7%。而對手成功率多達100%。在短距離快攻次數明顯不及對手。從對手在十六屆錦標賽中的運球傳球快攻戰術成功次數明顯和中國有一定的差距,在比賽分值上明顯拉開差距,對手在總成功次數13次高于中國男籃5次,在分值相差10分。在比賽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分數差距不大,給中國男籃更困難追趕小比分而失去勝利的結局。從數據中容易發現對手的戰術特點,比較擅長運球傳球的快攻技術,在成功率達到100%,快攻總數和成功次數的差距,給中國男籃的分值有一定的距離,中國男籃在這方面的戰術意識和技能有所欠缺。
三、影響現代中國男籃快攻的因素
(一)準備發起快攻與連接失敗的因素分析
在比賽錄像當中可以觀察到,中國男籃在準備發起快攻意識有所欠缺,在中國隊員搶到防守籃板或搶斷球時,在獲得球的隊員不能短時間內注意到全場本隊員的各個位置,如果不能出現固定的本隊員上前接應或者位置處于不適當狀態,在快攻形式的球就無法順利進行,如果在本隊員在短時間有意識的進行快攻戰術上前接應球,獲得球的隊員則可以將球順利傳到有意識本隊員,展開快攻戰術。由于在恰當的位置不能順利進行第一次將球傳出,在快攻狀態錯過時機的情況下給進行快攻隊員造成一定的難度和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也難以發揮利用合適的機會,給中國快攻的準備發起快攻與連接造成了阻礙。
(二)快攻轉移階段失敗的因素分析
中國男籃在快攻戰術上的掌握不是很成熟,在有利于進行快攻時,沒有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爭分奪秒展開有利進攻的方位,在快攻戰術中,哪一方能第一時間準確把握住時機,而在獲得球的隊員在快攻轉移階段中沒有爭取到優勢位置,在本方隊員沒有及時跟上快攻的步驟,打出有效快攻。但在已經失去了快攻的最有利于機會,不能輕易地超越防守隊員的位置進行快攻戰術。在這過程中影響了快攻轉移階段的最有效時機從而影響了快攻的效果。
(三)組織快攻最后進攻階段失敗因素分析
組織快攻最后進攻階段通常是以快攻轉變為陣地較多,主要因素在于進行快攻到對方,不能及時完成得分任務,從而在進攻人數以多轉變為相等或者以少打多的情況完成進攻階段的次數明顯比對手少,而且在一定的干擾程度下失誤次數更多。中國的戰術比較擅長打陣地對抗,利用優秀經驗豐富的中鋒,在快攻戰術這個領域上不夠成熟,缺乏以這個快攻戰術領域擊敗對手的自信心。在比賽場上出現的1對2或者2對3的情況,由于經驗和技術的不足通常是以不犯規不中籃為進行有優勢條件下的結果,從中也說明了中國男籃在快攻戰術和配合的能力存在不足。導致遭到對手的快速的反擊。
四、結論
(1)中國男籃與比賽對手的快攻次數和成功率相比較,中國男籃進攻次數和成功率明顯少于對手,在這比賽成績差距拉大,在體現出中國男籃快攻意識不夠對手強,在快攻戰術的運用變化形式比較少,造成很大機會都錯過。
(2)中國男籃的快攻戰術形式基本都是由獲得球隊員傳給后衛直接運到前場,通常是由于快攻受到對手的防守而轉變為陣地戰,在比賽錄像上可以看出對手的快攻戰術明顯比中國男籃多。
(3)中國男籃在快攻戰術上不夠成熟,技術不夠穩定,失誤率偏高,說明中國男籃在快攻技術與比賽對手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4)在第16屆世界世錦賽中,在決賽前八的隊伍,在進行快攻的意識、能力、次數、成功率都高于排名第十以后的隊伍。
參考文獻
[1] 張銳,吳冶 . 籃球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 張瑞林 . 籃球運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盧文超 . 對中國男籃快攻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 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7:04–18.
[5] 楊鐵黎 . 職業籃球市場論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6] 劉穎俊 . 現代籃球快攻特點的研究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04–29.
[7] 孫守正 . 籃球進攻技術訓練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8] 斐博儒 . 籃球策應技術與訓練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9]李曉波.籃球的快攻戰術[Z].2009.http://www.ynyj.gov.cn/htmlc/wangluowenzhai/2009/8/3538110335.html
[10]李巖.論籃球快攻戰術的合理運用[Z].2009.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YSJ20091207.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