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衛東
摘要:伴隨我國經濟發展,公民的生活水平獲得顯著發展。在此背景下,人們更加關注體育文化的滿足。本文通過調查四川省的體育公共服務,了解該省在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方面出現的問題,并由此提出解決方法,希望由此實現四川省體育服務的平衡發展。
關鍵詞:公共體育;均等化;城鄉二元發展;解決措施
引言
基于我國在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大的情況,城鄉在體育公共項目建設以及服務提供上也存在明顯的鄉二元差異,這種差異在四川省尤為明顯。為此,筆者通過深入調查四川省的城鄉公共體育服務狀況,針對出現的非均等化現狀,給到對應的建議,希望由此實現四川省體育體制的改革,實現群眾體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一、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現狀
(一)體育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的相關概念
1.公共體育服務
所謂的公共體育服務,是指政府作為服務主體,為公眾所提供的體育服務,其目的旨在提升公民的身體素養。一般而言,公共體育服務主要包括了諸多的公共要素以及服務要素。其中,公共要素指的是相關組織機構以及器械場所,而服務要素則包含體育活動、全民健身監控等。
2.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
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指的是政府部門為不同地區的居民提供相同或者相似的體育服務。所謂的均等化,并不等同于平均主義,其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允許各地之間的差異。最后在實現均等化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注重服務的系統性、公共性以及服務性。
(二)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現狀
1.體育場館設施現狀
四川省在“十一五”期間,加大了對于體育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數據顯示四川省新建體育場共計2986個,人均面積1.03 平方米。盡管基建增長效率顯著,但是城鄉的場地比例出現嚴重的失調狀況。據悉,四川省的絕大多數產地位于城鎮,而鄉村的體育場地占比僅為8.3%。
2.公共體育服務組織
通過對四川省各地區的公共體育活動現狀調查發現:成都地區的社會指導員數量位居省內第一,占比為0.17%,其次是綿陽占比為0.14%,廣安的占比為0.12%,倒數的是廣元與西昌,占比僅為0.0996%以及0.0943%。而在晨晚練輔導站設立上,成都、綿陽、廣安位于前三,占比分別為0.05%、0.0405%、0.0402%。群眾體育活動次數統計方面,成都超過300次,綿陽、廣安位列第二、三,次數分別是155次、141次。協會組織成立方面,成都超過60家,而廣元、綿陽僅有35家,最少的是西昌,僅有18家。
總而言之,成都市的活動開展數量位居省內第一,但是廣元、西昌等地區因為經濟水平落后,其無法獲取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公共體育活動中,出現地區體育公共服務的差異性。通過上述數據的分析可以得知:政府的投入以及資金渠道的開辟,成為公共體育活動發展的基礎。
(三)四川省城鄉公共體育服務情況
通過對四川省城鄉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調查分析可以得知,鄉村的差異性較大,其中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體育公共服務存在明顯的落后趨勢。但同一地區的城鄉差異顯示除經濟因素外,政策指向也是影響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成都地區的場館開放程度最高,但即使最高,也僅僅開放了56%,群眾對于該開放程度的滿意度偏低,僅為27.6%。此外,西昌地區的開放度僅為40%,滿意度為25.3%。
二、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存在的困境
(一)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面臨的機遇
基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體育公共服務活動開展打破了“管辦一體”模式,實現了民間資金的流入,促進了社會資源的有效流動,提高了均等化服務參與主體。
此外,成都市在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的過程中普遍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其他供給主體共同參與的投資體系,從而為鄉村的體育服務建設提供較多的資金。
(二)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存在的困境
1.城鄉組織管理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四川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主要依據“管辦一體”模式開展。近年來,基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關服務的組織開展呈現出社會化的趨勢,由于參與部門的多樣化,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橫向溝通渠道,導致管理效率低下,最終誘發了資源浪費的問題,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相關調查顯示:四川省構建起市、區、街三級體育組織網絡。但是農村地區由于主管部門職能的不明確,導致信息的傳達受阻。
2.資金投入的二元差異
四川省的體育公共服務大多由政府撥款,而大部分資金由于場地的建設,而忽視了對于公共體育服務的宣傳,最終降低了群眾的滿意度情況。相關的調查顯示:四川省的公共體育服務存在資金投入的二元化差異,諸多的農村地區缺乏專門資金的運用。
3.城鄉服務需求差異
通過實地考察分析發現:四川的公共體育服務在群眾需求上還存在較強的城鄉差異。一般來說,城鎮居民主要關注健身指導的體育健身理念付出,而鄉村則關注體育健身場所以及設施的建設。
除此之外,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居民對于身體素質的關注度以及重視程度大于農村地區的居民,而鄉村居民則因為經濟水平的束縛,對于體質關注則較為缺乏。不僅如此,城鄉居民對于體育法規政策的關注不夠,也不關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發揮。
基于此,在進行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依據城鄉二元差異的狀況,科學的開展有針對性的差異性服務,實現“花小錢,辦大事”作業的有效落實。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往往能夠實現城鄉的同步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體育事業建設效益的提升,為城鄉居民體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對策研究
(一)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原則
由于四川地區在體育公共服務上存在較大的城鄉差異性,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立足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具體操作。在該原則下,工作人員需要對各地區、城鄉發展、階級概況等諸多因素進行分析,了解不同族群的,多元化需求差異,從而在科學的角度上設計個性化、差異化服務體系。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之上,根據各地區群眾的差異需求,制定針對性較強的發展計劃與策略。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大部門的農村地區在國家投資以及公益支持下,修建了諸多的健身場地,這些場地在運行中往往存在較高的收費狀況,進而阻斷了農民消費的意愿。但是在城市居民中,大部分認為體育場所存在簡陋、專業性不強的狀況,而且缺乏專業性、科學性的指導,城市居民也失去了鍛煉的欲望。
為此,四川省在打造城鄉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城市地區體育設施的改善,并為其開展定期的健身指導。而在農村的體育服務建設上,需要加大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開展體育活動和開展健身指導。
(二)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內容
1.完善公共體育服務機制
四川省在城鎮體育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因為機制不完善,出現了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進而導致服務建設出現較大的資源浪費問題,為此,工作人員需要對現有的管理機制進行必要的調整,并積極擴大民間資金的投入,實現服務機制的扁平化管理,并由此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付出。關于公共體育服務組織管理機制,筆者總結如下。
政府在這一過程中主要發揮主導地位。一般而言,其下設三大組織,分別是行政類公共體育服務、非營利性公共體育服務、企業類公共體育服務。這三個組織為公眾提供了不同維度的服務。
2.建立多元管理、投資機制
為實現四川省公共體育服務朝著城鄉均等化的方向發展,工作人員需要搭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現階段,該項目工作在推進時往往是依托政府投資,輔之以民間非營利機構。不僅如此,為保障管理機制效率以及質量提升,政府部門還需要引入體育協會等機構的加入。
事實上,這一操作的開展往往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緩和政府的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并提升資源供給的效率。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可以借助市場的手段調配公共體育服務與產品供給,進而實現從國家、社會、個人三位一體的協調發展格局。
3.加大公共體育服務軟硬件建設
四川省為保障全省城鄉居民身體素質,加大了公共體育事業的建設。根據相關的數據調查顯示:四川地區的體育人口已經過半,而從事社會體育指導人員也有了近萬人。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加強了對于硬件設施的構建。目前,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與社會資源存在不對等的矛盾。為此,我們仍舊需要加大擴大公共體育服務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并傾向于農村群眾的體育需求,實現差異性建設。總而言之,在公共體育服務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科學分析城鄉二元差異,并以此為依托,加大對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的績效考核以及監督,從而由此實現到城鄉差距的縮小,促進四川省體育事業的大發展。
結語
為保障四川地區群眾身體素質提升,相關單位積極構建公共體育服務,并針對城鄉差異問題給出解決措施。本文基于此,注重分析了四川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的問題以及機遇,并對相關工作具體落實給出了建議。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理念轉變,四川地區的體育項目必將獲得顯著發展,并由此帶動更高效益的取得。
參考文獻
[1]李麗,楊小龍.體育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區域差距及優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11):21–30+72.
[2]姚磊.新中國70年農村體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演變歷程、現實困境與創新條件[J].巢湖學院學報,2019,21(05):9–19.
[3]陳秋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改善:基于農民需求的視角[J].改革,2019(06):92–101.
[4]李柏,金銀哲,朱小濤.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研究的計量學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01):13–20.
[5]李欣,陳茂林,肖曉.均等化視角下四川省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策略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1–6.
[6]田媛,肖偉,姚磊.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研究述評與展望——基于CNKI數據庫的知識圖譜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31(02):10–17.
[7]白景明,朱長才,葉翠青,朱克俊,程丹潤,汪文志.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財稅制度操作層面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43):3–91.
[8]李堅,楊次榆,李獻青.四川省城鄉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3,39(5):62–65.
[9]游俊,劉超,雷澤勇等.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探析——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