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威
(深圳市龍崗區(qū)坪地蘭陵學校,廣東深圳 518117)
小學是學生接受德育的初期階段,結合學科教育滲透德育,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教育教學水平,并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小學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很多體育知識及技能之外的積極因素,比如,良好的團隊意識、吃苦耐勞的品質、艱苦奮斗的精神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在傳授基礎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適時地滲透德育的理念,為小學生體育精神與良好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這既是新時代小學體育教學新的目標,也是現(xiàn)代體育教育更高階的使命。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然而,部分小學教學的側重點依然存在于傳授知識的層面,而對于德育的開展及其與體育教學等其他學科教育的滲透與融合的重視度相對較低,德育及其在體育教育中的滲透就缺乏了應有的支持與重視。學科教師及學校的重視不足,導致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教學模式、學習評價,還是教學評價等沒有對德育的滲透作出完善與補充,導致德育工作的開展效果不理想,無法全面地發(fā)揮出體育教育的價值[1]。部分學校及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意識的欠缺,成為限制德育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
部分體育教師德育滲透意識不足,在體育教學中采取的滲透方式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通過語言、理論教學、實踐操作等方式進行教學和德育滲透。然而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滲透缺少支撐和脫離實際,開設專門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對不足,導致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并沒有得到全面落實。脫離生活實際和缺少理論支撐導致體育教學中的德育觀念無法真正做到內化吸收。這樣的滲透方式只能將德育教育局限于意識層面,學生無法將意識升級轉換為能力。
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關鍵在于對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情感、價值觀、意志品質的理解和認知,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校體育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目的及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然而部分學校及教師并未就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德育內涵和理念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更沒有對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效開展德育滲透工作進行深入研討。因此,部分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工作出現(xiàn)了方向及重點不明確、體育教學與德育滲透無法融合等教學問題,德育滲透效果不明顯,導致體育教學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方面出現(xiàn)偏差。
要實現(xiàn)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要善于發(fā)現(xiàn)體育教學內容與德育的共同點,挖掘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在不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效保障德育滲透效果。因此,教師應全面分析實際的體育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提取出能夠對學生品德修養(yǎng)、道德行為、情感意志等產生積極促進作用的內容,以此為契機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多維度開展教學,在提高和改善體育教學效果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水平及行為品質,實現(xiàn)德育滲透目標。通過分析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可知,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集體意識、規(guī)則規(guī)矩、公平公正、競爭意識等方面的品德素質有著獨特優(yōu)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這幾點入手開展教學,實現(xiàn)體育教育與德育的滲透融合。例如在分組教學比賽中,為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教師可找部分學生做裁判員和賽事監(jiān)督員,在比賽中幫助學生樹立嚴謹認真、遵守比賽規(guī)則、實事求是、公平競爭等道德品質,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積極性和公平公正意識。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根據(jù)體育教學的目標及德育目標對教育教學方式及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發(fā)揮體育教學內容的載體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發(fā)掘出體育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價值,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與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但不能一味地為了德育滲透而出現(xiàn)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同時,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教師應注重方式方法,不能只局限于意識層面的灌輸,應將德育滲透融合于體育教學內容完成的過程中,提高德育滲透的實踐性與應用性,逐步實現(xiàn)學生德育觀念、行為品質的啟發(fā),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體育知識與技能及道德品質的綜合提升。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達到優(yōu)化體育教學效果的目的,還能為德育的有效滲透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首先,應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及相關產物的運用,例如,運用班級微信群為學生分享某一項體育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德育內容,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為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其次,樹立學習榜樣,提高德育滲透效果。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通過理論宣傳、實踐體驗和感悟的方式進行德育滲透,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夠理解與內化德育內涵。在班級樹立學習榜樣,比如在花樣跳繩教學過程中,設立班級跳繩達人,跳繩未來之星、跳繩達人秀等方式,學生通過刻苦練習獲得相應的稱號并獲得教師的獎勵,并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這些榜樣人物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情感表達及行為意志,更容易熏陶與引導其他學生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學習榜樣人物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質與道德觀念,提升德育滲透的效果。
為了保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效果,還應完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及內容。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應逐步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片面關注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方式,應高度關注學生體育鍛煉意識、體育參與態(tài)度及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評價,將學生意識、態(tài)度、情感、能力等納入評價范疇中[3]。此外,還應對教師的教學評價體系作出完善與補充,明確教師評價體系中的德育內容,提高教師自身道德修養(yǎng),為進一步優(yōu)化體育教學及德育滲透保駕護航。
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全面分析體育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挖掘出對學生品德修養(yǎng)、道德行為、情感意志等有促進作用的內容,以此為契機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體育教學模式,為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教學評價中應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體育參與態(tài)度及品德修養(yǎng),將學生意識、態(tài)度、情感、能力等納入評價范疇中;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競爭與合作、遵規(guī)守矩等體育精神,同時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德育滲透,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