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 402160)
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我們常講述的獨一性。客觀地說,每個地域都具備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符號。對于當今的文化建設大背景來說。系統的文化架設并不能夠提煉出特別且豐富的文化觀感體驗和傳承。特別是以視覺導向系統為依據的載體為準,地域民族文化更應當響應“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洪流發揮自身地域所具備的文化自信。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基底源遠流長的國家。在過往的歷史長河中,隨著社會、經濟、人文等眾多因素的變遷改革和提升,傳統文化不斷的累積沉淀,進而以地域作為劃分形成獨特可觀、具有目標辨識性的地域民族文化符號。針對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來看,多數個體在觸及到這個概念時認知都會較為盲目且抽象。其實不然,在實際生活中視覺導向設計隨處可見。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對于視覺美感這一類的享受性消費也就隨之遞增。究其概念來看,二者雖然是獨立且無關的個體,實則存在著必然且緊密的聯系,相輔相成。地域民族文化符號融通在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使其更具備文化底蘊和美學歷史感。同時,視覺導向系統設計反回饋于地域民族文化,以多種符號因素積淀凝練,通過實時作品或者多種呈現方式帶動所處地域的文化經濟,實現雙重發展[1]。
針對于符號的概念界定來看,是較為抽象且細化的。它的設定作為一種標志類載體的存在,傳承和包含著眾多文化,這其中也包括本文所述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不難理解,它以地域中所涉及的多種因素進行劃分,比如地理位置、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等等。舉個例子來說,西安的地域民族文化符號就是兵馬俑、皮影戲等;北京的地域民族文化符號就是四合院、天安門以及一些獨具北京特色的歷史文化符號。以此類推,每個地域都有著自身所具備的獨特文化符號。當轉向到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時,就需要對其設計定位進行明晰的劃分和確立,依據所具備的特點進行有關調試和處理,將其中的文化亮點和標志能夠最大化的呈現在觀看欣賞受眾群體面前,使其感受到地域民族文化所傳遞的厚重歷史感和人文直觀體驗。
現如今,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的地域民族文化符號形式也衍生的尤為特別。將多種因素融通匯合投注到商業經濟、文化交流、人文歷史等多種領域中逐步呈現,使所呈現個體具備文化價值的同時,符號文化也油然而生并被廣泛使用。比如在服裝設計中,融通一些關于地域文化的標志。當服裝由概念樣品真正變成商品時,文化才真正做到了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的流通[2]。
在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的過程中,地域民族文化符號的確立可以是豐富且具有美學觀感的。比如人物、動物、甚至是一些具有標志性的代語。在整體設計時除卻基礎概念標志的確立,色彩構圖以及工藝工程的制造時都有著文化構成的準則。比如在西安文化節開展之際,地鐵的內部和外部就涂鴉上了很多關于西安本地所具備的地域民族文化符號,以剪紙、兵馬俑、皮影戲為例。由文化節的開展契機為始,地鐵的承載流通量巨大為多種參考因素,當游客來臨之際便會因此對西安有一個較為基礎性的了解和認識。單單只依靠視覺傳達單一作品呈現難到達的層面和交互共通,現今通過第三產業的介入有了更為直觀和顯著的成效。
在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的成品流通中,海報在文化傳播形式中占據著主要比重。在信息流通互融如此迅速的時代,自媒體以及新媒體逐漸踴躍開來。受眾群體能夠突破原有地域空間及時間的限制,通過一定的媒介載體去對感興趣的地域文化進行了解和認知。而海報的形式也不單單只局限在傳統形式上,而是能夠依據傳統文本等方式對地域民族文化符號進行交互式處理,實現二者之間的雙向發展。當然,在此類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的地域文化符號的確立過程中,不能只根據其特征過分的勾繪,從而導致脫離現實。如此一來,不僅受眾不能夠從心里做好先前鋪設接受,對于整個地域文化及其余所發展的項目也是有害無益的。對于一些想要塑造的形象,可以不必只單一地拘泥于文字上,而是可以通過象詞和擬形的方式增加亮點。此點可以參照電影《戰狼》的海報,以原有的字體所具備的輪廓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劇中的參照場面進行二度還原。影片名“狼”字的最后一筆用鋒利的匕首勾繪,體現了當時戰亂紛雜所帶來的兇狠度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堅韌不拔、奮勇而生。在地域民族文化符號的設計中也能夠以此類推,比如描繪成都重慶等地時可以采取其中的偏旁部首進行火鍋或者筷子的構化,表明其文化的美食定位[3]。
在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設計者不能只單一考量產品的文化符號確立,而是需要客觀辯證的對于其作為商品出售或是拍賣等多種形式進行雙重考量。在這個文化交互的流通過程中,二次變現才是文化和經濟雙向發展的關鍵處所在。由此可見,產品包裝設計就成為了呈現在受眾面前的直接性因素。市場的發展洪流十分復雜且多變,脫穎而出成為核心競爭力其實并不輕易。特別是對于融通地域民族文化符號來說更是如此。此類變現的渠道較為單一,多數購買意念并不是局限在生活必需品或者是享受性消費,而是一種情懷類的存放和積淀。舉個例子來說:就我國廣闊的土地占據面積來看,其中最具備異域風情的就是新疆,然而當有關新疆民族文化符號為主的產品呈現在市場上時,購買力極強的領域一定并不歸屬于新疆。對于新疆人民來說,此類文化的傳遞已經融通扎根在他們的思維和血液中,是他們從接觸到這個社會文化時就已經熟悉不已的東西。這樣一來,由此經過視覺設計而成的產品的購買群體就歸屬在對于新疆地區文化極其富有興趣并有一定造詣的人群。要想拓寬這類人群的存在,并讓他們能夠在眾多同類設計產品中隊自身做出抉擇,就要通過大數據的調查來迎合這類群體的購買需求和心理,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購買契機進行出售和宣傳,比如新疆的旅游旺季期等[4]。
就視覺導向系統設計的應用途徑來看,文化傳媒類占據著其中主要的營銷比重。而要想對此根據地域民族文化符號進行有效的貫通,就要明確文化符號所具備的特點所在。可知低于民族文化符號具備的層次性以及關聯性導致在設計流轉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滯后和局促性。簡而化之的講就是無法將其中所體現的利處和美學優勢利用有效的空間利用完全。要想在這統標的市場里將所要表達的地域淋漓盡致的凸顯出來,就要從視覺導向系統設計中的協調性統一出發。明確符號以及所設計內容的共通性、統一性以及區分性,從而將內容做出調整和規范。在此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區分性,會涉及到很多隱蔽具有個人或者個體地區存在的差異,比如宗教問題。要合理的將設計品進行尖端問題的規避,進而通過文化傳媒的導向進行大規模的傳播和流通[5]。
綜上所述,在視覺導向系統設計過程中,地域民族文化符號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其中。二者之間的流動和貫通,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帶來了新契機。這不僅是一種關于所處地域的新解讀和認識,更是歷史文化不斷升華和積淀的成果。針對于此,設計者和成品流通市場執行者更應當具有想法和創設性的去融匯,實現“一帶一路”方針所倡導的真實意義所在,加強關于地域文化的民俗交流,滿足文化盛世核心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