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萬
(北京偉地電子音像出版社,北京 100029)
電子音像出版是由計算機和電子技術衍生出的出版形式,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飛速發展的當下,此形式所受到沖擊有目共睹,結合融媒體時代所表現出特征,尋求符合電子音像出版業需求的發展策略,自然成為電子音像出版行業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本文對于現階段電子音像產業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時代,音像出版業所取得進步十分明顯,如何使信息資源得到有效開發,現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強調新媒體、傳統媒體充分融合的當下,云計算、大技術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音像出版業擁有了全新的發展格局,與之相關的研究也隨之增加。
電子出版物主要是指以數字代碼形式存在的一種載體,在對知識性、思想性信息進行吸收的基礎上,通過編輯的方式,被存儲在磁、光等介質內,經由計算機、電紙書產品和其他具有閱讀功能的設備加以呈現。隨著新媒體的壯大,電子音像出版社所承受壓力與日俱增,原有運作模式所能發揮作用有限,只有做到轉型創新,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電子音像出版物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數字化,而新媒體的崛起,迫使傳統電子音像產品放慢前進的步伐,生存空間隨之縮小,這便是電子音像出版現狀[1]。
對互聯網經濟而言,文化產品的優勢,主要是資源均可免費獲取。融媒體時代,使上述特點得到延續,免費獲取影音資源已成為消費者共識,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便是侵權、盜版問題泛濫,從事出版工作的人員,創作熱情和經營積極性均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此外,侵權、盜版問題還是電子音像出版物產品質量難以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以兒童英語教育出版物為例,各企業紛紛選擇引進國外擁有版權的產品,在受到大眾的關注后,又在國內引發了很多機構大量的借鑒或復制,這既不符合原創的要求,又難以使產品在強調內在價值的融媒體時代立足。
近幾年,音像產品市場持續縮水,這并不符合經濟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的大環境。從理論上說,經濟發展對文化產品消費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但文化產品消費與電子音像出版物產品規模的矛盾始終存在,有關人員所面臨難題如下:如何使音像出版業所擁有創新力得到充分激發,通過轉型的方式,為規模擴大提供支持。
眾所周知,要想使行業發展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一方面要做到制作人積極參與,另一方面要對市場形勢有準確認知,結合不同消費者所表現出的文化產品需求和消費水平,調整發展策略。現階段,導致電子音像出版業前進步伐放緩的原因,主要是產品質量與價值不符,并無法達到市場、消費者所提出的要求。
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使電子音像出版業迎來巨變,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背景下,該行業自然擁有了科學轉型和快速發展的可能,如何使現存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逐漸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無論傳統渠道,還是互聯網傳播,電子音像產品的吸引力,始終來源于內容,而非人們認為的渠道或媒介,可促使消費者付費的主體,自然也是內容。由此可見,要想獲得可觀利潤,關鍵是確保產品內容可獲得消費者喜愛,這又對電子音像出版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搭建對資源進行管理的平臺,通過整合并管理不同形態資源的方式,獲得滿足市場、消費者需求的產品[2]。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電子音像進行出版和經營的過程,普遍對原有經驗有較強的依賴性,而未對市場、消費者需求引起重視,這樣做使市場信息所具有重要性得到了凸顯。在融媒體成為社會主流的當下,信息呈爆發式增長,電子音像出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如何將消費者需求與行業發展方向畫上等號;其次,如何以市場數據為依托,對所掌握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最后,如何高效完成打造、推廣創新產品的工作。
眾所周知,要想使電子音像出版工作取得理想成績,前提便是分析數據與資源,結合分析所得結論,確定市場、消費者需求,為后續開展的出版物選題策劃審定和出版物營銷工作提供指導。若想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有關人員應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對消費者習慣及偏好加以掌握,隨后,將數據獲取工作,逐漸延伸至消費者需求等領域,根據消費者所反饋使用體驗,使出版物選題策劃和內容創作擁有更加科學且精準的方向。這也間接表明,電子音像出版物要想做到信息實時交互,就應當對產品流通渠道進行優化,以產品內容的持續創新為基礎,使選題策劃、內容創作和產品營銷的全過程,都有人性化服務與之對應。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才能將產品質量提升到全新高度,隨著附加價值的增強,文化產業消費者能夠享受到的產品與服務,均會更加貼近理想水平。
近幾年,技術手段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融媒體時代又賦予了數據信息全新的價值,即:為不同領域及產業的發展助力。對電子音像出版業而言,要想緊緊跟隨社會前進的步伐,對經營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加以調整很有必要。從行業競爭的視角來看,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并掌控市場態勢,才能使后續開展的選題策劃、內容創作等工作,獲得符合預期的良好成績。除此之外,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同樣為電子音像出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制作、儲存和傳播產品的手段,均不可同日而語。
國內擁有眾多文化產品資源,且內容較為豐富,歷經數十年發展的電子音像市場,現已有大量優秀產業與品牌存在,而融媒體時代的來臨,為現有產業的運作模式和發展平臺,均呈現出了融合的趨勢,這就要求電子音像出版業對發展平臺進行充分融合,以現有資源所具備作用及價值得到發揮為前提,為產業創新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現階段,有聚合需求的發展平臺以互聯網為主,這是因為互聯網擁有海量內存,可使大量數據資源得到儲存,為數據庫、產業系統的建立提供支持。此外,有關人員還應對電子商務運營所運用模式進行借鑒,加大銷售和傳播電子音像產品的力度,確保其價值可得到充分發揮,當然,這樣做所帶來積極影響,還有賦予平臺與應用更為理想的協作性,牢牢把握融媒體所帶來機遇,在融資等手段的輔助下,完成推廣產業鏈的打造工作,為電子音像產品提供全新的發展模式,為行業轉型助力[3]。
由我國經濟發展態勢可知,文化產品消費逐漸由高速發展轉變為平穩發展,以電子音像為代表的文化產品,被大量消費者所追捧。互聯網所帶來沖擊,又使經營模式轉型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詳細來說,就是通過銷售網絡的建立,促使盈利模式發生轉變,為日后高效率、開放性優勢的發揮做鋪墊,隨著資源共享所具有價值的實現,產業也會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以2019 年調查所得籌劃數據可知,音樂和影視均為熱門項目,只有對商業模式進行創新,促使消費需求得到轉化,才能使產業擁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融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大量消費者形成了全新的電子音像產品使用方式與習慣,無論是反饋信息收集難度降低,終端產品日益普及,還是溝通渠道被完全打通,均為影音產品提供了全新的銷售渠道,該渠道與原有渠道相比,在便捷性等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由數字資源衍生出的交流平臺,開始被頻繁用于產品銷售領域,其中,自然包括電子音像產品。
現階段,市場的大環境是將互聯網作為主要連接手段,通過展示文字、圖片與視頻的方式,使產品價值得到強化,其質量也會有所提高。此外,這樣做還為產品開發和營銷提供了支持,不同領域對信息進行交流存在的隔閡被完全打破,跨界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對電子音像出版業而言,要想以信息技術、數據分析技術為依托,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拓展宣傳渠道,促使現有渠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前進,還應對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功能引起重視。融媒體時代賦予了信息發布多角度、跨學科等特征,并對電子音像提出了以下要求:突出知識服務,完善選題策劃、內容創作、編輯制作、質量管理等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現有渠道,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確保所提供產品符合消費者訴求,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上述內容可知,無論是電子音像出版還是其他行業,做到持續發展均要沖破層層阻礙,融媒體時代的來臨,使產業發展擁有了更多可能,要想做到快速轉型與持續發展,電子音像出版業應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對大數據、互聯網等平臺加以運用,使經營模式得到轉變,賦予自身更為強勁的競爭力。事實證明,這樣做可使電子音像出版業擁有與市場經濟高度契合的發展節奏與步伐,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