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冉冉
(青島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山東青島 266071)
21 世紀以來,中國政治經濟地位迅速崛起,與其他國家、地區的交流日益頻繁,這使得外宣翻譯成為中國宣傳政治經濟政策,塑造良好大國形象的有力途徑,其中《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屬政經類文本,常見的翻譯難點為漢語長句的英譯。中文政治經濟方面的文件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長句比較多,而且句中的多個部分往往是用幾個逗點分開,看起來似乎都是并列句[2]。而動詞連貫句則又是這種漢語長句的典型代表,所以研究動詞連貫句的英譯對攻克漢語長句的翻譯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分析《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動詞連貫句的英譯,總結歸納出對應的三種英譯技巧,即轉化成并列動詞、限定動詞+非限定動詞、限定動詞+介詞形式。
漢語動詞連貫句是指由一連串動詞短語組成的句子,它的主要特點是:同一個主語后的連續幾個不同的動詞短語共同構成一個句子的謂語,各動詞謂語間平行排列,意義上存在目的、手段、伴隨等各種關系,而在漢語形態上無“任何語義顯性標記加以顯示”[3]。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連貫式區別于其他動詞連用,尤其是動詞連動句。二者雖一字之差定義卻有所不同,最顯著的區別為動詞連貫句動詞之間有連接停頓,常由逗號或是表示連接的詞語隔開,而動詞連動句動作行為之間沒有停頓,沒有關聯詞語進行連接。
英語語法是一部森嚴的法律,英語句子有嚴謹的主謂結構[4]。在進行動詞連貫句的漢英翻譯時,首先確定動詞連貫句中的一個主要動詞,其余動詞則歸為次要動詞,然后將漢語句子的主要動詞轉化為英語句子的限定動詞,其余次要動詞根據與主要動詞的平行、目的、伴隨、以及手段關系,轉化為英語句中相應的并列動詞、非限定動詞以及介詞形式,其中非限定動詞又包括不定式形式和分詞形式。
在漢語動詞連貫句中,若多個謂語動詞之間各自獨立,類屬平行關系,那么進行英譯時,這些漢語謂語動詞則可轉化成英語中的并列動詞形式,行文中用and 加以連接。
例1: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對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We will develop new ways of making outbound investments,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form globally-oriented network of trad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roduction and services, and build up our strengths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這一漢語長句中,出現四個動詞分別為“創新”“促進”“形成”和“培育”,動詞之間用逗號進行停頓連接,屬于典型的動詞連貫句。通過分析知,這四個動詞之間各自獨立,為平行關系,所以英譯時用and 構成了英語句子的并列動詞。
例2:原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We will deepen reforms in the business sector, break administrative monopolies, preclude the forming of market monopolies, speed up the reform of market-based pricing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lax control over market access i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improve market oversight mechanisms.
在這一漢語長句中,共出現“深化”“打破”“防止”“加寬”“放寬”和“完善”五個謂語動詞,動詞間用逗號隔開,形成連接停頓,屬于標準的動詞連貫句。那么在英譯時,首先挖掘該動詞連貫句的深層邏輯關系,判斷知這五個謂語動詞之間相互獨立,是平行關系,所以將該動詞連貫句中的五個謂語動詞轉化為英語句子中的并列動詞,用and 進行連接,使譯文表達地道自然。
在漢語連貫句中,若多個謂語動詞在綜合考慮其意義關系后,可選擇一個作為主要動詞,而其余動詞作為次要動詞,與主要動詞之間構成目的或者伴隨關系,那么則將漢語句中的主要動詞轉化為英語句子中的限定動詞,將次要動詞轉化為英語句子中的非限定動詞。非限定動詞又分為不定式形式和分詞形式。
2.2.1 不定式形式及其案例分析
若漢語動詞連貫句中的次要動詞作為主要動詞的目的出現,那么英譯時轉化為不定式形式。
例3: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We will improve our capacity for engaging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o tell China’s stories well, present a true, multi-dimensional and panoramic view of China, and enhance our country’s cultural soft power.
首先該句為漢語長句,其中有四個動詞“推進”“講好”“展現”以及“提高”,動詞之間有停頓連接,屬于漢語動詞連貫句。通過分析四個動詞之間的意義關系可知,“推進”是表做法的動詞,為主要動詞,而“講好”“展現”“提高”是實行該做法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歸為次要動詞,所以將作為主要動詞的“推進”轉化為英語句子中的限定動詞,而后三個次要動詞“講好”“展現”和“提高”則采用to do 不定式形式轉化為英語句子中的非限定動詞,使譯文更加連貫流暢。
2.2.2 分詞形式及其案例分析
若漢語動詞連貫句中的次要動詞與主要動詞之間構成伴隨關系,那么英譯時轉化為分詞形式。
例4: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進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
The Party has united and le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in a tireless struggle, propelling china into a leading position in term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s, defense capabilities and composite national strength.
在這一漢語句中,存在兩個動詞“團結帶領”和“推進”,兩個動詞之間有逗號隔開,形成停頓連接,屬于漢語動詞連貫句。首先判斷出“團結帶領”是主要動詞,而“推進”作為次要動詞和主要動詞之間構成伴隨關系,是伴隨的一種結果,所以英譯時,將主要動詞“團結帶領”轉化為英語句中的限定動詞,而將次要動詞“推進”轉化為英語句子中分詞形式,即非限定動詞形式。
在漢語連貫句中,若多個謂語動詞間,可選擇一個作為主要動詞,而其余次要動詞作為達到主要動詞的手段出現,那么在英譯時,將主要動詞轉化為英語句中中的限定動詞,而將其余次要動詞借助介詞或介詞短語by、with 以及by virtue of 等轉化為英語句子中的介詞形式,使句式結構更加豐富,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例5: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We will work to achieve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by improving the allocation of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high-quality supply.
該漢語句中一共出現三個動詞分別為“優化”“擴大”和“實現”,這三個動詞之間關系松散,用逗號隔開形成連接停頓,屬于漢語動詞連貫句。通過分析動詞間的意義關系后,確定將“實現”作為該句的主要動詞,那么英譯時,轉化為限定動詞,而“優化”“擴大”歸為次要動詞,是主要動詞“實現”的兩種手段,即通過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來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所以英譯時,將這兩個次要動詞轉化為by +doing 這種介詞形式,來實現該動詞連貫句的英譯。
動詞連貫句中,盡管動作有主次之分,但形態上卻沒有顯性標記[3]。所以動詞連貫句在進行英譯時,最關鍵的一點是充分探索動詞間的深層邏輯關系,并結合英漢句法形式上的差異,即區別于動詞連貫句的多個謂語,英語有嚴謹的主謂結構,一個句子中只能存在一個謂語動詞,也稱限定動詞,并且謂語的選擇除能正確表意以外,還必須遵循主謂一致的原則,符合英語語法規[1]。因此提取動詞連貫句中的主要動詞轉化為譯文的限定動詞,并將其余次要動詞轉化為譯文中的從屬結構如分詞形式、不定式形式亦或介詞形式等放在次要位置,使得譯文主次分明,邏輯嚴謹,符合英語的行文表達習慣,達到流暢自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