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孫小霞
近幾年,我國迎來了“互聯網+”的新時代,各個領域都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教育領域,“互聯網+家校共育”就是一個新的教育方式,通過這個模式可以讓家長與學校隨時隨地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非常便捷,極大地促進了城郊小學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很多城郊學生的家長都去城市打工,導致一些學生變成了留守兒童。但是,“互聯網+家校共育”這個教育模式的出現,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因此,探索與實踐城郊小學“互聯網+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將簡要分析“互聯網+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并從三個方面闡述城郊小學“互聯網+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互聯網+”并不是指一個單純的相加公式,而是在加完以后會發生相應的良性變化。“互聯網+家校共育”就是指讓家庭和學校之間通過互聯網良好地連接起來,通過多樣的網絡平臺,比如微信、QQ、學校官方網站等來實現家長和學校共同探索教育教學的方法。積極發揮“互聯網+”的各種優勢,讓學校和家長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從而促進城郊小學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發展。
建立班級微信群或QQ 群。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或者QQ 群,讓家長與學校之間可以隨時隨地、最大限度地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溝通。城郊留守兒童的家長外出務工,他們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不會非常具體、及時。而通過群組的方式,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根據孩子在學校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且及時的交流,從而更快速地找出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促進其健康發展。同時,這樣還會更快地拉近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家庭方面的教育培訓。現在時代飛速發展,網絡平臺使用快捷、方便,學校應該在傳統的家長和學校建設基礎上,利用自主研發或者合作開發、購買等形式,在互聯網上開設家長和學校平臺以及教育方面的公眾號。通過在網上以各種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增加家長和學校在線上、線下之間的互動,這樣也給家長和學校提供了一個發表意見和建議、共同討論的機會。另外,學校要結合家庭的實際教育工作情況,經常在平臺上發布一些家校共同教育相關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通過讓家長在網絡平臺自學家庭教育方面的資料,更好地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水平。學校可以建設網上學校,使其在家庭中的應用具體化,并成為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
目前城郊學校很多學生家長外出務工,因此留守兒童比較多。但是因為有了網絡平臺的學習和交流,在外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有了具體的了解,同時增加了對于學校和老師的了解,能夠跟學校和老師及時進行溝通,縮短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距離,這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此外,學校要完善家校溝通的網絡云平臺,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基礎,建設學校的體系,從各個年級到每個班級再到每個學生進行具體劃分,通過云平臺的規范管理系統,真正實現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及時溝通,為家校合作提供有利條件,這樣的云平臺體系鞏固了家校之間的合作關系,達到了共同培養以及教育留守兒童的積極目的。
組織家長委員會的網絡交流平臺。學校可以根據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以一個班級為集體,建立班級家長委員會。由班主任對家長委員會進行管理,選舉出幾位對于家校教育工作非常積極、充滿正能量的家長。這幾位家長要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責任感、業余時間充分,具體的職責由班主任負責分配給家長委員會成員。通過家長委員會組織學習各種教育活動和交流,利用網絡及時地傳遞給班級各位家長,使班級其他的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學校要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論壇講座、主題演講等活動,帶領家長委員會展開班級的家長工作。通過家長委員會和學校之間的共同努力,最終形成家校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教育素質的目的。
總而言之,“互聯網+家校共育”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對于城郊小學生的良好發展以及健康成長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應積極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讓家校間隨時隨地進行交流溝通,讓家校共育的模式極大地提升對城郊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為其健康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