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萍
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點關注問題。面對初中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必須從小處入手,通過積極心理學視角引導初中生感受積極的體驗和情緒,以正能量激勵其成長,使其發(fā)展為擁有健康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優(yōu)秀學生,為其健康、快樂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第一,壓力大,無從釋放。初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讓極個別心靈脆弱的初中生走上極端之路,給自己和家人帶來難以挽回的遺憾。特別是隨著年齡、年級以及升學壓力的增大,個別初中生心情抑郁,甚至產(chǎn)生厭學、輕生的念頭。另外,部分初中生娛樂時間少,不懂得如何自我調(diào)節(jié)壓力,這讓他們心中的壓力不斷增加,無從釋放,最終爆發(fā),摧毀身心意志。
第二,人際交往范圍窄,心理不成熟。有的初中生的人際交往范圍較窄,接觸的人除了家人基本就是老師、同學,同時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和生理都會發(fā)生極大的變化,因此一些學生心情煩躁、容易沖動,在無法紓解或者得不到疏導的情況下,很容易走向極端,出現(xiàn)叛逆、打架等行為。另外,青春期的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誤導,導致其在面對生活與學習時可能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為,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第三,家校不合理處理,導致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問題。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個別家長在面對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時,會以異樣的態(tài)度和眼光來對待孩子,這會給初中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和痛苦。再加上少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但內(nèi)容較理論化,難以真正解決初中生心理問題,無法為其提供有效指導,導致其在實際成長中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出現(xiàn)大問題。
正視勵志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當代初中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很容易埋下隱患。對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開展勵志教育,通過正能量、正面影響改變初中生的這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促使其重煥生機與活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舉一些充滿正能量、能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正面題材,借助案例鼓舞初中生,為其樹立目標和志向,引導其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奮進。
注重精神文化建設,豐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時,教師可以以校園為依托,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發(fā)揮校園文化作用,加強學生精神文化建設。另外,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引導學生文化建設、促進其樹立遠大志向、保障其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作用,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zhì)、情感意志,使其在學習期間更積極。教師要從自身角度出發(fā),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以自己為示范,樹立榜樣作用,引導初中生健康發(fā)展。在教育資源方面,教師也要注重拓展和挖掘,借助社會媒體資源,為初中生提供正能量素材,為其心理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比如某年南方一帶洪災泛濫,解放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在第一時間抵達前線并開展搶險救災活動,幫助當?shù)匕傩彰撾x危險。在這個過程中,他們?nèi)蝿谌卧埂⒉晃沸量?,為搶險救災數(shù)日奮斗,受傷流血也不休息。這樣的軍人精神值得初中生學習,初中生應把他們當作榜樣。教師以此為素材能很好地教育初中生,為其樹立正確人生觀,培養(yǎng)其正確志向,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有積極影響。
注重人文教育,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時,教師必須重視人本理念,通過關注學生實際需求、解決其心理問題完成對學生的改造,通過深入溝通與交流,評估其心理健康狀況。在此期間,教師必須建立完善科學的對比機制,讓學生的心理評估更加精準,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另外,面對有自卑或消極情緒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樹立正確志向,以目標和志向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避免其出現(xiàn)悲觀情緒。同時,教師還要轉(zhuǎn)監(jiān)督為關注,通過關注呵護的方式讓學生敞開心扉,增強學生心理素質(zhì),提高其抗壓能力。
以積極心理學視角來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讓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最大的關注和最好的解決,還能引導初中生加強自我認知、提高自我認識,挖掘其潛能,促進其上進,特別是應用樹立遠大志向或目標的方式引導初中生,更容易催其上進。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并加強運用,及時疏導學生,為其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