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林鑫源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各個學科教師在課堂上都需要融合素質教育,在教學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品質。在展開小學體育教學時,為融合素質教育、體現體育精神,可以通過差異化教學、游戲活動等方式,給學生灌輸體育精神,提升其參與活動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目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在有參與興趣的前提下參與體育活動,對體育運動擁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因此,基于該方面要求,需要將素質教育引入體育課堂,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其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創造性思維。其二,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三,教師要給學生灌輸社會公德教育,如尊重他人、勤懇敬業、幫助他人等,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其四,教師要讓學生具備“勞動才能發展”的觀念,讓學生重視實踐勞動的價值。
從以上內容來看,如果將素質教育和小學體育結合起來,一方面需要教師將體育精神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認識體育競技積極的一面;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體育活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活動樂趣,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差異化的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性。通常而言,在小學班級中,根據學生性別的不同,男生、女生的運動愛好不一致。男生往往偏向競技類、刺激類的體育運動,女生往往偏向體能消耗小的體育運動,根據不同的特點,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展開差異化的教學活動,既滿足所有學生的運動興趣,又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增強學生的自主性。
比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男生、女生兩大組。一方面,可以帶領男生開展“籃球三人PK 賽”的活動,將男生分為多個三人小組,采用“半場輪回PK 守擂”的方法,用三局兩勝制作為輸贏的評判方法,讓小組之間競技,最終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籃球PK 之王”的稱號。在該過程中,由于籃球運動是對抗性較為強烈的體育項目,因此會提高男生的參與積極性,滿足男生的運動興趣,增強男生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可以帶領女生開展“傳遞毽子”的活動。首先,將女生平均分為多個四人小組,每組學生圍成正方形,分別站在正方形的四個頂點處。然后,從任意同學開始,先將毽子踢給對角的同學,再由對角的同學踢給側面的同學。毽子運動屬于非競技性的休閑運動,受到大部分女生的青睞,因此女生會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能滿足女生的興趣需求,增強女生的自主性。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精神。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體育精神是需要培養的重要精神。這就需要教師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點醒學生,引導學生團結協作、幫助他人、尊重對手,讓學生關注到體育運動中的思想品質,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從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準。
比如,在開展“田徑接力”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將男生和女生混合搭配,將其分為兩組。男生一般比女生的肌肉力量發達,自然奔跑速度更快,所以在活動展開之前,教師可以說:“男同學們,這次活動你們不僅要全身心地投入比賽中,而且要尊重女同學哦!要發揮紳士精神哦!”這會引導學生理解、尊重對手,形成關愛同學的思想品質。并且,教師需要告訴學生要重視彼此的配合,可以說:“同學們,你們要重視和隊友的配合哦,傳棒的時候不能隨意扔過去,這會有可能砸到同學,影響接力時間??!”這樣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思想品質。
在比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間的配合,如當A學生摔倒時,教師可以說:“B 同學,我們在比賽中要記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你可以選擇幫助A 同學,不必著急向隊友跑去!”同時可以對其他學生說:“有誰愿意幫助A同學到醫務室治療呢?”這會培養學生關愛同學、幫助他人的思想品質,灌輸積極的體育精神。從該過程來看,經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能夠幫助學生認識體育競技之外的高尚思想品質,促使學生踐行體育精神,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
利用體育游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素質教育中,創造性思維是需要培養的重要內容。在這種前提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梢酝ㄟ^體育游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創造新方法、新思路,這有利于達到培養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無敵風火輪”的游戲活動,首先將學生分為多個七到八人的小組,分別給小組若干廢舊報紙和膠帶,讓每組學生集思廣益,用膠帶將報紙粘接成“風火輪”狀。要求兩個學生在“風火輪”內共同踩踏、推動報紙,勻速地帶動“風火輪”前行,這會較為考驗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并且,每組學生需要為自己的“風火輪”畫上標志并取名,完成后要推動著“風火輪”在操場中自由地走動,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該項游戲活動能夠促使學生親自動手共同制作“風火輪”,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同時在自主摸索、創新制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可以帶給小學體育更多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創新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同時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使其對活動產生參與興趣,為展開體育教學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