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月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法律是調節社會關系、規范人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規則。當疫情來臨,社會秩序面臨失控風險的特殊時期,法治作用就尤為重要。只有堅持依法防控,依法制疫才能夠確保我們防控工作科學有序,才能夠維持社會秩序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對于法律問題的需求和迫切程度也隨著增加。對此中央高度重視,以最快的速度采取了眾多防控措施。比如說盡快成立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隨即國家衛健委在乙類傳染病的名錄中也加入了新型冠狀病毒,并立刻采取了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國務院發布了延長春節假期的通知,緊接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都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多個城市在管轄范圍內對交通進行了管控并且在黨委政府成立了臨時性的指揮機構健全了疫情防控的組織體系[1]。
原有民事訴訟也存在些許不足。例如:(1)工作機制單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變革,但在審判領域,一直沒有太多新的探索。(2)工作方式繁瑣。當事人需要實地跑辦各種手續,便利程度不夠[2]。
疫情防控中帶來了許多變化,疫情防控有兩大特點:(1)在應急狀態下,國家公共的權利極度的擴張。比如國家公共權力的擴張表現在在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可以限制公民出行。各個符合相關條件的醫院可以根據規定對傳染病人和疑似病人采取隔離治療措施。(2)在應急狀態下,限制了公民的部分權力。比如病人或者疑似病人要接受符合條件醫院的隔離治療以及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檢驗要服從。
結合之前民事訴訟的不足,疫情防控對于民事訴訟法是有不小的挑戰的。
就民事訴訟的誠實信用原則來說。在疫情防控期間,人們限制出行,不得不采取線上的方式進行審判辦案、解決法律沖突。在這種情形下,就存在公民個人如實報告誠實信用問題。如果涉案當事人一味拖延、躲避勢必會影響程序進程,這種情形該如何解決?如果當事人在農村地區,信號不好、不會用智能手機、網絡延遲該如何解決?如果當事人通過APP 變臉加濾鏡找別人冒充自己,如何發現解決?
就民事訴訟程序來說,(1)民事訴訟程序是莊嚴神圣的,在審判過程中,應當具有一定的莊嚴感和儀式感,線上審判對程序的進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個前提下,是否還依舊能夠保持莊嚴感?(2)各地法院審理的妨害疫情防控案件,多數是案情比較簡單明了的案件,本著減少司法資源浪費、加快訴訟效率的原則,很多案件是適用速裁程序或者簡易程序進行審理的。但是,對不部分不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就必須按照普通程序審理。在這種情況下,普通程序的審理如何能夠保持高質量高水平?
就民事訴訟線上形式來說,在疫情發生之前,已經出現了通過互聯網進行立案、調查等的嘗試。但對于之前運行較少的互聯網庭審系統來說,突如其來的案件堆積、需求量大增、不斷增加的壓力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互聯網庭審尚處于摸索階段,各地法院普遍存在無法對接審判業務系統、無法完成復雜案件的舉證質證等缺陷。
就民事訴訟線下來方式來說,疫情期間,人們都被限制出行。實地查封財產就有了難度,查封資產地拍賣也需要新的方式方法[3]。
在疫情防控期間,民事訴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改革機遇,新的困難也帶來了新的動力。可以通過疫情防控的機會充分運用執行信息化成果,通過線上平臺調處糾紛、積極探索互聯網庭審方式,拓寬在線訴訟通道的機會,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審判執行工作效率,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4]。
面對疫情這份考卷,各地都積極答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1)線上審判逐步發展。例如北京、廣州、杭州都有互聯網法院,通過互聯網直接立案、開庭、送達文書、上訴,致力于建設一體化辦案平臺。浙江、四川等省份或者地區也在陸續開發和發展關于法院審理辦案的小程序。各個城市也在積極引導當事人優先通過法院網、微法院微信小程序、智慧法院(1)、12368 熱線等進行網上立案、聯系法官、提交材料、開庭或調解。(2)在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法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全民抗疫過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不見面”政務服務、智能交通保障等各個領域,維穩了公民的生活秩序和社會的正常運轉秩序。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智慧法院提供了方向和啟示。(3)各地庭審系統初步發展。例如,南通市研發 “支云”庭審系統,致力于在盡力確保庭審活動應有的莊嚴感和儀式感的同時,融合運用多種現代技術手段滿足在線訴訟多樣化需求;天津、上海、湖北等地法院,結合轄區內互聯網糾紛和產業特點,積極組建了互聯網審判庭、合議庭或審判團隊[5]。
關于未來民事訴訟建設方向和路徑的幾點思考:(1)固成果。鞏固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發展成果。不斷拓展數據資源,持續更新技術功能,強化智能化開發應用,推動先進信息技術與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2)促調解。通過發展線上服務平臺,在線匯集人民調解、律師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等多方解紛力量,為當事人提供多種解紛渠道和選擇。從而減少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推動建設更加便民、親民、高效的平臺。(3)搶機遇。雖然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這也是嶄新的機遇。在應急狀態下催生出的線上系統在短時間內有了較快的發展,人們從對于線上平臺的好奇、質疑慢慢走向了接受、贊成的道路。我們應當抓住機遇,在良好的群眾接受度基礎之上加快完善和發展“互聯網+訴訟服務”,著力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推動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訴訟與非訴訟解紛機制相銜接的訴訟服務體系。(4)提效能。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人們還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這標志著嶄新司法的開端以及未來司法發展的無限可能。開發各類審判輔助系統、提高線上平臺效能也顯得刻不容緩。我們應當追趕上時代發展的速度,積極運用科技革新,為推動網絡強國戰略,推動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的力量。(5)強培訓。不只技術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司法工作人員更應提高自身開展線上工作的水平、更加熟練地運用線上平臺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6]。
注釋
(1)智慧法院是依托現代人工智能,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司法規律、體制改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人民法院組織、建設、運行和管理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