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社科部,河南漯河 462002)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來,學術界興起了研究熱潮,對這一創新理論成果的理論淵源、產生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理論特色及具體涉及領域等進行了多學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研究。可以說,近年來國內學者在這一領域逐漸由過去單一視角向多維視角轉變,從單一學科逐漸發展到多學科分析,這種轉變既是學術界探索此問題的基本趨勢,也是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選擇。在此基礎上,文章以文化自信培育為切入點,嘗試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路徑,使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充滿自信。
當前,學術界已經非常關注大學生如何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問題。在培育的具體內容上,注重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取向的引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守等。在培育的操作方式上,則提出了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如思想引領工程、正能量傳遞工程、實踐育人工程等。然而,引導大學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項系統偉大工程,包括與時俱進的培育內涵、縝密細致的培育思想、科學時效的培養路徑等內容,尋找付諸實踐的切入點尤為關鍵。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關研究逐漸深入,大學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思想及其培育,應該是重要的突破口。有學者在對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整體情況較好。進而,利用大學生文化自信普遍良好的優勢,以文化自信培育為切入點,建構大學生文化自信內容體系并采取有效引導措施,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塑造和實踐顯得尤為重要。
從學術價值上來看,當前學者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大學生文化自信已有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將兩者結合起來并不多見,尚屬于探索階段。因此,從文化自信培育視角引導大學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為促進該思想入腦入心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從實踐操作上來看,從文化自信培育視角考察大學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方面,讓大學生認識到,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做到深學細悟。另一方面,可以讓高校選擇適當的方法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
文章參照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自信的論述,并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特點,認為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內涵豐富深厚,主要包括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人奮進的革命文化和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
(1)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談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推崇。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滿足人民需要,而且創造了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精神追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的道德修養理念,“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人生境界追求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人貢獻著智慧和經驗,更是滋養我們文化自信的源頭和活水。
(2)激人奮進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是激人奮進的精神動力。革命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這些精神財富聚集了人民強大的戰斗力,成為激起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斷努力奮斗的精神力量。新時代,受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身上出現的信念缺失、貪圖享樂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強引導。挖掘并有效利用革命文化中蘊含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愛國主義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賦予生活意義具有重要價值。
(3)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通過不斷改革創新而形成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當代中國新文化形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顯著特征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引領著時代進步和發展潮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互為養成、融為一體,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內涵[2]。新時代,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建設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根據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了解程度、對中國發展前景的預期、如何處理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沖突等調查,文章認為,可以從系統整合文化自信培育內容、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功能、創設文化自信培育環境等方面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
(1)系統整合文化自信培育內容。新時代,系統整合文化自信培育內容是有效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1)要著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的統一,體現出各組成部分的一脈相承性。要講清楚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黨也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吸取力量,帶領人民踏上新征程。2)要重視文化自信培育內容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的變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新樣態,要不斷挖掘和利用蘊含其中的德育資源。3)重視社會不良政治思潮對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影響。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要針對民粹主義、新自由主義、虛無主義等政治思潮對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造成的影響,完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
(2)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功能。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政課要根據時代發展變化,采取靈活多變、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文化自信培育,把文化自信培育貫穿在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1)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歷史的積淀,而且己經深深嵌入到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要建立起國家興則人民榮、國家弱則人民衰的共同理念和意識。2)讓大學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今天中國的成就就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就是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各個民族大團結共同努力的結果。3)讓大學生認識到,若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發揚集體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凝聚人心、群策群力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創設文化自信培育環境。文化自信培育環境的創設,就是激發大學生對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大學生只有認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有價值,才能產生對文化的高度自信。1)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傳承弘揚文化。例如,漯河醫專為傳承推廣漢服文化,2017 年成立《驚鴻漢服》社團,不僅讓學生了解漢服的制作過程,而且讓學生把漢服穿出別樣之美。可以說,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不僅充實了大學生課外生活,而且也提高了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2)建設校園文化輿論陣地,豐富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學校可以運用校園網、微信、微博等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自信的論述等向大學生全方位展示,豐富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文化自信。
總之,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知、認同,能夠解答新時代大學生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等問題,幫助大學樹立文化自信意識,踐行文化自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