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阿伊木·亞克甫 黃海英/新疆財經大學基礎學院
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長期的領導實踐中形成的,也是習近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貧困現實問題而提出的思想,其內容豐富,充分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本文擬在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淵源基礎上,探究其主要精髓,同時總結新疆數十年來貧困治理的實踐經驗,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對新疆實踐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第 一 階 段:1949至1978年 以 救濟式為主的探索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相關部門就拉開了貧困治理的序幕。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經濟發展與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難以實施大規模的貧困治理行動。尤其受計劃經濟經濟體制的影響,相關部門開展自上而下的救濟式扶貧模式,對西部農村地區的扶貧行動也多以救濟、賑災或直接的資金資助為主,沒有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扶貧制度。這一階段的新疆貧困治理行動也處于探索時期。雖然局限于當時的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 民政救濟式扶貧效果非常有限, 但是這種扶貧方式卻對當時生存困難的新疆農村貧困人口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幫助。在1977年, 自治區黨委將南疆的阿圖什、疏附、疏勒、伽師、巴楚、和田、墨玉和洛浦8縣定為貧困縣, 此后農村貧困戶救濟工作的重點轉移至上述8縣上。
第二階段: 1978至1984年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主的啟動階段。以改革開放為節點,尤其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國家貧困治理行動進入了正式啟動階段。新疆雖然也開展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一直未有實質性推進,直到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及1983年《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等文件的頒布,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新疆才正式推行這一重大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這一改革舉措的實施,使新疆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村經濟落后狀況得到改善,農村貧困程度也得到有效減緩。
第三階段:1984至1994年以大規模投入為主的推進階段。隨著形勢的發展,新疆自治區黨委、相關部門決定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及相關機構,同時各級相關部門也相繼成立專門性的扶貧機構。從此,新疆進入了大規模、制度化、常態化的貧困治理軌道。同時新疆推行定點掛鉤扶貧工作機制,全區各級各單位選派專門工作隊伍對對口幫扶的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開展脫貧工作。據資料統計,在此十年間,新疆貧困程度得到有效緩解。新疆組織25個部委辦的廳局領導,分赴南疆三地州和北疆牧區60個縣、155個鄉鎮、32個牧場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扶貧專項調研,并于1986年5月在喀什市和8月阿勒泰市先后召開了南疆三地州脫貧致富工作座談會和加快發展北疆牧區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制定了貧困地區振興經濟、脫貧致富的一系列方針。在此期間,新疆確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有 17 個。1991-1993 年進一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新疆確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調整為 22個。
第四階段:1994年至2000年以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主的攻堅階段。在這一時期,以《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為導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相關部門制定了《自治區百萬人溫飽工程計劃》,提出到2000年基本解決全區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八七”扶貧攻堅是新疆扶貧開發的重要階段,在新疆確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調整為 25個。為此,全區建立了貧困治理行動責任目標制,明確全區四級黨委相關部門一把手作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并加大扶貧政績考核力度。新疆注重農村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重解決農村道路、飲水用電、醫療衛生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使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新疆及時抓住機遇,推動建立長效機制,并積極爭取全國其他地區與單位對新疆的支援。經過七年的艱苦奮斗,新疆農村貧困地區基本上解決溫飽問題。
第 五 階 段:2001至2010年 以 實施瞄準貧困村為主的全面推進階段。2001年,國家頒布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提出要逐步形成一個集產業條例、區域條例和社會條例于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大扶貧格局下的綜合扶貧階段,也被稱為 21世紀農村扶貧開發新階段,新疆確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再次調整為 27個,自治區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3個。新疆依據區情特點,發布相關指導性的文件,把扶貧工作重點從貧困縣轉移到貧困村,實施整村脫貧行動。新疆全區著重突出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開發,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貧困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全面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此外,全區整合力量集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著力解決南疆四地州的特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問題。
第六階段:2011年至今以實施精準扶貧為主的脫貧攻堅決勝階段。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治理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尤其精準扶貧理念的提出以及一系列制度、條例文件的頒布,為全國貧困治理實踐行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2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中有新疆的27縣中,而南疆四地州所屬國家貧困縣就高達 21 個,占全疆的80%。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新疆也制定了精準扶貧相關制度文件。援疆扶貧成為助力新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19個對口援疆省市按照新疆自治區按照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加大援疆力度,緊密結合受援地實際,精準發力激活當地脫貧“造血”功能。如今,各個援疆省市在新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四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階段,新疆脫貧攻堅行動成效顯著。在長期的脫貧攻堅工作中2016年民豐縣脫貧摘帽。 2019年和田市、和田縣、疏附縣、疏勒縣、岳普湖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麥蓋提縣、巴楚縣、喀什市、阿圖什市、柯坪縣、烏什縣退出脫貧名單。2019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預計實現64.5萬貧困人口脫貧、976個貧困村退出、12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由上年的6.1%降至1.2%。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習近平同志提出,在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著重抓好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等區域的脫貧攻堅工作,這既是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體現,也是實現全面脫貧的攻堅點。新疆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具有典型的經濟滯后、貧困發生率高,一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對新疆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同志給予格外關注和親切指導。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尤其是對新疆實踐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我們解決社會主義的貧困問題,認識促進少數民族地區與邊疆地區發展具有政治意義,加快新疆脫貧攻堅工作步伐等系列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指引與現實指導意義。
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不僅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方法指引,還為通過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讓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供了具體方案。201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中提出突出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貧困問題。落實中央關于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加大國家扶貧資金對民族地區貧困縣的支持力度。優先把特困民族地區貧困村納入國家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規劃之中。加快推進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區貧困民族群眾易地搬遷的進度。對農村少數民族特困群體,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具備條件的地方要進一步完善特困戶生活救助制度,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大民族地區勞動力職業培訓、創業培訓力度,加強就業服務,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對邊境地區的深度貧困區域進行重點發展。這些地區也是新疆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為落實中央文件精神,新疆相應制定了系列條例文件,如2011年以來,制定了“六個精準”,“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 “1+3+3改革開放”的系列文件及配套條例文件,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決定的總體文件20個涵蓋計劃實施“八個一批”“十大行動”等系列內容的精準扶貧配套條例。此外,新疆還先后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自治區貧困縣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脫貧攻堅工作年度考核辦法》、《自治區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工作指南》《自治區扶貧開發成效考核工作方案》等考核制度。這些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條例文件與制度體系,針對性強、涵蓋面廣,是新疆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具體路徑。
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是結合中國貧困實際,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最新成果,為黨領導人民實施脫貧攻堅戰略提供了具體而明確的方法指導。為了破解“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問題,中央先后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的通知》等條例體系。在習近平同志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新疆先后制定了《新疆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等文件,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具體措施。如在精準識別上,按照習近平同志“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做實做細”的要求,新疆結合實際制定了精準識別標準,組織20多萬名干部,科學有效地識別出貧困人口,解決了過去底數不清、對象不明、分布不詳等問題。在精準施策上,新疆實施“七個一批”、 “八個一”、 “十大專項行動”等重大措施,覆蓋了全面貧困人口。在精準退出上,新疆制定了脫貧摘帽標準,對貧困村采取自查、抽查、核驗等方法,對貧困縣采取申請、初審、年終考核和檢查評估等方法。新疆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2019年,64.5萬貧困人口脫貧,未來將與全國同期一道進入小康社會。
注釋:
①王冰,余國新,蘇武崢.淺析南疆三地州扶貧開發歷程[J].安徽農業科學,2019(8).
②③王宏麗.新疆70年反貧困歷程:成效·經驗·展望[J].克拉瑪依學刊,2019(5).④阿班·毛力提汗.新疆扶貧攻堅的進展及成功經驗.新西部.201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