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魏興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地理科學類的一門下設專業,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專業代碼為070503[1]。目前,全國約有100所高校開設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各高校教師就“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和專業體系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尹艷瓊等[2]以楚雄師范學院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探討了轉型發展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及方法。孫海軍等[3]也就如何構建培養應用型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進行了課程體系優化方面的研究。而針對大學生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方面,也有學者進行了研究,如彭夢和宋丹探討如何從專業選擇、教學方式和教學環境三個方面發揮學習興趣的作用[4],王珊珊和李雪從發揮學生特長本質、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改進課堂教法等8各方面做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建議[5]。為進一步深入“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開展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結合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學校定位——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通過量化學生對課程體系的滿意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興趣因素,從學生的角度探討課程體系的設置,通過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的學習狀態,以適應培養更適應于社會發展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對象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2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和2013級、2014級、2015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課程體系的滿意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興趣。
選取滿意度指標,滿意度(滿意、不滿意與基本滿意)=各指標選擇人數/調查問卷總人數×100,通過選取比例排序反映學生對課程體系的滿意程度。學習狀態(主動學習、被動學習、半主動學習的學生比例)以及引起學生對某課程的興趣度的因素來進行問卷調查,以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興趣因素。
參與調查的學生141人(2012級49人,2013級35人,2014級28人,2015級29人),收回有效問卷141份。
大多數學生對現有的課程體系表現出基本滿意的態度(表1),但滿意的比例不足1/4,意味著課程體系的改革依然必要。一些學生認為:課程安排前期過多,后期過少,課程安排不平衡;課程太密集,量太多,一下子難以接受;學的太雜,應精簡,專攻某一方面;應設更多實驗課,多實踐;注重專業課;大學英語對本專業似乎實際意義不大,應該是作為選修;覺得大一的課程(有關專業課)太少,對自己本專業的了解從而更少,應該在大一增多一些對專業課的課程;減少一些實際用處不是很大的公共基礎課;四級應設在大一考。

表1 學生對現有課程體系安排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大一到大四學生中大部分處于半主動的學習狀態(表2),主動學習的比例較低,尤其是大二和大四學生。表明高校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并不積極,學習盲目性強,學習目的性不夠。學生的興趣與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堂氛圍有極大地關系(表3),而個人興趣的決定作用不足。

表2 學生自己專業課程的學習狀態調查結果

表3 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因素調查結果
(1)在入學教育的專業導論中讓學生了解課程體系的設置情況,提高學生對大學期間課程設置的認知程度,掌握他們的關注方向并解答疑惑。
(2)應該調整專業課在各學期的比例,做到平衡。關于課程體系的公共課程優化方面,應該使公共課的內容盡可能與專業和考研結合,如高等數學根據專業特點,主要講述統計學、回歸分析、概率論等內容,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結合等;關于專業課程優化方面,應該增強實操性實驗和實踐課程,并根據社會發展與熱點,增加專業方向。
(3)在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應該聯合教輔部門開展相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方面應加大教學方法改革,采用更多靈活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