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學/銅川職業技術學院
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整個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要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帶有教育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賦石壁、磚壁生命,讓墻壁“說話”,并使其成為陶冶學生的“主體的畫,無聲的詩”。這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經典詮釋。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和生命,校園文化的建設事關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大計,事關學校學風建設,校風建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條件。校園文體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承載了日常學生思想引領,行為矯正,價值觀改造等眾多內容,是發揮校園文化統籌兼顧,引領全局作用的重要基礎和條件。
目前,校園文體活動呈現“傳統沿襲,棄繁就簡,注重表面,缺乏實效”的特點,所謂傳統沿襲,就是一直以來像拔河比賽,籃球賽,乒乓球賽,演講比賽等傳統的活動項目,而且這些活動幾乎每年都搞,學生的參與性和熱情越來越低,呈現出枯燥和乏味的特點,而且好多活動就停留在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做表面文章的基礎之上,缺乏新意。好多學生的班、團會娛樂的性質越來越突出,本來的學生思想教育的課堂變成了游戲和學生的玩樂的場所,學校社團活動也不能以“專業”為本,存在管理不嚴格,分工不明確,監督不到位的情況,各社團各自為政,疏于管理,使校園文化的載體作用沒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棄繁就簡”就是各個部門在組織校園文體活動的時候,往往選取那些難度較小,組織較容易,簡單易行的活動形式,這樣的話,學生往往就會感覺缺乏新意,沒有興趣,自然參與性就降低;活動形式的簡單單一,活動內容的乏味,成為了目前校園文體活動的桎梏和瓶頸,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成了當前校園文化建設部門和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需要著重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無疑加快校園文化的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優化活動的項目和形式,拓展活動的內容和聯系,加快校園文體活動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發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校園文體活動作為學生學生課余活動的重要內容和日常學習生活的調節劑,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作用。舉辦活動的意義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的內容,激發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培養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某些能力,喚醒部分學生找回成就感,樹立生活學習信心,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和文明的行為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手段。
同時,校園文體活動的作用和功能是相互制約,互相推動的。校園文體活動的功能相比其作用有更為廣闊的內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群體,每個人的文化基礎和能力有很大差異,同樣,他們的個人愛好和特長往往也會有所不同。日常的文化和課程教育更多關注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很難在個人特長和潛能發揮上面面俱到,同時課堂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以及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教育作用和影響的十分有限。怎樣才能做到盡最大可能得讓學生全面發展呢?那就要發揮文體活動育人的功能,相當一部分問題學生對文化課可能缺乏耐心,但是對某些文體活動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給你打開一扇窗”如其所言,如果能夠針對這些學生開展一系列的特色的文體活動,不但能夠達到潛能激發,人生觀矯正,興趣培養的作用同時對他們得自信心和對學生正確的自我認知的形成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校園文體活動的導向功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價值觀的矯正,文體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協調配合和團隊合作精神,而這些方面同時也是這些學生通常所缺乏的。因此通過活動成功和失敗的教訓,就能夠在心里刺激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因此學生主動接受和糾正行為缺陷的自覺性會增強,自然樂于去改正,就能發揮文體活動最大的優越性;二是對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改造,目前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問題由來已久不可調和,比如學生厭學問題,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等,雖然各部門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突出,如果能夠通過思想引導讓這些學生參與到日常特色文體活動當中,實現重點轉換,興趣轉移,適當矯正,全面發展,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園文體活動是有效調節學生日常學習以及生活、心理壓力的重要手段。校園文體活動例如:動力火車,拔河比賽,4*100米等集體活動項目能在很大程度上調節班級學生的思維和行為結構和方向,能使學生在一個公平、競爭,沒有學習壓力的理想環境當中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是學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贏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和認可的重要途徑。而且這種集體文體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他們本著目標一致的原則,相互配合,積極協調,都能夠發揮自身最大的潛力而為班級做出貢獻,這種凝聚力的激發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也就能夠體現班級每個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班級管理手段。
校園文體活動作為一種調節手段,體現在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學習壓力的調節,同學之間矛盾與隔閡的疏通,班級整體團結力和凝聚力的激發,班級同學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問題學生的教育和感化以及激勵等等。
學校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肩負著培養高科技,實用型人才的重任,學校的結構大致能夠反應一個國家教育的體制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在學校里的學習和鍛煉都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在社會上去適應和生存,因此可以說學校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學校學習的好壞,鍛煉的成功和失敗直接決定你將來的發展的現狀,他的社會功能就是讓學生盡早的在學校就去了解社會,讀懂社會對現代人才的需求和發展的方向,從而提早樹立堅定理想,扎扎實實做好在學習進行“修煉”的每一步。
校園文體活動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和生活的方式,傳統的活動模式和活動的內容已經遠遠跟不上學生思維和心理的發展的要求。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演講比賽,這些傳統的項目已經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參與的興趣,如何改革,我覺得應該在深入調研和了解學生思想現狀的基礎之上,弄清學生到底喜歡什么項目,需要什么項目上去做文章。素質拓展作為新世紀誕生的一個新事物,這幾年風靡全國高校,究其原因,就是素質拓展他把傳統文體活動的體育性和學生喜歡的游戲趣味性相結合,再次基礎之上,融入了很多的現代元素例如,乒乓球,過去我們只知道乒乓球作為一項體育活動可以打著玩,而不知道用筷子夾乒乓球更能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而且簡單易行。演講比賽作為傳統的文化比賽項目源遠流長,但是當前社會這種比賽的形式逐漸落后與社會發展的程度,應該加以改革,例如演講比賽所能夠達到的教育效果校園劇也能達到甚至教育的效果更突出。演講比賽主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的表現能力,以及演講人通過自己的演講所傳遞給觀眾的感染力和認同感。校園劇通過現實的例子讓學生自導自演,親身體驗生活中的事件,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表現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組織協調管理能力,也把思想教育的水平和高度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兩者相比較后者的優勢不言而喻,不但學生喜聞樂見,參與積極性高,而且讓學生體驗當導演和演員對自己的人生閱歷就是一種豐富和拓展,更能彰顯校園文體活動的育人功能和凝聚功能。
校園文體活動的改革內容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分析和調查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對當前校園文體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二要在此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融入當今社會的文體活動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例如,把學生素質拓展納入其中,把校園體育活動和素質拓展的趣味性相結合,這就是一個突破;三是對現有的體育課內容和課程大綱進行適當的修改,應該加入學生素質拓展,野外生存訓練等新鮮能容,推動學生體育課的多元發展和改革。四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文化活動達到提高學生思想認識,道德水平,改善學生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因此這類活動應該在注重教育性的同時融入趣味性和社會性,例如,校園劇他作為課本劇演變而來的劇種就深受學生歡迎,而校園心理劇作為一種把心理健康教育變成現實生活的形式,極大地開拓和創新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內容,得到教育心理學界的高度認可,因為他不僅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通過一個完整的綜合性的舞臺表現形式,將現實生活內容真實再現,再加上音樂的感染力,更能增加學生對其所反映問題的心理認同感,因此,教育效果可以說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深受老師和同學的推崇和喜愛。
當今社會學生思維和思想發展變化的速度和程度前所未有,僅僅從以上方面進行努力還不能適應和滿足現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發展需求,應該將更多的新鮮元素融入到當前高校學生的校園文化體育活動當中例如能否加入科技競賽的內容,能否讓學生參與一些大型的社會公共活動如防火,防震的演練,能否讓更多的社會團體參與到對學生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行列當中來,談及這些我們今后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