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峰 朱 璐/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有一種社會資源叫做“校友”。廣義的校友主要是指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生活、工作過的人,他們擁有共同的母校情感,擁有一定的物質、聲譽、平臺、人脈等社會資源,是學校辦學治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社會美譽度的重要力量之一。隨著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校友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
辦學經費是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沒有充足的經費來源,高質量的現代職業教育就無從談起。世界知名高校中社會捐贈在學校辦學經費中的占比都很高,校友捐贈已成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指出,要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籌集社會資源。未來高職院校主動需求多元投入辦學將成為常態化工作,校友因對母校的情感基礎,以及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必然會成為學校最為重要的捐贈來源。
好就業、就好業是衡量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廣大校友來自五湖四海,遍布祖國各地,從事各行各業,可以為在校學生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很多校友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單位、行業中成為管理者、領導者,有的校友也是成功的創業者,他們可以直接提供就業崗位,開展就業培訓。因為情感依附等因素,在校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也更愿意到有校友的單位。
學校最優質的“產品”就是學生,學生的成就是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體現。廣大校友植根于人民群眾中,他們的榮辱所代表的學校辦學實力更容易贏得群眾的認可。廣大校友都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擁有自己的社會資源優勢,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社會中具有較高的聲譽和社會地位,自然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形象、美譽度和影響力,成為學校的代言人,是學校最亮麗的辦學品牌。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重要的辦學形式之一,是職業院校高質量辦學的必然要求。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基于母校情感校友更容易與學校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更具備奉獻和服務意識,更容易實現合作育人目標。
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要舉措。一方面校友可以為學校兼職教師資源庫提供有效的人力資源,校友從學校踏上工作崗位,對學校的教育教學了解深入,與在校生有共同的校園生活體驗,加之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實用的專業技能更能成為在校學生樂學上進的榜樣,更加適合學校的兼職教師工作。另一方面校友的企業單位又可以為學校專職教師的社會實踐鍛煉提供崗位。
校友工作是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延伸,既要服務于學校的辦學,也要服務校友的繼續成長,是學校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此項工作不僅沒有被作為事業去看待,即使作為工作在很多職業院校中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也還不夠,缺乏全面的謀劃,沒有納入學校的整體規劃,也沒有納入學校黨委、行政的議事日程,校友工作儼然成為學校的邊緣工作。如何讓校友與學校良性互動發展沒有具體的舉措,形成不了聯動機制;在調動二級學院、納入專業建設、融入人才培養方面思考的不多,校友資源得不到充分挖掘,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部分職業院校沒有校友工作機構,沒有規章制度、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建有工作機構的也只是和其它部門合署辦公,從事校友工作的也都是兼職人員,人手也不足、精力有限導致校友信息資源很不完備,及時更新也更無從談起;校友會沒有經費支持,很多活動無法開展,在實際的工作中就會出現有名無實的境遇。廣大校友在學校層面缺少聯絡的平臺,僅僅是和自己的輔導員、班主任、極個別任課老師單獨聯系,這些僅有的聯系還經常出現“信息保密”現象,廣大校友對母校的情感就會逐漸淡化。
做好校友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人本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校友對母校高度認同,助推事業發展、形成情感依賴。部分職業院校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功利性比較突出,只注重短期眼前工作,相關校友活動就是一陣風,不到校慶不聯絡,沒有需求不活動;同時利己主義情況也較嚴重,一是眼中只有杰出校友,缺少對普通校友的關注和支持;二是一味的索取,看重的是校友捐贈,需要的是校友的資源,沒有充分考慮校友的個體需求,對校友缺乏關愛和幫助,缺少對校友離校更好發展的有力支持。三是活動內容單一,形式乏味。活動內容局限于坐一坐、談一談、轉一轉、看一看、搞個聚會、弄個慶典,內容華而不實、形式重于實效,不能實現良性互動。
要實現校友與學校的良性互動就要深入研究學校與校友之間的融合發展的可行性,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基礎,建立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校友事業的發展關鍵是行業、產業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主要途徑是技術的升級。職業院校最大的資源一是具有高素質技術技能的人力資源,二是產業高端的技術技能研發和推廣。所以我們要重視校友在學校專業和專業群建設中的作用,以專業為基礎平臺,建立學校、學院、專業三方聯動組織機制,整合所有力量做好校友資源開發工作。其中,學校要發揮好制度建設、資源保障的作用,做好頂層設計,建設“校友之家”平臺;學院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好校友聯絡工作的落實,將校友資源融入專業群的建設工作;專業團隊要將校友納入專業建設團隊,充分運用校友資源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通過這種組織機制建設,讓校友更多的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中來,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校友也會獲得適合自己的人力資源、助推自己事業的技術技能。
校友對輔導員、專業教師最有感情,我們要充分發揮她們的作用,建立校友會專職工作人員、各地校友秘書處骨干、輔導員、專業教師“四位一體”人員聯絡機制。專職工作人員重點做好學校層面的制度建設的落實工作,主動服務好各地校友秘書處的工作;各地校友秘書處的骨干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主動聯絡當地校友,形成磁鐵效應,團結帶領校友共同發展,為社會、母校多做貢獻;輔導員要加強與校友的情感交流,思想、心理上給予幫扶,多鼓勵支持校友發展;專業教師更多的是助力校友的技能提升、技術研發,幫助解決校友事業發展的專業問題,同時引入校友的資源加強校內外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共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充分調動學校、校友等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完善體制,健全組織機構建設。一是強化學校機構平臺。將校友工作作為學校發展事業的重要內容,獨立設置校友工作機構,建好用好校友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制定工作制度,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定期開展好校友活動。二是強化各地秘書處建設。根據職業院校特點和校友分布情況,有計劃的組建各地校友秘書處,選樹校友中的積極分子、骨干人員作為負責人,重視榜樣的力量,強化組織建設,打造地域校友溝通聯絡平臺,形成聚集效應。三是重視校內大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建設校友職院服務社團,特別是二級學院學生社團的建設,強化師兄弟情感建設,服務學院校友聯絡工作,通過社團平臺,主動邀請校友來校舉辦講座、參與沙龍活動。四是搭建好網絡平臺。移動互聯時代,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收集整理好校友信息,建設信息資源庫,做好校友信息資源的共享平臺建設,讓廣大校友通過平臺既能與母校保持互動聯系,及時了解學校的辦學動態、育人需求,更多地參與學校活動,也能及時了解校友之間的需求和動態信息,加強溝通與聯絡。
只注重一方的索取是不長久地,只有實現良性互動才是校友資源持續壯大的途徑,也是校友與學校關系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職業院校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轉變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校友與學校之間是命運共同體,校友資源融入學校是對學校發展的助推,是對人才培養貢獻力量,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學校為校友提供必要的支持,是職業院校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工作職責,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校友、學校的良性互動方式就是教學相長的延續。其次要多途徑推動校友與學校的良性互動,既要注重線下活動方式,多舉辦校友聚會、洽談會、交流會等活動,讓校友與學校老師互相兼職、相互融入,也要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開展好網絡信息共建共享。第三,要強化制度建設保障良性互動持續推進。
隨著職業院校的發展,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進入“雙高”建設時代,校友資源越來越成為學校辦學治校的重要力量,引起各職業院校的高度重視。現階段,職業院校只有立足學校和職業教育特點,不斷完善校友工作機制,做好組織機構建設,讓校友與學校實現良性互動發展,讓校友成為資源,讓資源發揮更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