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歡/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1]《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提出了黨支部的八條基本任務和高校黨支部的重點任務。高校可以依托于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從黨組織、群團組織、窗口服務部門等三個維度層層推進組織育人工作,通過思想政治引領,不斷增強學生理想信念,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組織育人是一個內涵很深的概念。曹錫康學者指出:“組織育人是指以高校黨的組織為統領,以高校黨的建設帶動高校中其他組織的建設,發揮各級各類組織的育人功能并形成合力,強化政治思想和主流價值的引領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歸根到底,還是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成這一任務的實施主體的外延從黨組織擴大到群團組織等各級各類組織,關鍵是要形成合力。組織育人的內涵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高校各級黨組織中,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基層黨務工作者就是穿針引線人。基層黨支部就是落實組織育人的最前沿陣地。只有按照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的要求注重組織建設,組織育人工作才有堅強的政治保障。
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申訴委員會、學生社團等群團組織在管理服務和引導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承擔了橋梁紐帶作用。黨組織必須加強對群團組織的引領和引導,把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輻射到群團組織,確保組織育人落實落細落小落實。
黨支部擔負起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細化到組織育人方面,其內涵主要體現在宣傳黨的理論路線和教育方針,密切聯系師生群眾,聚焦群眾疾苦和訴求,維護群眾利益。黨組織要把凝心聚力的重心前移到窗口服務部門,因為這些部門直接面向學生,為學生提供服務和管理。
在組織育人工作中,黨組織的功能首先體現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其次是統籌協調群團組織和其他窗口服務部門做好育人工作。
黨支部對黨員的職責主要體現在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三個方面。《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為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提供了基本遵循。
1、學懂弄通做實,強化理論武裝
高校應該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首先,“三會一課”是對黨員開展教育的主要陣地,教育的實效性尤為重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三會一課”領學的支委委員首先要學深學透黨的理論,在領學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帶著問題領學,結合實際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其次,高校可以通過“易班”平臺,組織大學生黨員積極參加黨的理論知識有獎競賽。最后,高校黨委宣傳部要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革命紀念地或紅色實踐教育基地,共同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2、嚴肅組織生活,強化黨性鍛煉
對黨員進行管理的最有效方式是嚴肅組織生活。首先是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黨課授課者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努力做到把黨的理論知識與身邊人身邊事結合起來,才能增強黨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學生黨員靈魂深處的共鳴和震撼。“只有當大學生關心和困惑的問題在理論上得到很好的闡釋,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才能真切感悟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正魅力,從逐步實現用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讓行動自覺來深化思想自覺。”[3]針對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主題黨日活動應當多偏向于組織大學生黨員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勞動教育。
3、學透黨規黨紀,強化黨內監督
監督黨員的首要標準是用《黨章》的要求去衡量一個黨員是否合格。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讓黨員知敬畏、存戒懼。要用好“四種形態”的第一種形態,讓“紅臉出汗”成為第一種常態,抓早抓小抓苗頭,防止小錯鑄成大錯。
4、統籌協調各方,形成育人合力
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黨組織要按照黨建帶群建的要求,統籌協調黨委教師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共青團、教務處、圖書館、后勤處、學生會、工會、學術委員會等部門和群團組織共同開展育人工作,形成育人合力。組織育人工作是交響樂不是獨奏曲,需要謀篇布局一盤棋,要定期召開組織育人工作推進會和研判會,查找不足,總結經驗,避免各自為陣、各吹各打。
共青團、學生會、工會、學生申訴委員會等群團組織要在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主要聚焦提升學生第二課堂素質、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方面開展組織育人工作。“要在黨組織領導下,構建以團委為中心,以學生會為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要學生組織,以學生社團等其他學生組織為外延的組織育人格局。”[4]共青團要組織好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大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添磚加瓦。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團支部也是組織育人的重要場所。“進一步鞏固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團支部推優的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各方有利因素,如學生黨支部指導開展理論學習,在涉及學生切身利益、學生品行鑒定等工作中納入學生黨支部的意見建議。”[5]學生會是學生與學校職能管理部門之間的橋梁,尤其要監督窗口服務部門做好服務學生的工作。學生申訴委員會要融匯貫通各級各類規章制度,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處理好學生的申訴,通過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開展組織育人工作。
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教務處等直接面向學生的窗口服務部門,主要是通過提供優質、暖心的服務和規范、有序的管理開展組織育人。要協調學生會,經常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多聽取師生群眾的意見建議,不斷提升服務和管理的質量。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的方式育人,食堂工作人與通過提供優質飯菜并教育學生愛惜糧食的方式育人。宿管阿姨通過提供清潔舒適的宿舍環境方式育人。毫無疑問,高校立德樹人工作需要全員參與,處處育人,時時育人。
總之,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組織育人是思政工作隊伍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高校可以從黨組織育人、群團組織育人、窗口服務部門育人等三個梯度同時展開,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