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強/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社區教育中心
社區老年教育問題,一直是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有效適合我國國情的老年教育模式,同時也體現了國家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因此,對社會老齡化新形勢下社區老年教育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群約占到總人口的20%,并且預計在2025年會突破三億。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老齡化情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的要求。而要相應這一號召,就需要積極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老年大學文化養老的功能,從而提升我國老年人群的幸福指數。
在社會老齡化加劇的新形勢下,老年教育事業也迎來發展契機。但是老滿足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目前的老年大學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老年教育在開始發展的時候就存在服務對象的定向性,這必然會局限服務內涵。各級老年大學創辦初期是為離休、退休干部的學習服務的,并未面向社會開展服務,這種只老年教育是不全面、不均衡的。在這一情況下,老年教育并未遵循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并且在終身教育內涵認識方面存在缺失。對老年教育的認識和理念存在局限和偏差,就會只重視一部分老年人群的教育服務,而忽視更廣闊的老年群體的教育需求。這種片面的認知不利于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建設,更不利于應對老齡化加劇的社會新形勢。
作為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階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把辦好老年大學作為貫徹落實“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的具體行動。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人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所以在應對老齡化這一新形勢時,要大力發展老年教育,讓老年人群享受改革和發展帶來的美好生活。老年大學則要發揮帶頭作用,全面且深刻的理解老年教育內涵,不斷更新老年教育理念,讓社會老年群體都能享受到老年教育,這樣才能發揮其文化養老的作用,從而促進老年人群保持身心健康。全面的、面向社會大眾的老年教育是其生命力所在,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這一理念產生深刻認知,從而摒棄傳統理念的束縛,做到工作上的突破和創新,主動承擔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的社會責任。盡管發展老年教育還面臨諸多難題,但是只要不懈努力,一定會出現更多學制、多層次的綜合性老年教育學校,從而更好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形式。
要加快老年教育發展,現階段還面臨體制上管理等方面的諸多難題。在加快發展老年教育的形勢和要求下,老年大學缺乏專業的隊伍來應對這一情況,老年大學工作人員短缺和不足的問題,是老年教育發展的一大難題和阻礙。但是就目前來看,想要解決人員問題是難以實現的。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相關部分存在這體制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在不斷創新發展的新形式下,如果不解決老年教育工作與老年大學工作之間的問題,是很難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為了解決相關問題,部分部門通過人員調整以充實老年大學隊伍;還有的采取退休人員返聘的方式來加強老年大學辦學人員力量。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緩解人員不足情況,實現老年教育發展。
除了人員不足問題外,資金也是影響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保障經費,解決辦學資金來源渠道,才能促進老年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的政策和規定,老年大學缺乏足夠的辦學資金及經費來源。全國各地負責老年教育的部分不同,投資興辦的主體也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省份會通過財政供給解決老年大學資金問題,學員也會獲得免費學習的服務;有的則需要臨時向財政申請,一事一議提供資金。相關部門在辦學資金與經費來源渠道的差異反映出辦學主體在法律地位和收費許可等方面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到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由于受到人力、財力兩方面問題的困擾,老年法學辦學服務對象無法面向社會的老年群眾,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圍內。在辦學資金方面,通過一事一議臨時申請財政支持很難真正解決老年大學的需求。面對這一狀況,有必要尋求社會需求,克服體制障礙,積極尋求相關解決辦法。只有通過學習先進的辦學經驗,深入探究辦好老年大學的途徑,才能推動我國老年教育的發展。
老齡化的加速到來既帶來了問題,但是它同時也是機遇。健康老齡化標志著社會的進步與穩定,而發展老年教育無疑可以讓加劇的社會老齡化更加健康。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社會溫飽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并且人們的壽命也相應延長,此時老年人群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迫切,這一現狀凸顯出了老年教育資源的緊缺與不足,而這會成為我國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動力。
各個地區的老年教育部門都煎服這推動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責任和使命,因此相關人員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督導的職能,為我國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老年大學辦學系統性強,在長期摸索中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辦學道路。其不僅具備了場地、人員以及資金,還具備了自上而下的辦學網絡。在多年實踐中,老年大學從服務退休干部到服務社會老年群體,以及具備了較為豐富的辦學經驗。其管理機構設置的較為簡單,人員精干,學校管理還會與社會和市場接軌。學校師資從最開始的無償授課轉變為聘任教師,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也面向市場購買。較低的管理運營成本以及較高的工作效率都符合現代學校管理的要求,這為老年大學快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新形勢下,要發展老年教育,還應當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創新辦學形式,這樣才能提升教育質量。通過探索老年大學與企業、社會以及高校合作的辦學思路來拓寬辦學渠道,可以實現多方共贏。與企業、社區的合作可以讓老年大學經自身的辦學管理經驗和做法進行移植,從而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讓更多老年人擁有學習機會,這種方式還能解決資金不足帶來的困境。與高校合作辦學則可以優化教育教學資源,將高校現金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引入老年教育,利用遠程教育、微課及多媒體教學等先進的教學形式來開展老年教育,可以讓學員享受更高水平的教學資源。在終身教育理念下,生動有趣的課堂可以讓老年人群充分感受文化養老的教育魅力,從而表現出更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我國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帶來更強的動力。
綜上所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一社會新形勢,努力發展老年教育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研究的當務之急。老年大學可以滿足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并且還能促使我國國民素質的整體體征,這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要對老年教育產生深刻認知,創新老年教育服務內涵,同時要解決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人才和資金問題。相關教育工作者也要創新服務理念,破解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只有充分重視老年大學在老年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予以大力支持,才能推動我國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