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沈雪芳
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教得扎實、簡單,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體現“簡約之美”。
古人云:大道至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語文最根本、最本質的東西,扎實而又簡單地教,讓學生輕松而又快樂地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體現“簡約之美”。
每逢公開課、展示課,一些教師總會絞盡腦汁把每一步驟都設計得絲絲入扣,教學環節一個接著一個,教學問題層出不窮,把課堂變得很深奧。其實這樣大可不必,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把工夫花在培養學生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寫作能力、背誦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等方面。
一位優秀的小學畢業生,在語文方面應達到5條標準,一是能熟練認識2500個常用字,并能寫好一手規范字;二是能背誦200篇好文,并能熟練閱讀書報;三是能寫500字左右的文通字順的習作;四是能用普通話與別人交流;五是初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要達到這五條標準,就必須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
例如,我在執教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時,欣賞了薛法根老師的錄像課,其扎實、有效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課伊始,薛老師和學生進行了一段非常風趣的交流后才切入正題。
首先,薛老師請三位同學上臺聽寫詞語,其他同學在講臺下聽寫。薛老師提出了一個要求:只報一遍。這樣的要求,使得所有的學生都十二分認真地聽薛老師報詞語。
接著薛老師開始報第一組詞: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報完后要求在下面再寫一個與這四個詞同一類的詞。
然后,報第二組:摘花、拔草、下種、鏟地、澆水;第三組:倭瓜、黃瓜、玉米、韭菜、谷穗。
詞語報完后,薛老師又問:老師這還有一個詞語——‘草帽’,你覺得是哪一類的就寫在那一組詞語的下面。薛老師范寫草帽,講解為什么“帽”字右邊“冒”上兩橫不和兩頭接住,因為“帽”字是由古代的帽子的樣子引申過來的,薛老師還畫了簡筆畫,更加形象地讓學生了解了這個“帽”字。
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時扎實的訓練才能形成。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多,分析得再詳細,討論得再熱烈也不能形成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薛老師通過與眾不同的聽寫方式,扎實地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記憶力、書寫等能力,以訓練為基礎,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真切切做到了扎實學語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教學要盡可能有情有趣,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學習就會興味盎然,樂此不疲。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扎實,但更需要充滿情趣的課堂。
例如,我在教《二泉映月》一課時,先播放了一段阿炳的一段《二泉映月》選段,通過聲音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意境中。用音樂來創設情境,使學生對阿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學生初讀課文后,提出“縈繞、激憤、飽經風霜、升騰跌宕、步步高昂”等不理解的詞。但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而且也不急于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把這些不理解的詞語在書上做好標記,并對同學們說:“不要老師說,同學們自己讀,一定能讀懂的。”經過幾次自由練讀和賽讀,學生自己理解了“縈繞”和“激憤”等詞語。
之后,學生還有幾個詞語一下子難以理解,于是我又播放了一段《二泉映月》的高潮部分,提醒同學們認真聽,告訴他們回答就在樂曲中。聽后,果然學生舉起了一雙雙手。我讓他們用自己的歌聲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并且進行比賽,請兩位同學上臺演唱。待學生唱完后,我又給予高度的評價。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生理解了課文,掌握了知識,并且發展了能力。
詩人余光中說:“中文乃一切中國人心靈之所托,讓我們常保中文的靈動與清純。”因此,簡單語文的課堂教學不能是平淡如水,而是常常要激情四溢、靈氣勃發、靈光閃現。這要求語文教師匠心獨運,創設簡單、自然、和諧而又靈動的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我在執教《秋天的懷念》一文時,抓住“好好兒活”這一主題組織教學。先是讓學生理解“我們娘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再到“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最后讓學生通過學課文,談自己的人生“我們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課堂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使學生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從內心發出對人生的深刻理解。這樣的緊扣文本的語言和主旨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文本的情感,還超越文本的語言和主旨。
語文追求積累,這大量的積累從何而來?從大量閱讀中來。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在課內“舉一”,讓學生在課外“反三”。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外的拓展,激發學生愛讀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時,在學生理解古詩第一、二兩句后,我引導學生理解第三、四句詩句。要理解第三、四句詩句,關鍵是要理解好“又一年”,我覺得可以作如下的教學:北宋遺民一直盼望軍隊來收復中原,那么“又一年”是望了多少年呢?詩人陸游在寫本首詩時,中原已經整整淪陷六十五年了,百姓們苦苦盼望的每一天,也是陸游苦苦期盼的每一天。這時候,我出示了陸游的系列詩句:
陸游52歲時創作《關山月》: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陸游61歲時創作《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陸游67歲時創作《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陸游85歲時創作《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大體理解上面四句詩句后,學生會發現沒有收復失地是陸游一生的遺憾。然后,我讓學生說說在“又一年”中讀懂的陸游,通過詩句補充,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陸游憂國憂民、滿腔的愛國之情。
教師給予學生相關詩句的拓展不僅使學生有效理解了詩句意思,而且有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語文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愛讀的書,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吸取營養,開闊視野,豐富他們的文化底蘊。
總之,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簡單。教師的簡單應該是讓學生更輕松一些,感受更深刻一些,學習更快樂一些。這樣的教學,一定會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