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盼盼
(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20)
2020 年伊始,湖北省武漢市首先爆發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這場疫情擾亂了國家正常經濟秩序和國民的生活節奏,沖擊了社會群體的心理穩定,引發了國民思想情緒的短期內變化。如何科學對待和正確處理這一突發災難,不僅考驗著政府處理危機的治理能力,也考驗著國人的理智與智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對這次抗擊疫情作出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戰略部署。為防止擴散傳染,控制人口流動,國家各企事業單位延遲了上班時間,各省市大中小學也視情況等待開學通知。在這全民戰役、人民戰爭的特殊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應以最好的狀態投入戰斗,把災難當作教材,把危機當作機遇,更好地促進當代大學生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斗爭中成熟成長,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黨愛國的家國情懷,真正地和祖國同向同行。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重大突發疫情期間,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行為對社會有更加明顯的影響。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時期,正值大學生寒假期間,離開學校、散居宅家的大學生群體面對疫情的思想態度和行為表現是否成熟,對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發展變革有著重要影響。在突發公共事件面前,人的心理思想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階段性特征,了解和掌握疫情應對時期大學生思想變化的階段特征,有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更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疫情初發階段大學生在思想上并沒有重視。疫情初發時,大學生群體因為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不足,而且缺乏針對性的災情教育,對這場突發疫情認識不足,所以心理上思想上都有些輕視。一方面,他們認為依靠現代科學可以輕易解決問題,不必杞人憂天;另一方面,存在僥幸心理,漫不經心,認為事不關己,一些同學聚會等線下活動仍繼續進行。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在這場人民戰爭中,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也不應該置身事外。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疫情應對期間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且親自前往一線考察指導防疫戰,由此可見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落實工作抓到細實”[1],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落實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上,就是要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用鮮活的事跡素材進行現實教育,在重大疫情應對時期,啟發青年學生深入理性思考,激勵他們自覺擔當作為。
其次,隨著疫情態勢的日益嚴重,大學生群體開始出現恐慌情緒。面臨突發性危機時,人們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焦慮不安、絕望無助等心理反應,進而可能發出哄搶、排斥、攻擊、傷害等社會性非理性行為,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作“恐慌”[2]。當疫情的傳染范圍不斷擴散,疑似病例和確診人數日益增加,死亡病例也在不斷增多時,大學生開始出現心理混亂、情緒波動等恐慌現象,甚至出現牢騷、抱怨等應激性負面反應,這種情形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而日趨嚴重。但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危機是隨時隨地存在的,人類所要面臨的危險是相對穩定的。為此,積極建立健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機制,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思想疏導和方向指引功能尤為重要。
再次,隨著網上科普文章、視頻報道等大量出現,以及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戰略部署,大學生們在思想上由恐慌逐漸進入適應階段。在行為上表現為:他們一方面加強預防,希望保護好自己及家人朋友不受感染;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準備,一旦發現疑似感染就盡快治療、積極治療,并且相信能夠治愈。學習方面,由于此次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對學校正常的行政管理和教學秩序均有一定影響,從而影響學生正常的校園學習和生活。已經跨過高考的大學生們適應了家庭的舒適環境后,往往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出現散漫心理。隔離在家的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由于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較高,網絡授課的監督性較差,極其容易形成懶散的習慣,如不準時進入網絡課堂、收看課程的同時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參與課堂互動等。針對大學生這樣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積極塑造網絡思維,大力增強線上教學能力;創新網絡教育方式,尋求學生生活的契合點;構建合理制度,充分保障教學效果。
這場抗擊重大疫情的斗爭經歷和感受對大學生的思想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全國人民團結奮斗抗擊疫情的斗爭精神,對大學生的思想沖擊是巨大的。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此次疫情應對期間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到洗禮和升華。與此同時,大學生參與意識、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意識也在逐步增強。
(1)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形勢,經歷這場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大學生愈加深切地體會到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增強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國人民的團結互助精神和醫護人員的勇于獻身精神,深深激發了大學們的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許多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學校各項管理活動,積極協助學校有關部門建立和鞏固校園宣傳網、信息網、服務網、監督網等,為抗擊疫情做出積極貢獻,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擔當。此外,大學生通過互助活動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對奉獻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不斷增強。
(2)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得到強化,對個人與集體的認識得到升華。經歷疫情的考驗,青年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個人和集體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切身體會到沒有集體的安全、就沒有個人的安全。在疫情防控中,大學生群體自發擔起責任,組成一個又一個團結協作、互幫互愛的堅強集體,在各個省市的社區、街道、村莊里,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隨處可見;高校自發組織的大學生援助團隊不辭勞苦、默默付出,盡己之力為醫者患者送去溫暖和關愛,大力發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團體精神。
(3)大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明顯增強。在重大疫情應對期間,大學生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聽從安排,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最初,高校發布延遲開學、網上開課的通知,社區、村莊限制出行、加強管理時,部分學生對此并不理解,但隨著黨中央和當地政府宣傳工作的推進,以及學校層面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大部分學生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認識到遵守公共秩序、加強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紛紛表示,做一個遵守紀律、嚴于律己、愛黨愛國的大學生,是在此疫情特殊時期為國分憂的最佳方式。
總體來說,雖然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趨好,但反映出的問題值得反思總結。受教者的思想在發生變化,施教者也應做到與時俱進、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在新的社會環境和疫情防控背景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春風化雨的作用,切實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突然降至的疫情是無情的,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但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政府系統的有序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團結奮戰等是偉大的。青年大學生是關系國家與民族未來的一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深入細致地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現實疫情防控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施教與塑造,進一步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使學生在這場疫情斗爭中成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