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峰 周 萍/青島黃海學院
“雙師雙能型”教師是隨著社會發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個教育群體,融入到特定的企業職業文化、社會生態文化環境中,不能缺少周圍教師群體及教師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雙師雙能型”的成長與發展是在自身參與融入企業職業文化活動過程中與社會群體相協調的結果。 “雙師雙能型”教師作為企業職業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的粹取文化進而促進發。
“雙師雙能型”師資的培養是一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并內化的過程。文化生態取向的關鍵點不僅在于教師要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及教育教學技能,更要注重建構多元合作的教師文化,使教師在合作、互助、共享中實現共同發展。由此可見, “雙師雙能型”教師是一個兼具了企業優秀職業文化和學校濃厚學術文化特質的群體,培養 “雙師雙能型”師資實際上是校與企、工與學、理論與實踐、個體與群體多方面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過程。因此,“雙師雙能型”師資培養的過程實際上是個體與群體不同層面文化生態內化的過程。
(1)教師個體文化內化過程。在參與文化活動過程中,從教師個人成長經歷、認知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對“雙師雙能型”教師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和分析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對“雙師雙能型”教師個體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2)教師群體文化內化過程。教師在學校里與師生進行交流互動,在企業中與技術專家等群體進行合作,這些活動對教師形成注重與群體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的意識,進而更合理自覺的了解和熟悉群體的目標,形成健康、良好的群體文化體系。
(3)職業文化生態環境內化過程。“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對其專業的提升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雙師雙能型”教師的職業發展和成長離不開職業技能和職業文化的共同熏陶。
因此,“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學校發展具有校企融合特點的文化,將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相結合、在學校營造一種企業化的氛圍,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促進“雙師雙能型”教師專業的快速發展。
教師的信念會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當前,一些人不重視職業教育。在此社會現實中,“雙師雙能型”教師應堅定教育信念,從自身做到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要相信職業教育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教師堅定的信念是形成教師文化的基礎。
“雙師雙能型”教師與普通教師相比,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其熟練的實踐技能和豐富的企業實踐經歷。想要形成“雙師雙能型”教師文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需具有一種積極的企業實踐態度。“雙師雙能型”教師要主動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面對當前一些對職業教育不好的觀點和現實,“雙師雙能型”教師更應該具有對生產活動的熱愛、對技能人才的尊重的態度。“雙師雙能型”教師應該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走近和融入企業,積極參加企業生產實踐,而不是躲避或消極的態度對待。教師應該將不合理或不積極的觀點態度向積極正確的態度轉變。因此,“雙師雙能型”教師要多關注企業文化,并以積極的心態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增強“雙師雙能型”教師對職業教育的文化認同感。
教師文化以教師信念為基礎,終究是要體現在教師專業態度上并落實到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上。教師文化是教師行為的起點,而教師行為又是教師文化的外顯表征,“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教育行為主要體現在教學技術、技能的傳授。具體表現在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如何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如何與同事進行交往?如何更好地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等。 有些人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存在著文化基礎差、難管教等問題,因此希望“雙師雙能型”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轉變傳統的教學行為,采取適合職業院校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技術技能的教授與實踐。
“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成長主要在于“雙師”文化的形成,職業院校需要為教師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使教師在人際交往和文化吸收內化過程中實現學校和教師的主動發展。
“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文化內化的過程,“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真實的企業文化環境,因此教師要參與企業生產實踐,融入企業文化環境,在此前提下,“雙師雙能型”教師才能真正內化并生成職業教育的價值與行為。首先,教師要轉變過去那種剝離出背景和文化因素的思想和做法,融入既復雜又豐富的文化環境中,全面客觀的了解和認識“雙師雙能型”教師。其次,教師的發展是外在教學行為的優化和內在價值的內化;因此,我們既要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教學能力,更要關注“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和態度。
在“雙師雙能型”教師成長發展過程中,組織文化是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文化情境。學校要鼓勵和支持教師之間相互的交流與合作,進而實現知識的共享以及寶貴經驗的借鑒與吸取。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成員,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合作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來做進一步的說明,一方面在于“雙師雙能型”教師在師徒“傳、幫、帶”模式中得到提升,學校為年輕的新教師配置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其教學與專業發展上進行指導。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合作學習,通過相互聽課評課進行交流與探討。通過教師之間的積極交流與互動,更好地促進了新教師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在于“雙師雙能型”教師通過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地吸收和內化各種信息,進而不斷完善自身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教學單位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帶頭人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學校應定期選派學科帶頭人到國內外的職業院校及企業進行考察和進修學習,使他們能掌握職業教育和企業生產的最新動態,也為學科帶頭人參與技術改革及生產研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通過“傳、幫、帶”指導其他教師得到發展,進而促進“雙師雙能型”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
從文化角度和學術角度來看,“雙師雙能型”教師高質量、深層次地成長與發展是一種文化融合與內化的過程,主要是學術文化、企業文化與教師文化的相互融合與吸收。職業院校應建設具有校企融合特點的學校文化,將企業文化引入并融入學校,在學校營造和形成有特色的企業化氛圍,通過產教融合提升“雙師雙能型”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因此,“雙師雙能型”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和重構離不開“校企、工學、理論實踐”相融合性的文化環境。
總的來說,人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環境,而環境本身的特征也會影響到個人學習與成長的效果。“雙師雙能型”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通過參與企業生產和感知職業文化逐漸形成了對職業教育教學的認知、態度和行為。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以文化生態為取向的培養策略,將“雙師雙能型”教師放在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相融合的隱性課程下進行熏陶,對“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內涵提升與專業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