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霞/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在高職院校中,提高學生們的工匠精神,不但需要依靠專業的教育,同時還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工匠精神,給社會提供更為高素養的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可以分成兩個模塊,其分別為歷史含義及當代含義。歷史含義中工匠精神不但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還包含著追求各類新鮮事物的精神。另外,當代工匠精神需要具有較為精湛的專業知識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吃苦耐勞精神,懂得創新,并追求的創新技術。這種工匠精神對當前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影響重大,因此,需要注重培育學生們的工匠精神。
思政工作開展的方式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主要路徑,思政工作主要注重的是全員、全過程以及全方位,將企業和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要點相結合。
由此可見,大思政可以更好地給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創造出優異的發展環境,在培育的過程中,予以其強勁的支撐以及物質等層面的保障,讓工匠精神可以更好的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更好的去動員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其中,遵守循序漸進性的原則,完成各項教學任務,讓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可以實現開花結果的目標。但在大思政視閾下,高職院校必須要應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在設定學生培育標準的時期,需要深入的分析所需要培養何種類型的人才目標,其工匠精神的人才不但需要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同時還應當確保其自身思想政治素養水平。要懂得愛崗敬業,不斷的創新應用的技術,構成一種良好的職業風氣。在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過程中,需要把專業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體,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讓其貫徹并落實到教育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
首先,高職院校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規劃要求。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會過于注重學生方面的教學,并不會注重學生素質層面的教育,這就會使得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養會比較差,不能較好的滿足社會對于人才方面的訴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及時的整改固化的教學觀念,要注重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讓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歷程當中,借助這種新型的教學觀念,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狀況變得更好,同時學校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們愛崗敬業,同時提高學生們的創新意識。
其次,在大思政視閾下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結構轉型以及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在教學時期,學校需要注重傳承傳統的工匠精神,同時讓學生們正確的認知傳統以及當代工匠精神的差別,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及時地改變并構建出節約型的社會。
最后,培育學生工匠精神是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目標,隨著我國新時代的發展,想要讓高職院校培育出來的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以及市場,就需要及時的改革并發展教育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滲透到教學時期,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過程中,同時提升學生們的思想政治素養水平,注重開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陣地,所以其所承擔的教育職責重大。需要宣傳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應,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但是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必須要正確的認知工匠精神存在的價值以及重要意義,在進行工匠精神培育時,應當以學校當前的實際發展狀況,明確教學的目標,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依據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內容,端正老師們的教學態度,讓學生們可以嚴肅的學習工匠精神。在開展理論化知識教學的時期,需要讓工匠精神的內容更好地融入到其中,二者形成一個有機體,分析其專業的特征以及就業的特征等,探究工匠精神的具體含義,逐步的去引導學生,同時制定出工匠精神相應的培育教學方案,開展宣傳以及引導等各項教學工作。
學校需要借助社會調查等工作進行分析,探究當前社會市場對于工匠精神發展的需求標準,讓這種要求標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舉例來說,高職院校需要對學校的教育特征進行分析,結合企業對人才方面的需求,設定出工匠精神的培養方案,采取團隊合作的形式將工匠精神培養方案落實到實處,盡可能地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知識以及掌握工匠精神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正確的引導學生,使得學生們可以更為自主化的探究工匠精神的要點,并且在教學時期,老師們還需要注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工作,使得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水準變得更高。
除此之外,老師還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不斷地豐富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們的專業技能水平變得更強,鞏固學生們所學習到的專業技能知識,讓其可以更好地實現理想化的學習目標。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時期,學校需要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工匠培育氛圍,時刻的宣傳工匠精神,吸引學生,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明確工匠精神的要點,宣傳校園的文化。利用文化的影響效用,使得學生們更為積極自主的去認知工匠精神,讓這種培育的效用可以變得更強。現階段,社會對于人才方面的需求始終具有多層次化的特性,因此,在進行校園宣傳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更為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工匠精神的宣傳,可以利用黑板報以及廣播等全方位的給學生們普及工匠精神的具體要求,創建出一個更為舒適愜意的教學氛圍。另外,高職院校還需要把學生社團組織的效用更好地發揮出來,利用各類社團組織的活動,不斷的強化宣傳的力度,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們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主要集中在實踐方面上,高職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方面進行高度化的重視,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滲透到校企合作過程中,使得學生們可以更好地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含義,提升學生們的工匠精神。想要讓企業文化達到一種深度融合的狀態,那么高職院校就需要明確辦學的方向,突顯出辦學的特色。在校園當中將企業文化更好地引入到其中,搭創出校企之間的良好溝通橋梁,讓二者文化可以保持一種良好的交融狀態。在進行教學時期,需要創造出更為優異的教學條件,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走出課堂,采取實習實訓以及專業認知教育等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的職業道德認同感變得更高,同時培養學生們愛崗敬業等的精神,讓學生們正確的定位,并樹立自信心。打造校企文化共育,實現產教融合。學習和引進企業創新創業文化,并與校園文化建設充分融合,促進學院在文化理念、思想認識上與社會相對接,推動工匠精神培育在校園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通過建立技藝交流站點、創新創業文化交流平臺等廣泛傳播技術大師做人學藝的經驗和體會,加強學生在創新理念、創新思想、創新人格培養等方面的交流,點燃學生創新創業的思想火花,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和活力。組織學生到先進企業考察學習、校企合作開展項目課題研究、企業專家講座、“企業文化之我見”征文等多種活動。
培養工匠精神對于現代職業化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極強,需要制定出更為高品質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水準變得更高。正確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念,同時讓學生對于自身所從事的行業保持一種嚴謹且謙遜的態度,傳承“求實創新”等的匠心文化精神,創建高職院校大思政的視閾,正確的引導老師以及學生,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播者以及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