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教育管理處,北京 100083)
新冠病毒Covid-19 在2020 年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受疫情影響,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國際中文教育也是如此,在疫情背景下面臨著諸多嚴峻的挑戰。
在2020 年6 月底進行的線上全美中文大會上,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博士致辭表示:“新冠疫情帶來了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甚至引發了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這讓我們切身體會到開展語言教育、深化國際理解、團結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中文是重要的國際語言公共產品,作為支持國際中文教育的專業機構,我們有責任為各國民眾學習中文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不斷優化中文教育資源服務。”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爆發與蔓延,使得國內外高校、孔子學院及其他教育機構都不得不停止線下教學,開啟了網絡線上教學模式。例如法國拉羅謝爾孔子學院受疫情影響,停止了面授課程,但孔院未雨綢繆,在停課之前就對教師進行了線上教學培訓。大學封校后,馬上轉為線上教學模式,還把原有的文化活動改為線上,組織了一次虛擬美食展和一次線上中國當代“音樂會”。
疫情期間 ,海外孔子學院除教學外,還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承擔社會責任。例如中國疫情爆發之初,日本北陸大學孔子學院、韓國啟明大學孔子學院等多所海外孔院為孔子學院總部和北京語言大學捐助防疫物資。此外,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孔子學院為當地市民捐贈防疫物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孔子學院聯合當地華人社團組織、中文學校,組織抗疫募捐活動,支援當地社區疫情防控;古巴哈瓦那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更是率領抗疫隊伍在當地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抗疫志愿工作。
新冠疫情除影響正常的線下授課以外,也影響了HSK、YCT 等中文考試的正常進行。然而經過及時快速的協調安排,許多海外孔子學院突破創新,開啟了在線考試模式。例如羅馬尼亞錫比烏大學孔子學院本著“停課不停學”的原則,迄今已舉辦了4 場線上HSK/YCT 的考試。
新冠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沖擊,無數企業停工停產,甚至倒閉,許多國家也推出了出入境的管理限制政策。在此背景下,許多中文學習者對自己的留學計劃和將來的就業形勢感到擔憂。
“超級中文”旗下HSKonline App 在今年3 ~4月份針對今明兩年準備來華攻讀學歷項目的海外中文學習者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研數據顯示:48%的用戶明確表示,他們的留學計劃受到了影響,65%的用戶選擇了“HSK 考試被迫推遲”是他們遇到的最主要影響,另外還有25%的用戶考慮推遲留學計劃,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還有73%的用戶堅定地選擇了“不會改變留學中國計劃”。從調研結果上來看,雖然疫情對來華留學產生了影響,但向前發展仍是“大勢所趨”[1]。
疫情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只有直面這些挑戰,才能更好地向前發展。
第一,教學模式的轉變。疫情背景下,傳統的線下授課模式已經不能保證正常的教學需要。轉戰線上教學后,如何完善在線教育機制,保證在線教育質量,是學校要面對的諸多問題中的重中之重。
第二,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際交往減少。疫情背景下,逆全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時帶來了國與國之間交往頻次的減少,不利于國際中文教育的推廣與發展。
第三,世界輿情交織,中文面臨跨文化理解挑戰。眾所周知,世界媒體輿論的話語權,長期被西方語言把控,疫情期間,一些反華媒體和個別政客將病毒污名化、政治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國際中文教育的推廣與傳播任重而道遠。
第四,全球經濟衰退,影響中文學習者的學習。世界貿易組織WTO 預測2020 年全球經濟將下滑13%~3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疫情將引發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經濟的不景氣,勢必影響很多外國人的中文學習計劃或來華留學計劃。
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后,往往是挑戰和機遇并存。國際中文教育在疫情危機中也有轉機。
第一,中國率先走出新冠疫情的沖擊。在數月艱難的抗疫戰后,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中國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并按下了重啟鍵。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在經濟建設、文化推廣建設方面,再接再厲,創新發展。
第二,對外伸出援助之手,后疫情時期中國影響力提升。中國雖最早受到疫情沖擊,但也是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之一,并在全世界的疫情防控中扮演了重要的幫助者、協調者角色,體現了大國擔當。中國模式已經被許多國家和人民所接受、認可。海外孔院也積極支援當地的疫情防控,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第三,疫情逆向推動轉型,國際中文教育迎來創新發展。2019 年首屆國際中文教育大會在中國長沙勝利召開,國際中文教育進入了新階段。在這歷史關鍵時期,2020 年的新冠疫情再一次讓我們重新審視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與未來。在轉型初期遇到挑戰,是我們調整發展戰略的好機會,順應時代,迎難而上,將會迎來更廣闊的空間。
自2004 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成立以來,中國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建設了500 多所孔子學院,1100 多個孔子課堂。在十幾年的發展中,孔院經歷了從對外拓展到加強內部建設的過程。2019 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的召開,更是拉開了新時期孔院發展的序幕。我們要在此背景下,加快推進孔子學院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線上教學、遠程教育在新冠疫情時期凸顯出了優勢,國際中文課堂也從線下轉戰到了線上。后疫情時代,網絡信息時代必將很大程度改變我們的學習模式,因此孔子學院網絡平臺的建設將至關重要。完善網絡平臺建設,做好中文語言文字教學的同時,嘗試從多角度、多維度呈現中華文化,傳遞中國聲音,展現中國良好形象,努力將網絡中文課堂覆蓋到更大范圍的漢語學習者。
國際中文教師隊伍的建設一直以來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疫情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也為中文教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加強對中文教師的培訓,比如幫助中文教師們順利過渡到線上教學模式,并為其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提供更好的教學平臺。此外,還應完善孔院教師的選拔制度,完善中文教師的外派管理制度,提高福利待遇等。
此外,對于國際中文教師來說,還要認識到孔子學院的宗旨和使命是幫助各國人民學習中文,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增進中外人民友誼。然而一直以來,西方世界對孔子學院的質疑聲不絕于耳,甚至出現了關閉孔院的現象。在疫情背景下,個別國外媒體政客更是將中國污名化、將孔子學院政治化。面對這樣的質疑聲,我們要積極展現中國的良好形象,不忘初心,從容面對,牢記使命,用心做好教學工作,努力推廣中國文化,展示中國誠意。
新冠疫情放大了原本就差異巨大的東西方文化,因跨文化理解的不同,還出現了很多熱議的新聞,如口罩文化。國際中文教師應該以此為契機,重視輿情教育,向學生傳遞正確聲音,增進中文學習者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促進文化交流,緩解跨文化沖突。
中國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展現了大國擔當,國外的許多孔子學院也積極參與當地的社區抗疫,涌現出了很多感人事跡。我們應抓住這次機會,向世界人民分享中國戰疫的成功經驗,挖掘成功背后的制度優勢和文化優勢,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增強世界對中國和中文的吸引力和認同感。
最后,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對外拓展宣傳。例如通過舉辦線上線下的文化活動、積極參與社區防控等方式,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擴大我們的影響力。通過我們實際的行動,贏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提高外國人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正確看待新冠疫情給我們帶領的挑戰和機遇,是后疫情時代一切工作的基礎。短期來看,國際中文教育肯定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要做好面對困難的準備;但長期來看,學習中文和中國“做朋友”,還將是大趨勢。我們堅信在困難時期勇敢面對,創新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必將迎來更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