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華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衢州 324000)
衢州是國內柑桔的重要產區,種植歷史早。到1993 年該市柑桔種植面積達到50 多萬畝,鮮果產量達60 多萬噸,穩居浙江省內各地市首位,成為我國的大桔區、衢州農業的主導產業、農民的“搖錢樹”。
為推動柑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該市深入實施“五五·三提升工程”,近三年,全市累計淘汰“三低”桔園10.6 萬畝、流轉桔園7.5 萬畝,建立大棚設施栽培桔園4220 畝,改造低產低效桔園6.8 萬畝,推廣優良品種2.31 萬畝。通過綜合施策,2018 年柑桔產業明顯恢復,產量比上年增長62%,全市優質精品柑桔的比例和產量大幅增長,精品椪柑、胡柚的銷售價格達到3 ~5 元/斤,精品雜柑銷售價格達到10 ~20元/斤。
2020 年初,本應該是衢州柑桔銷售旺季。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衢州柑桔銷售帶來了嚴峻沖擊。
從全國情況看,2019 年12 月到2020 年3 月,近4 個月柑桔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價格跌掉三分之一。中國果品網的價格監測顯示,蜜橘的批發價格由2019年10 月的5.3 元/公斤下降到2020 年3 月14 日的3.64元/公斤,其它柑桔類果品價格走勢大體相同。
從衢州情況看,柑桔價格大概率會下跌,果品滯銷難以避免。據該市農經特產站統計數據,2019 年全市柑桔產量約38 萬噸,截止2 月7 日,累計銷售柑桔18.45 萬噸,銷售進度48.6%。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往年春節后的銷售旺季,今年卻是國內市場基本停滯,出口市場幾近關閉,全市乃至全國柑桔都大量積壓在果農手中。由于鮮果的儲藏時間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直不能解除,全國柑桔難以出售。
分析其銷售難背后的原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柑桔銷售的嚴峻沖擊,這是短期的,表面的。生產、銷售的結構性問題才是長期的、關鍵的問題。
(1)品種老化,結構性過剩。進入新世紀,隨著全國水果品種增多、產量增加,特別是福建蘆柑等新品種的出現,加上長期以來該市柑桔只注重數量、忽略品質的“粗放型”種植模式,柑桔生產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滯銷現象日趨嚴重,種植效益持續下降。該市2019 年柑桔種植面積40.3 萬畝,產量38.0 萬噸,其中椪柑19.3 萬噸占50.8%,胡柚15.7 萬噸占41.3%,蜜桔2.18 萬噸占5.7%。椪柑、胡柚是該市傳統品牌,但在果品中屬于低端產品,因而反復出現銷售難,結構性問題十分突出。雖然自2016 年開始,衢州通過實施“五五·三提升工程”,加快了柑桔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但老品種面積仍占總面積的94%。這些老品種一般樹齡偏高、品質不佳,加上熟期集中而產生結構性過剩等問題,在市場競爭中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新品種的體量規模小且更新慢,難以支撐區域柑桔產業的轉型發展。
(2)成本增加,管理不到位。近三年來,柑桔生產的地租、農資、勞動力等成本逐漸增加,其中地租平均增加7%左右,農資平均增加5%左右,勞動力平均增加20%左右。特別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緊缺,勞動力年齡普遍偏大,且工資增長十分明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長年雇傭的勞動力已由100 元/天上漲到120 元/天,臨時工已從120 元/天上漲到150 元/天,雇傭勞動力成本占種植總成本的50%以上。在桔園管理上,種植技術缺乏,鄉鎮農技員職能弱化,基層農技推廣力量薄弱,農技推廣主要依靠農技站、農科院等部門。同時標準化栽培管理措施推廣機制尚未形成,普遍管理水平較低,桔園失管、缺管問題嚴重。
(3)品牌不強,產業鏈偏短。該市柑桔在全國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只有 柑和胡柚,且缺少一個具有較高市場認可度和美譽度的區域公共品牌,套牌亂牌現象突出。目前全市柑桔生產從品種選育推廣、栽培管理,到采收與貯藏、分選與商品化處理、包裝與運輸、推廣與銷售等整個產業鏈,標準不全或標準脫離實際市場需求的問題突出。同時缺少知名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產業鏈不長,一二三產融合不深,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4)鮮果銷售比重高,銷售結構性問題突出。按照全市柑桔產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到2020 年柑橘鮮果年加工能力達到5 萬噸,這意味著鮮果銷售比重仍然高達90%左右,鮮果精深加工這個市場緩沖池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全國情況也大致如此,各地果品都往鮮果銷售一條道上擠,經常發生踩踏性降價和滯銷。
(5)柑桔成為桔農主要收入來源,收入結構性問題突出。柑桔和其它農產品一樣,存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降低雙重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收入來源多元化,比如增加盆栽柑桔收入、以柑桔種植為核心的文旅產業收入、種植其它經濟作物的收入等。據調查,該市部分桔農特別是柑桔家庭農場的主要收入是鮮果銷售,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增收的不確定性增加,收入結構性問題突出。
當前,衢州市柑桔產業既面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帶來的短期嚴峻沖擊,又面臨中長期結構性問題,需要打出長短組合拳,化危為機,實現短期紓困與中長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促進柑桔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桔農增收。
(1)多措并舉促進柑桔銷售。解決疫情短期沖擊,當務之急是將柑桔銷售出去。鑒于經銷商是該市柑桔銷售主渠道,要抓住經銷商這個關鍵,采用按每公斤收購價格的一定比例給予經銷商獎勵的辦法,最大限度調動經銷商積極性,盡可能讓桔農賣出較高的價格。動用政府資源疏通因疫情造成的銷售渠道障礙,保障渠道暢通。積極鼓勵電商、助農直播、農超對接、鄉賢助銷等多種形式,加快柑桔銷售。
(2)政策優化柑桔產品結構。據統計,截止2020年3 月底,全市已售柑桔中,蜜桔銷售進度為99.5%,紅美人、雞尾葡萄柚、甜橘柚等新品種基本售完,說明中高端果品比較暢銷。衢州地處長三角,人民收入水平高,種植中高端柑桔具有市場、技術方面的比較優勢,政府應統籌柑桔產業轉型發展資金和紓困資金,對桔農新年度的柑桔種植實行差異化扶持政策,引導桔農主動優化柑桔產品結構,打響衢州柑桔優、新、高品牌。如免費為桔農提供柑桔新品種,市縣農業科技部門采用組團結對形式,為桔農提供技術支持;為種植新品種的桔農購買生產資料和生產設施提供較大力度的補貼,給予較大力度的貼息貸款。
(3)精深加工優化銷售結構。增加柑桔精深加工銷售比重,扭轉過度依賴鮮果銷售格局,是解決柑桔銷售困境的重要途徑。阻礙柑桔精深加工的最大瓶頸,是適銷對路的產品研發和要素保障,予以政策扶持。與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加大柑桔食品開發力度,延伸開發醫藥、保健品、化妝品、香精油等精深加工產品,拓寬柑桔工業化用途;實施2020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鄉村產業發展政策,為柑桔加工、倉儲、物流重點企業提供用地指標、信貸支持、財稅減免、要素價格優惠等扶持政策,讓企業有資源可用,有利潤可圖。
(4)加快打造衢州柑桔品牌。依托“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和“三衢味”區域公共品牌,大力推進“衢州 柑”“常山胡柚”等區域品牌標準化建設。1)構建區域標準化供應鏈。建立以市場和品質為導向的標準化供應體系,邀請專業供應鏈服務商從柑桔日常栽培管理、采后分級貯藏、包裝運輸、質量檢測等各個節點建立相關標準,形成規范、高效、穩定的供應鏈,形成口碑穩定的區域品牌。2)構建多渠道品質管控機制。發揮大型采購公司在收購、精選、分銷等過程中的標準化、集約化和高效化作用,探索建立“采購龍頭企業+基地+桔農”“采購龍頭企業+網絡分銷商”“采購龍頭企業+深加工企業”等模式,建立健全統一包裝設計、公開篩選發布、規范使用的品牌管理機制。采取市場準入制度,嚴格管理,保障品質,打響品牌。3)構建全程質量追溯管理系統。圍繞提升柑桔品質,打造生態特色放心農產品,鼓勵龍頭企業以物聯網為基礎建立種植、加工、倉儲、物流等環節的實時數據采集管理系統,向消費者、監管部門提供有效的柑桔質量安全信息監管平臺,提升衢州柑桔產業品牌形象。
(5)加大一二三產融合力度。深入挖掘柑桔文化內涵,推動柑桔文化與南孔文化、柑桔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重點要結合“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積極打造柑桔特色產業帶,推進文旅景點與柑桔產業帶有機結合。深挖文旅結合點,打造桔園綜合體、柑桔特色小鎮、柑桔文化長廊、桔海公園等景點,發展桔花游、采摘游等,打造柑桔文化藝術節、音樂節、豐收節、柑桔卡通動漫等節慶活動,加快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拉長柑桔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