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級楹聯愛好者怎樣用好《聯律通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廉廷
(垣曲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山西垣曲 043700)
由于運城市楹聯學會和運城市教育局的大力倡導,楹聯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已在聞喜、新絳、永濟等縣市蓬勃開展起來。因為缺乏理想教材的指引,很多學校的師生在楹聯創作實踐過程中往往出現以下問題:(1)積極參與對句比賽,總是屢屢出錯;(2)由于出現的錯誤得不到及時解決,抱怨規則麻煩,不免產生消極情緒,有的人甚至放棄學聯。筆者認為認真鉆研《聯律通則》是關鍵,必須注重基礎,多看好聯,多練筆,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吃透《通則》、活用《通則》,才可能創作出合乎規范的對聯。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具體談談自己的認識。
《聯律通則》的第一章主要內容是楹聯六要素。要想“吃透”六要素,我們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在我國古代和近代,有一些對聯是平起仄收的,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數岳麓書院集句聯: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遞進的,從大到小,從粗略到具體,要反過來,就遜色了再比如:
稻梁菽麥黍稷許多雜種不知誰是先生;
詩書易禮春秋皆是正經何必問及老子。
上平下仄,但因聯意一問一答,不能調換。
盡管這些聯內容很好,但畢竟屬于特例。《聯律通則》中明確規定對聯必須做到仄起平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從明清以來諸多聯家的作品以及當代楹聯創作的實踐來看,這已經為大家所公認并成了定制。
人們常說:詩聯不分家。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在《聯學管窺》(1995年)一文中,劉太品先生是這樣說的,“對聯的發展就是不斷融合各類文體特點的過程:莊重的五、七言源自律詩;典雅的四六句式源自駢文;鋪敘者源于賦;雅麗者源于詞 ……”。由此可知,對聯的發展注定要受律詩和詞的影響。詩詞寫作離不開平水韻(古韻),楹聯創作也同樣和平水韻有著密切的聯系。“平水韻” 形成于宋代,詩詞楹聯的創作一直以它為依據。隨著時代的變化,現代通行的漢語普通話與平水韻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沒有了入聲的分類,平水韻中的入聲已被分別劃歸漢語的二聲、三聲和四聲三個聲部。目前,楹聯界的主流觀點就是采用古韻和今韻雙軌制,但有一個前題要求,即在同一副聯作中,作者只能采用一種選擇,不能把二者混用。比如,一副家喻戶曉的春聯:
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朵朵賀新春。
在今韻來看,上聯沒有實現偶位次上平仄的前后交替。但“竹”字在古韻中是仄聲,所以它還是符合聯律的。
為了簡便起見,筆者主張新聯友用普通話新韻寫聯。因為新韻簡單,只要記住一聲和二聲是平聲,三聲和四聲是仄聲就可以了。
寫聯和作文一樣,都是為了表情達意。雖然“楹聯之長短無限制,欲短則短,欲長則長,各隨人意”,但必須注意要通順、工穩,尤其是要有美感。不通順的聯沒有人喜歡讀,不工穩的聯就可能失律,失律的聯就是次品,如果只求通順、工穩,沒有任何美的意境,也不是好的聯作。因為只有美的東西才能真正打動人。2012年,垣曲縣獲得了“中國楹聯文化縣”的光榮稱號。在給各鄉鎮、學校撰寫標志聯的時候,魯英博會長就反復強調,撰聯和做衣服一樣,要有特色,要量體裁衣;給這個村撰寫的聯,就只能適用這個村,別的村都不能用。
四個不能:(1)同字不能相對;(2)用詞不能生造;(3)分句句腳的平仄不能混亂無序;(4)上下聯不能失衡。
首先,撰聯時,我們主要考慮詞語的相對和句式的相對兩方面;在考慮詞類和詞結構的同時,還必須注意“相對的字必須不同,同字不能相對”。因為對聯力求言簡意賅,同字的出現不僅破壞了對仗美,還限制了上下聯意境的表達力。
第一副聯中的“人”屬于同位重字。第二副聯中的“清風”一詞在上下聯相同位置出現,和同位重復單個字是一個性質。對聯中出現同位重字、重詞都不合要求。其次,在用詞方面,我們還要注意不能生造,比如,說到“毛體”和“毛選”大家都能理解,如果杜撰一個“毛著”,就會讓人感到費解。再者,在撰寫長聯時,我們要盡量遵循傳統分句句腳的格式。最后,我們一定要注意上下聯整體不能失衡。一般來說,上聯要輕,下聯要重;上聯縱說,下聯橫談。
五個忌諱:(1)忌失替;(2)忌失對;(3)忌合掌;(4)忌三平尾和三仄尾;(5)忌不規則重字。
首先我們看一組對聯:
三代核心拓偉業;九州俊彥展宏圖。
美酒千盅辭舊歲;梅花萬樹迎新春。
家和福氣紛紛到;人勤財源滾滾來。
良緣欣化雙飛燕;佳偶終開并蒂蓮。
瑞雪迎春,燕舞播祥歌駿業;
紅梅賀歲,兔毫蘸瑞繪龍章。
從內容上來看,以上對聯都非常好,但仔細對照《聯律通則》,又都存在瑕疵。第一副聯的問題是上聯的最后三個字都是仄聲,屬于三仄尾;第二副聯的問題是下聯的最后三個字都是平聲,屬于三平尾。我們在寫聯的時候,不論采用古韻,還是今韻,上聯和下聯的最后三個字絕對不能出現三個仄聲和三個平聲。
第四副聯的錯誤是出現了合掌。什么是合掌?合掌就是指上下聯的意思相同、相近或出現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上聯的“良緣”和下聯的“佳偶”意思相同,這是局部合掌。
總之,對聯特別講究用字精煉,即便是長聯,也應該字斟句酌,不能因長而濫用和隨意用字、用詞。一些千古流傳的短聯,雖然寥寥數字,卻能包容很多內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煉的聯句能包容更多的內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內容需要,否則不要輕易重復用字。
下面,我還想談談自己對活用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通則的第二章是講傳統對格。其中列舉了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和轉品;還有句法中的當句、鼎足和流水等。通則第三章是詞性從寬范圍,其中詳細講述了從寬的的具體規定,還提到巧對、趣對、借對、摘句對和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格式的嚴格限制。這些表現形式確實為我們表達事物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但畢竟屬于技巧。對聯創作離不開修辭,離不開創新。創新就需要靈活運用,但絕不是亂用;對聯可以從寬,但絕不是沒有底線的限制。對于楹聯初級愛好者,在沒有掌握基本規則之前,或者剛剛懂得了一點的時候,絕不能急于求成,或者片面追求技巧,濫用傳統對格和修辭手法。對于對聯平仄的要求,中國楹聯學會劉太品先生說的一段話很有見地。“平仄對立要以句尾最為重要,分句句腳字次之,句內平仄再次之。上下聯對應之句尾、句腳、句內節奏點的平仄相對應嚴格遵守,而句內節奏點、句腳的平仄交替則可以有條件地放寬。”近年來,為什么人們總是對全國征聯大賽的一些獲獎的聯爭執不休?出現局部沒有實現句內平仄對立的瑕疵是一個主要原因。2012年山西臨猗縣在全國舉行征縣聯大賽,史文堂先生的聯獲得了二等獎:
猗頓千年,山水養精神,人文開氣象,龍鳳一吟千疊韻;
郇陽百里,糧棉譽三晉,林果香九州,云霞萬朵百重衣。
當時聯都網上對于上聯和下聯的第三分句中二、四位上字的平仄沒有交替爭議很大,大家一致認為不應該獲獎。臨猗縣詩聯學會會長楊進元先生是這樣說的:這副二等獎作品有這樣幾個特色:第一是以點帶面,點凸面寬。上聯寫點,下聯畫面;猗頓為點,郇陽為面;山水人文為點,糧棉林果為面。二是規則性重字運用堪妙,上聯起自“猗頓千年”,歸至“千疊韻”;下聯起自“郇陽百里”,歸至“百重衣”,如此千、百的數字重復重,讓人玩味無窮。第二,數字法的運用可謂精到,尤以下聯之突出。其密致地并列了百里、三晉、九州、萬朵、百重衣共計5個數字之多,讓人目不暇接。第三,對于通則的六要素,我們要整體接受學習、不能分割開來。因為六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綜上所述,作為初級楹聯愛好者,我們撰聯絕不能脫離或超越《聯律通則》。躺在《通則》上的時候,我們處處依賴規則,舉步維艱;在《通則》中行走的時候,盡管處處受阻,我們依稀看到了一線希望;跳出《通則》的時候,居高臨下,規則了然于胸,我們一定會運用自如,倍感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