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平
(紅河州博物館,云南蒙自 66119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地的文物保護工作陸續開展,其地位越來越突出。但由于各方面的影響,大部分地區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及其影響逐漸凸顯出來,工作難度也在日漸加劇。其中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缺少先進的文物保護管理法律和法規、合理的體制,再加上部分地區對文物保護工作投入的資金比較少,群眾保護文物的意識比較弱,文物保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就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和影響。
1991 年,針對當時的文物保護工作現狀和出現的問題,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對于1982年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當中的部分條款進行了合理的修改。當時,該法律文件不僅充分體現了國家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上的重視,而且也確實有效的提高了文物保護效率。但在實際執法的過程中,文物保護相關部門更多的是依賴于當地的公安和工商部門的幫助,由于該類工作不屬于公安和工商部門分內的事,所以,他們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相對來說比較差,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物執法的力度,進而嚴重影響了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原有的文物保護法已經很難有效的解決目前文物保護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而且也無法充分滿足文物保護工作的具體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都出現了較多自發的文物市場,雖然其中出現非常多的假仿工藝品,但不乏有大量的人進行違法倒賣,這些自發文物市場的交易利潤可想而知,而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完善的法規,再加上文物部門并沒有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具體責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另外,基層文物部門也無法準確的界定這些文物市場所經營物品的屬性,所以就放寬了對其管理標準,從而導致違法分子有機可乘,進而嚴重擾亂了文物秩序,進一步制約了當地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屬于一項公益性事業,這需各地政府的投資,而且國家所頒發的《文物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各地政府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上的投入。但在實際工作中,各項文件要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而且各地也缺少相應的監督部門來監督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
由于基層政府對文物保護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資金投入比較少,文物部門的各項專業工作很難有條不紊的開展,就更談不上悉心保護文物了。眾所周知,文物屬于不可再生文化資源,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一旦因為缺少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而導致保護工作出現嚴重問題,那文物方面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來,雖然國家相關政府部門頒發了相應政策來支持各地的文物保護機構,也號召各大高校加強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但基層文物管理工作中仍缺少專業的文物管理人才。文博工作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難度也比較大,雖然非常有意義,但也是十分的枯燥乏味,大部分高校畢業的文物管理專業人才不愿意去基層縣區工作,這就導致大部分基層地區缺少高素質且專業性強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者,再加這些地區普遍存在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和專業程度不一,結構復雜等問題,基層文物管理工作的效率就比較低。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現階段內新農村建設工程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這就導致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建筑等遭到了非常嚴重破壞,進而威脅到了當地的文物環境。因此,各地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提高崗位的薪資待遇,并不斷完善單位的編制制度,廣招賢才。同時,相關單位需要不斷創新文物管理模式和方式,進而有效的解決這一重大的難題,推動當地文物保護工作的快速發展。
就目前而言,我國部分地區的文物保護工作缺少合理的相關體制,其主要表現在機構的設置和用人的制度方面。安徽省曾出臺的文物保護法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屬于文物行政管理部門。
在實際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過程中,相關的文化主管部門往往不會接觸到文物管理工作,這就經常會出現延時處理,甚至不予辦理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所導致的后果又往往是由文物部門來承擔。另外,部分地區在文物保護工作上的用人制度不夠合理,雖然目前各個行業都在改革和創新,比如,行政單位實行公務員制度,但大部分事業單位依舊在延用老一套的體制。這不僅會造成國家有限資源的浪費,而且也會大大影響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而這也嚴重制約了當地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歷史文物可以說是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幾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其中不只有令人驚嘆的文物,更包含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當代人需要用心去保護他們,合理的利用。但在各地文物保護工作中,政府部門缺乏相關工作的宣傳,這就導致廣大人民群眾沒有真正認識到文物及其保護的重要性,而且其中絕大部分人是毫不了解文物保護法相關內容的。所以,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相對來說比較弱,這就導致在生活中會有意無意的對文物帶來一定的破壞。比如,在修建樓房時,如果挖掘出陶瓷品等,部分人會變賣,或者損壞,如將其打碎,看里面是否有更有價值的東西,這就給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各地之所以開展文物保護,其主要目的就是開發利用,經過適當的開發和利用之后,這些文物的最大價值才能真正的發揮出來。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政府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當地的征地建設樓房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城市往往會選擇破壞文物的方式來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面對所謂的城市和經濟的未來發展時,一些古屋古宅或者人文景觀被嚴重破壞,而這時的文物法規則顯得蒼白無力,當地的文物保護管理部門也沒有權力去保護文物,美名其曰是為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殊不知這也會嚴重影響到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歷史文物和人文景觀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同時這也屬于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從某種角度來看,歷史文物和人文景觀見證了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的興衰過程。所以,各地政府需要配合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號召,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希望本文的以上內容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