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雄/湖南金城陶瓷有限公司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體制變化日新月異,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創新和改革需求,陶瓷行業也不例外,具體體現在外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瓷礦資源面臨枯竭等方面。產業融合作為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新途徑。同時,我國黨中央和政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和方針。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與傳產業分化發展模式具有較大差異性,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經濟一體化為核心促進產業融合發展[1]。當前,國際范圍內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和學者關注到了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并一致認為產業融合是推動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所謂產業融合,主要是指不同行業相互滲透、互相交叉形成統一的發展目標,通過擴大規模、豐富業務促進不同產業利益共贏。因此,本文通過對陶瓷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對促陶瓷文化和相關產業長遠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文化創意產業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產業之一,具有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特點,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陶瓷文化作為我國優秀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僅積累了成熟的產品制造工藝技術,還沉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陶瓷文化在持續發展方面受到了巨大沖擊,具體體現在外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瓷礦資源面臨枯竭等方面。想要進一步推動陶瓷文化持續發揚,就要抓住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機遇,促進二者融合發展,大力開發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從而使陶瓷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共贏目標[2]。
陶瓷文化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社會群眾始終賦予陶瓷文化創新理念和創新工藝。也就是說,“創新”是文化傳承和發揚的基礎,也是文化產業賴以生存的動力。將陶瓷文化與產業相融合形成產業鏈,其中每個環節都與人才產生聯系,可以說人才的指揮和能力是實現陶瓷文化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人才在發展過程中源源不斷的提供創意和靈感,才能夠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穩定發展。而教育機構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與陶瓷文化的持續發展具有密切聯系,將陶瓷文化與教育產業相融合,能夠實現相互促進,相互彌補的共贏目標。具體可以從兩個反面分析:第一,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穩定發展主要依靠大量人才提供創意思路,而教育機構作為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養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所需人才方面肩負重任[3],只有強化人才培養力度,持續為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輸送復合型人才,才能夠促進創意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第二,當前陶瓷創意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為教育機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由此可見,推動陶瓷文化與教育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能夠促進陶瓷文化持續傳承,還能夠推動教育部門穩定發展。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門需要結合陶瓷文化創意產業需求構建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具體體現再三個方面:
第一,各級教育機構需要結合陶瓷文化發展需求強化陶瓷文化宣傳推廣力度,并通過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培訓為陶瓷文化產業輸送復合型人才,為陶瓷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育部門還要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創造陶瓷雕塑、陶瓷書籍等物態化藝術品,或陶瓷表演、陶瓷音樂等活態化藝術品[4],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穩定發展提供靈感和智慧。
借助文化藝術館、博物館等平臺舉辦多樣化陶瓷展覽,將教育機構師生優秀作品或名家作品加以展示,一方面能夠為陶瓷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社會群眾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
相關部門需要強化自身引導職能,通過構建陶瓷文化交流平臺和產權交易平臺促進陶瓷文化持續發展。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加大對教育機構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力度,為教育部門培養高端人才提供保障,并鼓勵開展以陶瓷文化為主體的國際交流活動和培訓活動,從而為陶瓷文化傳承和發揚輸出更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創意人才,促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穩定發展。
工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在經濟新常態這一時代背景下,面臨著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協調發展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工業在改革和升級過程中涉及到的行業管制以及技術創新為陶瓷文化與工業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就是說,提高工業發展實力是陶瓷文化和工業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開展多樣化陶瓷文虎創意活動能夠為陶瓷生產提供差異性作用機理,從而為陶瓷工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創新空間[5]。為了進一步提高陶瓷文化產業的影響力,相關部門需要結合陶瓷工業需求進行分析,制定健全的技術、設備、材料以及設計方面的規范。使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能夠在工業生產方面融入現代化時尚元素和陶瓷符號,從而強化陶瓷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促進陶瓷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能夠為陶瓷文化持續傳承和發揚奠定良好基礎,還能夠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全新的創意產品。同時可以突出當地文化特色,有利于帶動當地經濟穩定發展,從而實現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始終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這理念,人類作為旅游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不僅需要滿足其物質需求,還需要豐富其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旅游產品作為反映當地文化特色的實物,能夠充分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2019年,加拿大創意智庫機構對中國、日本、美國、法國等眾多國家入境旅游展開調查,調查結果現實,游客為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選擇出境旅游的比例高達39%,遠遠高于其他旅游目的。由此可見,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既可以看作為經濟活動,又可以看作為文化活動。陶瓷文化作為我國優秀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陶瓷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陶瓷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優勢,通過增加陶瓷旅游景點、項目以及產品等形式突出促進陶瓷文化穩定發展,一方面有利于游客了解陶瓷文化和當地特色[6]。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旅游業經濟效益,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想要滿足這一目標,需要結合陶瓷文化創意產業以及旅游市場發展需求進行分析,將陶瓷文化與旅游項目加以整合,深入挖掘二者融合后的產業價值,并將其落實到旅游產業鏈中。除此之外,陶瓷文化需要貫穿到旅游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保證旅游項目、旅游景點、旅游產品等諸多方面均與陶瓷文化緊密聯系。也可以以陶瓷文化創意為主體打造旅游項目,相關部門還要強化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鼓勵陶瓷文化旅游產品和旅游創意的開發,推動旅游市場經濟穩定發展,打造陶瓷產品增值效應。
所有有價值的文化設計和文化遺產都會在歷史長河中長久保留,這些文化設計和文化遺產能夠直接反應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的智慧和創造能力。與此同時,一些歷史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雖然不復存在,但是其工藝、技術、造型等廣泛流傳,并廣泛應用到了后代制造領域。歷史在不斷發展和改革過程中,受經濟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些古代建筑或名勝古跡遭到破壞,各種現代化大廈和別墅項目大量開發,導致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率越來越低。當前,社會各界人士以及相關部門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并出臺了一些列方針和措施緩解土地壓力,通過城鄉規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穩定發展,并強調始終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發展理念,全面提高城市建設水平。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穩定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提高城市軍民就業率,促進城市文化消費、提升居民綜合素質,維護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城市化建設向現代化、生態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產業能夠體現一個地區的特色和魅力,有利于吸引更多外界人士前來參觀,不僅能夠提升地區品牌效應,還能夠促進地區穩定發展。
我國作為陶瓷工藝制造大國,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沉淀了豐厚的陶瓷文化,不僅能夠體現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還承載和記憶陶瓷發展的歷程[7]。當前,雖然我國仍然保存著眾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化建筑,但是受自然環境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這些建筑物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損害,甚至一些老城區即將拆除,導致大部分借到和歷史風貌遭到破壞。當前,我國給予陶瓷文化創意產業高度重視,并深入挖掘了陶瓷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大力引導陶瓷文化集聚發展,使其形成穩定的產業鏈,不僅為陶瓷文化持續發揚奠定基礎,還為地區和城市發展提供了源泉和動力。各地區需要在陶瓷文創意產業發展基礎上提高文物保護能力和歷史文化探索能力,保證地區文化能夠完整、長久的發揚。與此同時,在城市建筑設計方面,需要融入陶瓷文化理念,從而體現地區特色和城市風采,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文化創意產業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產業之一,具有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特點,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由于我國社會經濟體制變化日新月異,受經濟變革和科技進步的影響,陶瓷行業當前正面臨轉型需求。具體體現在外部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瓷礦資源面臨枯竭等方面。產業融合作為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新途徑。陶瓷行業想要實現長遠發展這一目標,就要牢牢把握產業融合發展機遇,促進陶瓷文化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因此,本文從多個產業角度分析與陶瓷文化融合發展的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