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霞/四川輕化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團體心理輔導在主題班會中的應用是一個新課題,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型的心理輔導模式,以其感染力強、效率高和咨詢效果容易鞏固等特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強化團隊意識,提高競爭協作能力,加強心理素質。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在主題班會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有助于改變傳統主題班會內容和形式的單一、單向、單調,從而提高主題班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激發學生的自我省悟和主動改變。
(一)提升團隊意識,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團體心理輔導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很多時候都依托團隊小組、寢室等單位進行,學生們必須學會如何在團隊中表現自己和接納他人。同學們通過成功或失敗的團隊協作經歷,認識到加入一個團隊的重要性,并學習如何組建一個團隊、融入一個團隊,從而提高了個人的團隊意識,學會如何去分享和配合。
(二)學會溝通協調,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團體心理輔導系列主題班會很多時候都需要在團隊合作的前提下開展活動,團隊活動訓練可以讓同學們學會更好地與他人溝通與協調,從而優化人際環境,完善自我的人格,培養勇氣、毅力、責任心、榮譽感以及積極性和價值觀。同學們往往通過團體游戲的實踐,獲得內心的觸動和感悟,從而主動去化解矛盾,提高自我的修養,體會分享的樂趣,并進一步將團隊心理訓練活動中收獲的體會運用到學習及往后的工作中。
(三)培養集體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
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系列主題班會活動,同學們均感到自信心和參與意識增強了,通過分享訓練中的收獲和體會,彼此間增進了友誼、信任和理解,樹立起一種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增強凝聚力,促進班集體內部溝通,融洽同學間的關系、形成共同參與和共同意志。
總之,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式的主題班會活動,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和人際互動的體驗,幫助學生一方面加深對自我的觀察和認識,發展自我潛能,悅納自我;另一方面擴大對他人的觀察和認識,從而適應環境,減輕社交焦慮,釋放壓抑情緒。在這個過程中,營造出溝通良好、互幫互助的團隊氛圍,從而增強同學們對班集體的認可度和接納度,增強班級凝聚力。
把團隊心理輔導技術引入主題班會,從操作的基本思路來看,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團體心理輔導類主題班會的設計要求
團體心理輔導系列主題班會是一種動態管理與全程管理并重的班會形式,是師生共同反思、提升的舞臺及途徑。全程系列的設計要著眼于全局,既要注意內在的聯系,更要體現各階段的獨立性特點,同時又應彰顯各時段的特色。從時間的維度上來考慮,主題的系列安排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發展,并結合不同年級階段性的特點,在不同時段有不同的工作重點,次序分明、合理。將主題班會進行整體的安排和部署,有序地連接,讓主題班會形成系列化。
(二)團體心理輔導類主題班會的技術特點
團體心理輔導類主題班會的開展,是在輔導員的帶領下,根據成員的思想狀況和道德水平,圍繞成員共同關注的某些問題,通過“參觀、訪問、調查、實踐、訓練、交流、分享、互動、體驗、感受、內省、反思、澄清”等心理輔導技術,采用“參觀訪問、角色扮演、游戲比拼、討論演講”等形式,使成員參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接受團體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團隊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最終增強大學生對主題班會的參與意識,營造良好、積極、團結向上的集體氛圍,最大限度地開發潛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三)團體心理輔導類主題班會的形式方法
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和方法因輔導的目的、問題的類型及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有針對人格輔導、學習輔導、生涯輔導等不同的輔導內容,在不同的階段可選擇的活動形可以有討論、講座、寫體會、寫日記、自由討論、行為訓練、心理劇表演、故事演繹、情境性活動等。可以將上述一種或幾種形式結合實施主題班會,并選擇戶內或戶外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系列主題班會的內容和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服從于教育內容及教育目標,并為學生所樂于接受。
從大一到大四,輔導員帶領同學們開展的系列主題班會將持續四年共八個學期,以每月開展一次主題班會的頻率,每學期至少需要開展四次主題班會。大一到大四,學生們普遍容易遇到并出現的困惑和問題是具有階段性特點的。
(一)要針對大學四年各階段大學生心理特點設計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類主題班會
1、大一階段
心理特點:剛從高中升入大一的新生,真正第一次脫離了父母的扶持和管束,新鮮和興奮之余,由于環境的改變、學習要求的提高、期望和現實的落差以及心理準備的不足,許多同學會在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出現迷茫、困惑、痛苦等情況,呈現出適應不良的表現。一些社交活動能力較差的同學甚至在入學一個月后尚不能與班里其他同學相熟。由于彼此不了解,他們在各種活動中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部分同學不能很快適應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的不同,在自我管理、時間規劃和學業成績等方面都會出現一些狀況。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重視并給予正確的引導、糾正,幫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這將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設計思路:加強人際交往訓練,培養學生主動交往的意識,幫助學生快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較快地融入新的集體,適應新的環境;教會學生體會大學學習和高中學習的不同,加強時間管理,掌握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方法。
活動推薦:“尋人行動”;“時間分割”。(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參見活動手冊。)
2、大二階段
心理特點:大二階段,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適應大學生活,開始探索興趣,發展自我。在這個階段,學生會越來越感受到競爭和合作的問題。競爭與合作是個人成長與發展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但如何有效進行溝通合作,培養團隊意識,是這個階段的難題。輔導員要重視部分學生在競爭的壓力下所產生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意識和消極的、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引導他們克服這些不良心理和消極行為,提升合作意識和溝通技巧,提高個人與團體的競爭力。
設計思路:讓學生體會團隊中的合作性和競爭力,明白“競爭,是前進的動力;合作,是成功的保障。”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找原因,主動承擔責任。讓學生學會全局思維、清晰表述、準確回應,體驗溝通的技巧,悟出交往的真諦。
活動推薦:“我說你畫”;“造房子”。(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參見活動手冊。)
3、大三階段
心理特點:這一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加強,他們會進一步反思對自己以及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和態度。自我意識的發展在個性形成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人的興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為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制約和影響。培養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的人格,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節進而達到自我教育目標的必由之路。
設計思路:幫助學生澄清自己的價值取向,體驗到目標管理的重要性。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幫助他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個性,形成獨立的人格,從而成長為一個自尊、自立、自主、自強的人。
活動推薦:“目標搜索”;“比比誰高”。(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參見活動手冊。)
4、大四階段
心理特點:進入大四,學生們面臨學業、工作和人際關系的問題,會感到壓力倍增。做任何事情都不會一蹴而就,都需要耐心與始終如一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心靈的困惑和彷徨,少不了無助和迷茫。因此,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們成長為堅強、獨立、自制、有韌勁的人,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堅持到底不服輸精神,讓學生學會接納自己、接納現狀,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感知幸福。
活動推薦:“突出重圍”;“命運之牌”。(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參見活動手冊。)
(二)每一次團體心理輔導系列主題班會的設計和實施,應立足于班級全體成員具有普遍性的困惑或問題,采用學生樂于參與的方式開展
具體設計和實踐方案如下:
(1)設計主題班會活動的名稱:體現活動主要目標。
(2)設計主題班會活動主題(口號):明確、響亮、易于上口。
(3)確定活動參與對象:年級、班級和人數等。
(4)確定活動開展地點:室內或室外。
(5)設計主題班會活動內容:從分組方法——團隊組建——熱身活動——團隊心理訓練活動(根據需要安排活動數量)——結束活動及分享感受和體驗
(6)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方式:以什么為活動單位(團隊小組/寢室/其他方式);如何設計活動的積分或排名;如何引導和把握活動的關鍵環節(分享感受和體驗)。
(7)明確活動要點及注意事項:如戶外活動第一個注意活動要點就是以安全為前提,因此在設計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時,要考慮其安全性問題、易操作性問題,以及參與度問題等。
(8)確認實施條件或準備材料:比如學生活動用器材,氣球、彩帶及彩紙、彩色筆等;如場地要求,需要平整空曠的大草坪等。
(9)全程進行活動過程記錄。
活動準備階段包括:①確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②聯系交通工具、辦理外出活動審批;③準備活動所需物品;④通知學生參加活動的注意事項及要求;⑤培訓助手配合老師開展活動。
開展活動階段包括:導入階段——活動開展過程——活動結果。
活動結束階段包括:①分享感受和體驗;②活動結束,輔導員進行活動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