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生/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制造業的發展進了入新時代。為順應國家強化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和要求,職業技術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實現制造強國的時代重任,也迎來了改革和發展的黃金期。勞動價值觀教育、勞動實踐能力培養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勞動價值觀偏狹、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勞動實踐育人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 90年代之后,由于應試教育功利主義取向的嚴重影響,學校教育過程中存在著勞動實踐重視程度降低,勞動教育呈現出日益僵化、弱化甚至虛化的不良趨勢[1]。現實社會中不尊重勞動者、不崇尚勞動成果、不提倡勞動所得等不正勞動價值觀念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中不會勞動、不愿勞動、好逸惡勞等問題較為突出,勞動實踐教育缺乏長效機制。
勞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并使之符合自己需要的實踐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也是自我實現的根本途徑。勞動價值觀是人們對勞動的目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是人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西方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的涌入,對當代大學生的勞動價值理念及思想觀念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導致當代大學生對勞動、勞動者的認識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勞動價值取向呈現功利化傾向。主要有三方面表現:一是勞動價值目標短淺。重眼前效益輕長遠利益,重個人利益輕集體責任,重物質享受輕精神追求,重現實滿足輕理想奮斗。二是勞動價值衡量膚淺。以個人財富、權勢、社會地位作為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以奢侈、享樂為人生價值追求。三是勞動價值實現手段粗淺。不注重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勤勞致富,卻偏好于投機取巧、不勞而獲、一夜暴富。
勞動價值教育、勞動實踐能力培養是當代青年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好高職院校勞動實踐育人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培養大國工匠、蘊育匠人文化、傳承勞動精神是高職教育的職責擔當。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實踐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重視程度不夠未按照社會對勞動實踐教育的實際要求開展學生勞動教育工作。二是機制建設不全。在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實施及考核等方面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勞動教育課程及教育方案停留在表面,對學生開展的勞動實踐教育質量不高。
首先,目前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實踐教育過程中,往往更偏向于重視勞動能力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勞動實踐意識、勞動實踐價值觀念的培養教育。有學者指出:“不正確的勞動觀念也是一種勞動異化,會降低勞動的享受性和快樂性。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為了保障勞動幸福,還必須不斷地更新勞動觀念,將勞動幸福作為最基本的精神支撐力量”。其次,組織學生開展的勞動實踐教育內容單一、形式陳舊。對學生進行的勞動教育過程往往局限于衛生打掃等基礎勞動,不利于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和學生的成長進步。最后,高職院校勞動實踐教育課程內容與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內容缺乏應有的關聯度。勞動實踐教育一方面難以提升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也難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勞動”一詞多次作了深刻闡述,其中他在 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全面貫徹落實講話精神,強化勞動實踐育人機制建設,在校內大力推進“勞動值周”實踐教育,不斷提升育人質量。
將“勞動值周”作為學校勞動實踐育人精品項目,納入學生人才培養方案體系。在學生中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引導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樹立勤奮勞動光榮,好逸惡勞可恥,勞動奮斗偉大、勞動者最美的思想觀念,秉持“厚德、精技、篤學、致用”的校訓,傳承“團結、爭先、務實、創新”的光榮傳統。將“勞動值周”納入進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每學年至少開設一周,全校所有專業學生均須按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完成“勞動值周”課程規定的工作(或勞動)任務,將勞動表現作為思品成績的主要組成部分,嚴格考核把關。成績與直接學生德智體綜合測評、評優評先、推優入黨、資助評選等內容掛鉤[3]。
定期組織開展以勞動實踐為主題的文體活動,強化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知識和勞動價值觀的培養。整合校內勞動教育資源,利用實驗實訓、 勤工助學、志愿者活動開展勞動實踐,建立學生勞動教育檔案。學校各類公益類場地管理服務工作逐漸面向學生招募( 如:實驗實訓室、博物館、檔案 館等場所講解員、保潔員、管理員等崗位),實行義務勞動和有償勞動相結合的形式,實現思政實踐和專業技能實踐的雙促進。將勞動實踐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活動,提升學生奉獻、服務意識。制定學生假期勞動實踐工作規劃,鼓勵學生在假期積極參與家庭事物,以家務勞動比拼、廚藝評比、戶外勞作成果展示等多種實踐方式,充分挖掘身邊的勞動積極分子先進典型。
將普通的勞動實踐與技能競賽相結合,強化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部署安排,失去代表隊更多參與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提升學校參與的大賽名次。深化校企合作,將勞動實踐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技能培訓相結合,加強與校外家政服務行業、環衛行業、環保部門、勞動部門交流,組織勞動實踐表現突出的學生參觀家政服務企業、環保工作企業等,聯系家政服務行業、環衛行業到校開展勞動衛生實踐技能培訓考核,并對合格者頻發結業證書。吸收有需要的學生到企業開展實習鍛煉,為學生畢業就業奠定基礎。
勞動實踐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是新時代對勞動教育實踐的改革與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緊跟社會、市場對人才的動態需求,及時調整更新學生培養方式,才能勝任高職院校肩負的為社會培養高技術人才的職能定位。只有立足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和發展,以學生為本位,不斷完善勞動實踐教育機制,才能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在順應社會發展過程中,積極開拓創新,構建了以“勞動值周”為基礎的勞動實踐育人新機制,既有頂層的設計,又有基層的實踐探索;既有體制機制上的突破和創新,又在文化價值上有所作為。保證了學校勞動實踐教育更加高效地對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以及自身專業技能進行培訓養成,讓高職院校勞動實踐課程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