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琛/沙洲職業工學院
沙洲職業工學院是全國第一所縣辦大學,近年來,積極響應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號召,積極開展與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教育幫扶工作。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的革命老區,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也是貴州省9個未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和未摘帽貧困縣。在江蘇省所有對口幫扶支援地區中,沿河是唯一未摘帽的貧困縣。2018年以來,在沙洲職業工學院就讀的學子里有一半左右的都來自貧困家庭。沙洲職業工學院根據沿河籍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調研、精準發力,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幫扶模式,助力沿河籍學子更好地成長成才,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沙工積極與當地教育部門對接,對沿河籍學生精準摸底,實行“一人一檔”制度。專職輔導員與學生結對,制定科學化認定體系,并對檔案進行動態更新。優化配置、使用各類助學資金,通過設置專門的學業獎學金、拓寬勤工助學渠道、免費交通接送等舉措更好地滿足沿河籍學生需求。按照“五保戶、低保貧困戶”;“ 一般貧困戶”以及“一般農戶”三類,沙工2018年及時發放資助金149.3萬元;2019年(包括2018級、2019級在內)預計將發放資助金近350萬元。同時,沿河籍學生還享受國家助學金、張家港陽光午餐補貼、春節慰問金等政策。
沙工注重從心理、管理、活動等多維度發揮育人作用。一是加強心理關懷。通過心理健康普測,重點關注沿河籍學生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一對一”心理幫扶。通過多次深入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盡快融入大學生生活。二是提升管理服務。以社團、班會課等形式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己。加強沿河籍學生的日常管理,鼓勵學生自我管理。建立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機制,服務沿河縣畢業生就業。充分考慮沿河籍學生特點,在食堂菜色、宿舍服務等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三是搭建活動平臺。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幫助沿河籍學子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如“看港城”活動,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張家港城市;節假日組織沿河籍學生制作家鄉特色食物,開展家鄉特色表演,為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舞臺,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素質。
學院對沿河籍學生開展專門的學業情況調查,針對他們英語、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較弱的問題,學院整合資源,為他們開展精準輔導。單獨開設免費英語課,提升英語聽讀寫譯的基礎能力;定點開放機房組織上機訓練,由信息技術中心網絡協會高年級學生提供上機輔導;舉辦“職.德”訓練營,為他們開展職業規劃輔導,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合理自我定位、明確發展目標。暑期組織 “筑夢少年 陪伴成長”青春志愿行活動,包括沿河籍學生在內的沙工學子赴沿河縣開展支教,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社會使命感,為他們今后更好地服務家鄉、服務社會打下基礎。
學院實施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尊重和滿足沿河籍學生主體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了他們各項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兩年來,在沙工就讀的沿河籍學子無一人因學業困難、生活障礙、人際交往、專業困惑等原因退學。有4名學生在2019年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獲獎;6名學生在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獲獎;17名學生光榮入伍;25名學生參加電子商務創業實務團隊;27名學生獲國家勵志獎學金;50余名學生擔任班級、系部學生干部;100多名沿河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這是沿河籍學生們勤奮努力的收獲,也是沙工人才培養的重要成果,進一步激發了沙工把沿河學子培養成才、把教育扶貧項目做優做強的熱心和信心。
在“三位一體”教育幫扶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教育幫扶項目中的學生管理服務是個統籌協調過程。對于學校來講,教育幫扶項目對內涉及到教學管理、學生培養等多個方面,對外也需要與相關部門、相關企業等進行溝通合作。對于被幫扶的學生來講,從進校門開始,直到就業工作,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是個全過程的培養。要把這些工作理順,必須要建立較為完善的教育管理服務機制。目前,學校各項工作雖然在順利開展,但在具體事務中缺乏一定的規范,各部門責任不是很清晰。在學校層面需要有一個專門的責任部門來協調管理教育幫扶工作,并由該部門來牽頭,從招生到進校學習生活,再到指導幫助就業,實現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幫扶,理順教育幫扶管理服務工作機制。
學校目前的教育幫扶主要是招收當地普高學生,忽略了當地成人的職業培訓需求;進行幫扶的方式也主要是把當地的普高學生招收進來;而幫扶內容僅局限在人才培養方面,與當地合作進行科研項目開發等方面卻沒有涉及。這就導致了幫扶的內容不全面,幫扶的對象過于單一,更多的需要幫扶的人沒有得到幫助,降低了幫扶的效果。
沙洲職業工學院地處產業經濟較為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師資力量、實訓基地、專業等教學資源也具有明顯優勢。當地中小企業眾多,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大型企業也積極與高職院校合作,開展定向人才培養,這些企業都是教育幫扶項目中的重要資源,為被幫扶畢業生提供了巨大的就業市場。然而,當前這些教育資源大都各自零散,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大都“各自為政”,沒有專門的平臺能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資源的共享或合理配置,從而導致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明確教育幫扶部門的職責,一方面,教育幫扶管理部門要負責協調好各系、部門以及學校內部的教育幫扶工作,與校外企事業單位進行幫扶事項的協調;另一方面,教育幫扶部門要和幫扶對象保持聯系,對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解答和幫助。要科學合理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專業課程、開展職業規劃指導等。健全規范的教育幫扶相關工作程序,特別是幫扶資金落實、學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針對教育幫扶內容形式單一的問題,學校可以通過拓展實施成人教育培訓項目;運用自身的優勢進行信息教育;通過遠程教育服務、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進行教育知識的傳遞等,不僅能夠使更多人得到幫扶,豐富幫扶教育的內容,而且能夠提高教育幫扶的效果,促進教育幫扶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
推動較為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與企業的合作,平臺可以由相關部門或教育主管部門牽頭,把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高效整合,校企共同培養人才、培訓師資、共建實訓基地,促進被幫扶學生以技能就業、以就業脫貧,為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