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敏 胡宏偉 藺永誠 陳明松 周振華
(1.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2.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83)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是存在分工的,思政教育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承擔,而專業課教育由各專業教師負責。這種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分工有它的存在基礎和客觀條件。然而,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分工在某些時候因為理解和執行不當,出現了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脫節,造成部分學生弱化了思政課程的學習,從而影響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專業課程的學習。針對這一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為了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各高校開展了課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要求各專業課教師結合專業課程的實際,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至專業教學之中,積極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2-3]。此外,一些學者也就如何進行課程思政談了一些看法[4-5]。
本文針對材料成形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進行了一些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思考。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范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6]。理解矛盾論并靈活運用,對掌握專業知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專業課內容,本質就是學習事物內部矛盾及其發展規律。只要仔細加以研究,就能將專業課程的知識轉化為事物內部矛盾的分析。
例如《材料性能學》有關金屬的疲勞斷裂過程的表述,同樣可以表述為矛盾的發展過程。疲勞斷裂過程是循環載荷提供的變形能與局部塑性變形、空洞長大與裂紋擴展消耗變形能等矛盾相互斗爭與轉化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至少存在循環載荷做功與局部塑性變形吸收能量、循環載荷做功與空洞長大吸收能量、循環載荷做功與裂紋擴展吸收能量等三對矛盾。在材料剛開始受疲勞載荷時,循環載荷與局部塑性變形是主要矛盾,循環載荷產生的能量主要被局部塑性變形吸收;而當疲勞循環次數達到一定周次后,材料內部開始出現空洞,且空洞會在疲勞載荷作用下逐漸長大,長大過程需要吸收能量,這時就會出現循環載荷做功與局部塑性變形吸收能量、循環載荷做功與空洞長大吸收能量兩對矛盾,且后者是主要矛盾,而空洞長大吸收能量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該階段稱為疲勞裂紋萌生階段。當空洞長大至一定程度以及與其它空洞聚合時,空洞演變成裂紋,此時循環載荷做功與裂紋擴展吸收能量之間矛盾升為主要矛盾。循環載荷產生能量與裂紋擴展消耗能量處于動態平衡狀態,裂紋擴展速率穩定,稱為裂紋的亞穩擴展階段。當裂紋擴展到一定尺寸后,裂紋會出現失穩擴展,此時裂紋擴展中的內部矛盾:裂紋擴展所需界面能與材料斷裂釋放的斷裂能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事物的性質又發生了變化,裂紋失穩擴展。總之,疲勞斷裂的過程是多種矛盾不斷斗爭的結果。
采用矛盾分析法,對各種現象內部的矛盾進行分析,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性能演變的本質。
在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充分應用唯物辯證法思維進行講解。這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加懂得思政課學習的哲學知識對學好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系統中,矛盾分析法居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專業課教師在講解材料學知識時,要充分運用矛盾分析法去理順決定材料各種性能的各類矛盾,并找出各階段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充分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去發現事物本身的諸多矛盾,并一步步地分析出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轉化。
下面以《材料性能學》課程中的材料高溫蠕變性能的講解為例,探討矛盾分析法的具體應用。金屬的高溫蠕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減速蠕變階段、恒速蠕變階段與加速蠕變階段。那么,構成材料蠕變這個事物的內部矛盾有哪些呢?可以向學生進行發問,并給出一些提示。通常金屬的蠕變變形機制有:位錯滑移機制、擴散蠕變機制和晶界滑動蠕變機制[7]。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事物都是由矛盾構成的,以位錯滑移蠕變為例,其主要矛盾為:位錯滑移的動力與阻力之間的矛盾。位錯滑移的動力主要是外力作用下材料內部滑移面上的切應力,而阻力主要為材料內部的位錯、晶界以及第二相質點等。剛開始蠕變時,材料內部位錯密度較低,位錯運動的阻力較小,因此在位錯滑移的阻力與動力這對矛盾中,位錯運動的動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主導地位,決定事物的性質,因而第一階段的蠕變速率較快。然而,隨著蠕變的進行,位錯密度逐漸增加,因而位錯運動的阻力增大,蠕變速率逐漸降低,最終位錯滑移的動力和阻力達到動態平衡,進入恒速蠕變階段(又稱穩態蠕變階段)。此外,對于位錯運動阻力這個事物,其也包含了位錯運動阻力增加與降低之間的矛盾。如位錯密度增殖會導致位錯運動阻力的增加,而高溫條件下熱激活導致刃型位錯攀移、螺型位錯的交滑移等則會導致位錯運動阻力的減小,兩者達到動態平衡而使得穩態蠕變階段位錯運動阻力基本不變。沿著該思路,就可以逐步將蠕變過程及其本質闡述清楚。
課后作業也是進行課程思政的重要方式。對于材料成形專業的課程,布置作業時可以布置一些實際分析的題目。如某個軸疲勞斷口分析,給出一些斷口分析宏微觀照片,讓學生綜合分析斷口原因,并給出一些分析結論。這樣的題目,可以檢驗學生是否具有廣泛聯系的觀點,是否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否能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斷裂過程的矛盾運動規律等等。在期末考試的試題中,可以讓學生自由闡述自己學習這一門課的心得體會,來檢驗學生是否能辯證地看待問題。例如,在《材料性能學》課程考試的最后一道題目,采用主觀問答的形式:“談談你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認為自己學到了什么知識?”。很多學生除了介紹他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談了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思政知識。如某位學生就說,老師不僅教了我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教了我哲學知識,并教我如何用哲學思維思考專業問題。通過學生的自由作答,教師可以獲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反饋,以便更好地把課上好。
本文以材料成形專業課程為例,介紹了關于如何將高校思政教育與材料成形專業課有機融合的一些思考。主要談了如何在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課后作業及考核過程中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以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又具有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新時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