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育蘭/甘肅中醫藥大學
在經濟全球化的局勢下,英語聽說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英語教學重心開始轉移。傳統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強調理論知識、英語語法記憶,對英語聽說教育重視程度不高,“啞巴英語”問題非常嚴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基于支架理論要點,如何優化英語聽力教學課堂,如何創新英語聽力培養模式,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
所謂支架理論,就是指借助“輔助物”的力量,幫助學生完成具有難度和挑戰的任務,從而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學習的習慣。換言之,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和價值,給予學生自主發揮和成長的空間,利用引導式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不斷突破自我、強化技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非常有利。由此可見,在支架理論模式下,可以根據教學需求,為學生搭建輔助性支架,支持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營造具有成長和鍛煉價值的學習空間,深入開發和挖掘學生的潛在的智力水平。通常情況下,支架理論可采用目標支架、技能支架和環境支架等方式融入英語課堂,為各階段學習教育提供輔助支撐,全面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英語教學難以突破傳統理念和模式的限制,雖然實施了新課改教學工作,但是大學英語課堂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課堂模式也比較僵化。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仍然以“聽材料、答問題”的模式為主,即通過聽取聽力材料內容,回答教師的提問。在這樣的模式限制了英語聽力內容,導致聽力詞匯較為局限,師生之間也缺乏有效互動,教學氛圍沉悶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初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主要以“考高分”為目的,所以英語教學偏向理論化,忽視了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英語聽力基礎弱的普遍現象。同時,初高中英語課堂內容以語法、單詞、閱讀為主,缺少英語多元文化的普及教育工作,使得學生對英語文化了解甚少,不利于學生英語素養的提高。此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聽力基礎差異較大,為了顧全全體學生的課堂接受能力,聽后課程節奏變緩,課程教學效率降低。在這樣的模式下,不僅會導致英語聽力課程推進緩慢,學生英語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還會影響英語教學整體水平,阻礙英語教學發展。
相比英語理論知識教學而言,聽力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更高,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英語語法、詞匯,還需要靈活掌握英語時態、語態的變化,才能充分理解聽力內容。傳統“灌輸式”教學限制了學生思維,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必定不理想。因此,在新課改教學環境下,教師應該明確英語教學目標,重視聽力教學工作,采用分解任務的輔助方式,一步一步強化學生英語聽力能力。根據英語教學內容和學生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任務模式,圍繞學習主題設計教學目標、內容,采用問題支架、工具支架等方式,引導學生融入英語聽力課堂。例如,在英語聽力鍛煉中,想要短時間聽懂聽力內容非常困難,尤其是遇到陌生詞匯時,聽力理解便會難上加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推理”技巧教學,先提出“Everything we know is based on inference.”的觀點,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然后再為學生播放一些情景英語動畫,讓學生感受不同氛圍下,動畫人物語氣和語態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揣摩語氣語調推理說話人意圖,從而掌握聽力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利用工具支架幫助理解“推理”技巧,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聽力內容,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聽力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根據學生的英語聽力基礎能力,制定針對性培養目標,利用知識支架方式,不斷強化學生的英語聽力基礎能力。例如,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強化聽力技巧、聽力知識的教學工作,利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英語影視資料,支撐學生理解英語知識,奠定堅實的聽力基礎。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利用技巧支架模式,落實聽力技巧教學工作,逐步強化學生聽力實踐能力,提升聽力教學質量和效率?!瓣P鍵詞”是英語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技巧支架的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聽力訓練中,教師可以注重鍛煉學生“關鍵詞”提取能力,讓學生意識到“關鍵詞”的重要性,即便沒有聽懂整體語句,但是可以利用“關鍵詞”鎖定聽力重點,幫助學生更加精準地掌握聽力內容。例如,在學習英語文化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以聽說促學”的方式,為學生播放反應文化的聽力素材,然后利用“Do you know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How do Chines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等問題,明確聽力重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問內容,聽取聽力素材中的關鍵詞匯,精準定位答案信息,不僅提升了聽力信息歸納效率,保障了聽力內容的準確性,還降低了聽力難度,對強化學生英語聽力非常有利。同時,情景支架也是英語聽力訓練的重要方式。根據英語教學內容要點,教師可以制定特定的英語情景,讓學生在情景氛圍的滲透下,提高英語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good and bad manners”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學生采用模擬情景的方式,練習常用的禮儀語句,如:電話禮儀語句、餐桌禮儀語句等等,引導學生在情景模擬互動中,掌握英語聽力練習技巧,學生英語聽力也能得以強化。除此之外,在網絡新媒體時代下,學生獲取英語資源途徑越來越多,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利用工具支架模式,搜索和學習英語聽力知識。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利用評定支架模式,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學生在評價建議中,改進學習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聽力學習效率。根據學生聽力學習狀況,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英語聽說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突破自我。例如,根據大學英語教材內容,教師可以組織英語情景劇大賽,讓學生自由分組協作,完成英語情景劇表演。在此過程中,學生會自發地進行英語素材查找,協作練習英語情景對話,在反復的鍛煉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聽力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練習狀況,提出針對性建議和指導,如:對話發音技巧、情緒表達等等,幫助學生呈現出更好的英語情景作品。學生在協作練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自主提出改進意見,綜合利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不斷優化英語情景劇的表演效果。此外,在最終競賽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發音水平、表達技巧等內容,對英語情景作品作出點評,并指出有效的改進意見。相比傳統的理論成績評價而言,這樣的評價采用多主體、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可以發揮評價的“支架”效應,對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非常有利。
總而言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支架理論的應用價值,不斷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優化發展。通過分析支架理論的基本概念和英語聽力教學現狀,構建出目標支架、技巧支架和評定支架教學模式,不僅強化了學生主體意識,激發了學生英語聽力練習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