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瑤熠/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ISO9001不是指一個標準,而是一類標準的統稱,是由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委員會(簡稱TC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是ISO12000多個標準中最暢銷、最普遍的產品。這種獨立的第三方質量體系認證誕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它是從產品質量認證中演變出來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質量框架,全球有161個國家(地區)的超過75萬家組織正在使用這一框架。ISO9001不僅為質量管理體系,也為總體管理體系設立了標準。它幫助各類組織通過客戶滿意度的改進、員工積極性的提升以及持續改進來獲得成功。
隨著“職教二十一條”的出臺,高等職業院校更加奠定了在中國高等教育板塊中的地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類型,且占據了全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不同于企業產品,高等職業院校的產品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些人才的品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內部實施質量體系構建刻不容緩。基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各類企業、醫院、水利、電力以及本科類院校等各行各業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且該體系跟多個行業單位的其他質量管理體系并不沖突,兼容性強這幾個表現,我們認為在高職院校推行基于ISO9001的內部質量體系的構建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高職院校的核心工作是人才的培養,因此質量體系的構建其首要著眼點應當是承擔了人才培養主要職責的教學運行部門,該部門的質量管控決定了人才的專業素質。其次,是承擔著學生品德教育等工作的學生工作部門。除此之外,其他的非教育教學部分以及跟學生培養相關的第三方組織的通力配合也不可忽視。因此,我們要在高職院校中做好ISO9001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需要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學校的高層管理者必須從概念技能方面明確該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性,把控好方向,從思想上和政策上加以支持,做好ISO9001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戰略規劃。高職院校內的各級領導班子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將質量管理落實到院校建設的各個環節,堅持統一指揮,權責對等的原則,務必把基于ISO9001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落實到部門,責任到個人。針對每個部門負責的工作內容的不同,結合ISO9001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在標準制定中要務必做到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各部門標準具有層次性,核心標準突出且與工作內容相匹配。定期對院校內的所有員工進行質量意識的培訓,將學習培訓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形成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質量管理體系網。
高職院校的核心產品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其顧客則主要為需要接納這些人才的社會各行各業。根據ISO9001以顧客為中心的原則,高職院校在人才的培養和人才質量的把控上面就要找到一個中心:培養能夠服務于地方,服務于社會各行各業的實用型、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為了建立完善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根據十三五教育規劃和職教二十一條,制定院校的教育教學總體規劃以及各教學運行部門的子規劃,形成完善的目標體系。首先,相關院系或專業集合建設的專業群,必須要有明確的專業群建設的目標和標準;其次,在專業群這個大型集合下面,建立并完善各個專業的專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每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師發展目標和路徑規劃、學生發展目標和路徑規劃等;同時,形成動態的管理機制,各項標準按一定的周期要進行內部診改,并將診改工作作為一種常態推行下去。
1、教務處負責人才培養質量的總體規劃和管理
教務處的主要任務是對人才培養的總目標進行規劃,對人才培養的過程進行監控,對教學開展指導。每一學年在教務處的指導下,各院系按專業建設要求和專業市場調研的結果修訂或制定各人才培養方案。在每期的教學任務安排中,嚴格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來實施,按教學計劃進行課程安排,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實。如因某些專業要實行校企合作,需要相應的專業負責人擬出詳細的預案報給教研室,再通過教研室報給教務處,經商定后,針對該專業與企業合作的情況,另單獨制定一套有針對性的標準和方案,包括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等。
2、質量管理部門落實好人才培養的監督工作
為了內部質量體系的良好構建,高職院校內還需單獨設立一個質量管理部門,以便做好院校質量管理的監督和控制工作。質量管理部門的主要工作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學系做好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以及按學院教學責任事故處理制度的相關規定,對違紀人員進行教育和處理,確保教師按規定執行教學計劃,按時上課、按規定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確保教學質量指標的達成。具體任務如下:
(1)建立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每一學期的開學準備階段、期初運行階段、期中運行階段以及期末運行階段對各專業、各教師、各課程的教學任務書、計劃書進行檢查核對。該工作由質量管理部門牽頭,指導各二級學院和教研室按階段進行;同時,指導院系和教研室定期開展教案檢查,并將情況上報學院領導。(2)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制度。該反饋制度劃分為兩個板塊:定期集中反饋和日常反饋。定期集中反饋以院系為單位,每個學期劃分至少三個階段的集中反饋時間,組織各班的學習委員和學生代表召開座談會,了解教學的實施情況。日常反饋則是由各班學習委員按要求將每周的教學情況反饋到質量管理部門的教學信息中心。兩種反饋形式均要求質量管理部門根據反饋情況及時做好檢查核實和糾偏工作。(3)建立督導員聽課制度。督導員隊由括校級領導、各二級學院領導、經驗豐富的老教授、成績顯著的中青年教師、校外專家共同構成。其中校外專家包括其他高校在教育教學方面成績突出的專家和行業企業在實踐方面經驗豐富的專家。通過督導員聽課、評課程及時了解各位教師的教學情況,并作出相應的指導。(4)建立完善的評教制度。每學期組織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同行評教及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評價等,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評價制度為了避免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采取期初、期中、期末多環節相結合的方式,避免一些偶然情況的發現而造成不公正的現象。(5)組織公開課、示范課教學。為了能夠讓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博取眾長,教學質量管理部門應當多舉辦一些優質公開課、示范課來促進教師學習。優質公開課和示范課的教授者不應該拘泥于校內的任課教師,還應該借助優良的校外資源,開闊教師眼界,促進教師提高課程教學水平。(6)建立獎懲制度。在教學工作執行過程中,對于執行效果良好,能夠起到榜樣作用的人員公開表揚;相反,對于違反紀律規定的人員應擔嚴肅批評,及時糾正。
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條件建設以及人才培養中,做具體落實工作。這是學院整個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也是質量體系研究重點。
質量體系建設的總目標是在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指導下,結合教學系的自身情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讓所有教學和管理人員都參與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來,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各項工作,控制影響教學質量各要素,督促師生努力工作,結合實際開展教學改革。將企業的用人需求引入到教學中來,在工學結合中實現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讓學生畢業后到企業工作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認同。
具體做法是將先進的管理思想應用到教學系的管理中,采用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中工作文件、質量記錄等管理要求,規范教學行為,實現教學系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監控。
為了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方向,符合行業、企業要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還必須要跟其他的與教學相關的組織產生必要的聯系,尤其是一些能夠促進教學開展、提升教學質量、引導教學方向的組織,例如某專業的地區性龍頭企業,能夠指引專業走向的行業協會,開發教學軟件為教學服務的相關企業,促進專業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學徒制企業等。這些組織在專業領域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能夠明確指出專業的市場走向,能看到并有針對性地分析出傳統閉門教學中的癥結所在。高職院校加強與這些組織的聯系和合作,能夠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為人才培養服務,真正培養出適銷對路的人力資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