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2018年教育部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并明確了金課建設的“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要求課程能有機融合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能緊跟社會發展的前沿,在目標、內容、過程和評價方式上具備先進性和互動性,達到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的學習結果;能具備一定難度,體現教師備課質量和學生課下的學習與思考。[1]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金課”建設、“課堂變革”提供了有力支撐,利用網絡資源、教學平臺,可進行“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社會實踐”等類型“金課”的建設[2]。在校內進行的語言類課程,依托學習平臺,可將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網絡學習結合起來,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翻轉課堂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中興起的一種混合學習模式,它“把直接教學從集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人學習空間, 從而把集體空間變成一種動態的、交互的學習環境, 老師在學生運用概念和創造性地參與科目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保?]其核心是通過對傳統課堂的翻轉, 把大量的直接講授移到課外, 從而解放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來進行有意義的深層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靈活安排課外學習時間,依托網絡資源和教學平臺,拓展課程廣度、客觀全面地對學生、教師進行評價;通過互動性課堂集中學習拓展課程深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金課”背景下,語言學課程也應致力于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冬F代漢語》理論性較強,語言知識和理論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多停留在理解和有限地分析語言現象,對前后知識的關聯能力、應用能力不足,難以將知識內化、遷移。在課程建設的推動下,教學依托學習平臺,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但還處于“流程翻轉”階段,教師的主講地位還沒實現完全“翻轉”,離實質性翻轉課堂提出的構建“動態、交互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還很遠。
本文結合《現代漢語》課程,根據“金課”“兩性一度”要求,從課程目標、內容、教學的實施等方面,探索翻轉課堂的拓展應用。
翻轉課堂在不斷的實踐中出現了不同變式[4],在運用翻轉課堂及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依托網絡資源和學習平臺,通過視頻學習、試題檢測、問題探索、釋疑答惑、研討問題、交流匯報、評價反饋、總結反思、作業鞏固等環節,形成開放、互動、共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通過學習提升專業素質和能力、增強合作交流能力、促進自我反思總結能力的提升。
有學者認為要從課程和教學兩個層次理解翻轉課堂,要對課程目標進行重新設計。[5]對課程目標進行分層,在教學設計中,知識、能力、素質目標在不同環節有所側重,課前側重學習記憶、理解性的低階知識,課上側重運用儲備知識進行分析、應用、評價、創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高階性的學習。分層不是將教學目標對立,而是在不同階段有所側重,目標的分層將影響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的確定。
語言課程中,語言概念、語言事實等知識可以放在課前,概念辨析、關系、語言現象的分析、語言理論應用等放在課上。如《詞匯》一章“義項”一節,課前學習目標可設定為掌握、理解義項、同音詞等概念,了解義項的類別;課堂教學目標為:掌握義項間的發展關系、能分辨同音詞和多義詞、恰當理解和使用各類詞語。
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內容,設計好內容難度和層次。需要記憶、理解等低階內容課外自主學習完成,而高階的內容放在課堂進行。在此前的課程建設中,課程組將課程內容分為了韻律美、文化美、形式美和運用美四大模塊,包括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六章,教學中可將每一部分內容進行分解,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鏈。比如詞匯一章,可將內容整合為詞匯和詞匯結構、詞義的性質和構成、義項、同義詞和反義詞、詞匯的組成、熟語、詞匯的發展和規范化等6個內容。結合師范專業的特點,加強與語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內容的教學,如詞義的理解、多義詞的運用、同義詞辨析、成語教學等。
1、課前教學準備
課前設置“三個一”任務,即觀看一個視頻、完成一份檢測、提出一個疑問。根據此前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學生較少設定學習計劃,一是因為約束力下降,二是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課前學習要達到什么目的。通過明確課前目的、設置“三個一”任務,以目的為導向、任務為驅動激發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視頻學習建立基本的概念,通過試題(以客觀題為主)檢測對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情況;教師依據課前情況提出一個問題或學生提出一個疑問,促使學生思考知識的關聯和運用,這里不要求學生能給出確定的答案。
課前學習為教師課上引導提供了依據。如《義項》這一節,課前一周發布課前目標、教學內容和測試題,通過學習,學生提出了一個疑問:“如何更好區分多義詞和同音詞?學生在思考后即使得不出正解,在探究的過程中也鍛煉了思考能力。
2、課堂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和僅實現“流程翻轉”的教學,教師由課堂的主講、主體變為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生推到課堂中心,通過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推進深層學習。
教師對課前學習中存在的疑難點釋疑,然后通過平臺發布測試練習,反饋測試結果;需要對比分析應用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結束后由教師和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評價打分。合作探究結果的發表不僅要闡述觀點、結論,還要簡單介紹思考過程。在此前的教學中發現學生較少運用學習策略幫助提升學習或者沒有意識到已經運用了某些策略,這樣的設計能幫助學生理清思維過程、總結解決問題的方式,既鍛煉了思維和表達能力,也為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方法借鑒。
3、課后鞏固拓展
課后設置“兩個一”任務,即完成一次作業,聯系一個實際。課后學生可以根據平臺的課程資源進行鞏固并完成課后作業。此前的教學中發現學生較少主動對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聯系一個實際”的任務,每位同學基于本次課寫一個收獲或聯系一個語言實際,激發學生主動回顧本節內容,促使學生將語言知識聯系專業教育、語言應用,促使知識遷移的實現。
4、教學效果評價
課后及時公布學習數據,直觀反饋課堂參與、評價等情況,依托平臺設置考勤、視頻學習、測試、合作交流、總結反饋、作業等考核內容的權重,對課程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增加了評價的多樣性和客觀性。一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教師在教學理念、專業知識、教學能力、研究能力、信息能力等方面也需要持續提升。在“金課”背景下開展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拓展應用研究,對語言類課程的建設、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等都有重要意義?!冬F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更需要在具體案例的不斷實踐中,從目標、內容、教學、評估等方面逐步完善課程的翻轉教學設計,探索出適合語言類課程的翻轉課堂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