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惠/山西農業大學
音樂,不僅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還是一種用于抒情的藝術。著名音樂家黑格爾說過:“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在現代社會的高等學校之中,要重視“音樂”與“教育”的融合,通過音樂的素質培養方式,全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進步,尤其是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音樂的素質培養有著其他不能與之相比的文化意義與價值。音樂可以反應或者表達出,一個社會的基本價值觀以及文化底蘊,高校為非音樂專業的學生,提供音樂的素質培養就是在培育他們認知世界文化、感知世界魅力,幫助學生在個人品質、道德觀念和情緒控制等方面發展和能力培養。
(一)增加情感體驗
一個人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時候,往往就是他在進行情感體驗的時候。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音樂作品的解讀與情感體驗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同樣的音樂作品,也許有人產生的情感是高興、愉悅,但也一定有人產生的是悲痛、惆悵,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與獨特所在,能讓人在其中體驗到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代表著心理的不同感受,一種良好的情感,可以讓人保持心情愉悅、增強記憶力、有益于心肺功能以及降低抑郁癥的患病率,音樂對人情感體驗的增加,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彌補一定的情感空白。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音樂的素質培養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打開視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如果高校對學生提供有著獨特背景和含義的革命老歌課程教育,如《紅梅贊》之類的,就能夠引導學生產生革命情懷。讓學生感受傳統的音樂的魅力與內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擁有一顆熱愛祖國、奮斗拼搏、努力上進和滿腔熱血的心,也有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流行音樂可以與學生的內心產生更多的共鳴,像《同桌的你》之類的歌,就會讓學生覺得很親切,有利于情緒的釋放,讓學生珍惜青春的時光。古典音樂比如“圓舞曲”可以讓學生情緒高漲,又忽然的讓人沉浸在田園的詩鏡中,讓人心生向往。
(三)有利于情緒控制
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可以幫助我們調節情緒以及合適的表達情緒,多形成一些正面能量,降低或消解自己的負面能量。用音樂來幫助自己進行自我安慰和情緒梳理,減少不健康的情緒體驗。在自己遇到挫折或者困難的時候,用音樂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樹立信心,控制緊張與害怕的情緒,不讓自己處于極度消沉的狀態。對于學生來講,他們還處于青春期,情緒管理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欣賞音樂就是一種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胸襟的有效方式,控制自己容易沖動或暴躁的性情,學會調節情緒。
(一)缺乏音樂素質培養的意識與觀念
目前,還有很多的高校僅僅只是重視學生的本專業課程,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的音樂教育還缺乏一定的意識,教育觀念還需要改善。根據湖南某高校,對非音樂專業學生的調查顯示,學生在曲譜的認識和樂器的彈奏上,有一半的學生表示不能夠識譜,還有一半的學生表示很少接觸樂器,更不會彈奏。在音樂素養與技能的相關調查中,有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音樂素養和技能都很重要,但是自己都很缺乏。也就是說學生自己本身,對音樂的興趣和素質培養都有很強烈的相關意識,但是缺少學習的途徑和機會,所以高校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意識和觀念。
(二)音樂作品類型單一
音樂的類型和風格豐富多樣,很多已經對非音樂專業學生,進行音樂素質培養高校,在相關的培養上的類型還比較單一。比如,學生都很喜歡流行音樂,部分教師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將教學重點放在流行音樂之上,忽略了民族音樂和古典西洋樂。這對于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是極度片面的,學生能從中吸取到的養分也是單一而有限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培養。
(一)增強音樂素質培養意識,改變觀念
時代與社會都在不斷的發展進步,現代化的社會更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還要有良好的藝術、心理以及身體素養。所以,高校要有相關的意識與觀念,培育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基礎與素養通常都比較缺乏,高校為他們提供相關的課程學習,增加此類的公共選修課,是培育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關鍵。
(二)豐富與音樂有關的相關課程,發展高校音樂社團
(1)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此門課程涵蓋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類型,古代、近代以及現代的所有著名作家與代表曲目,課時的設置要盡量的靠近一般正常的專業課時,使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學習和吸收內容,這是一門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課程。
(2)開設歌曲的視唱課程。此門課程特別適合,那些對唱歌非常喜歡或者在這方面有所長的學生,通過此門課程的聲樂理論、發聲訓練知識等課堂培養,以及在校外的音樂綜合素質實際訓練課程的結合培養,能夠將學習內容更好的傳授與升華,有效的強化學生的歌唱能力。
(3)開設合唱課程。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不是為了可以有一個多么專業的合唱團隊,而是為了可以讓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對音樂的基礎節拍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我國的高校里面,關于合作歌唱的比賽和活動都比較豐富,通過這門課程的鍛煉與學習,就可以知道合唱的指揮手勢和合唱的配合是什么樣的情況。而且合唱課程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感受到團隊的配合與協作,為他們將來出學校進入社會奠定一定的基礎。
(4)發展高校的音樂社團。高校應當開設豐富多樣的學生社團,社團可以分化成多個相關的協會,比如合唱團就可以分化為聲樂協會等,舞蹈社團可以分化成各個民族舞的協會,器樂社團可以分化為各種具體樂器的協會,每個社團都可以安排專業的指導教師,開展定期與不定期的比賽,主動積極的參與周圍舉辦的演出或者相關的活動,與鄰近的其他高校進行藝術的交流學習,互相促進進步。高校還可以支持社團組織開展音樂節,對于在此類活動中表現積極、并且拿下了良好成績的學生給予增加學分,或者其他的獎狀頒發和物質獎勵。如果高校自己本校的教師指導隊伍不足的話,可以邀請校外、社會上的優秀音樂人來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培養,盡量讓有音樂特長和愛好的學生,都可以有積極、踴躍的表現自己的機會。
綜上所述,為非音樂專業的學生開展音樂素質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在藝術方面增加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等方面。目前我國很多院校,在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音樂素質培養的意識與觀念上還有所缺乏、培養的音樂作品類型比較單一,希望各大院校可以增強音樂素質培養意識、改變觀念,開設音樂欣賞、歌曲的視唱以及合唱等相關課程,大力的支持與發展高校的音樂社團,來培育出更多更優秀更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