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延邊大學
本文以“愛情”為中心,運用語料庫語言學及認知對比語言學相關理論對比韓國及中國關于“愛(情)是……”結構的隱喻。本文研究材料中,韓國材料選自韓國21世紀世宗語料庫,漢語材料選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 語料庫。經統計,韓語檢索結果共1349 條,去除無效、重復及外語翻譯作品等,關于“愛情”隱喻的檢索結果共111 條。漢語檢索結果共1021 條,同樣篩選后漢語“愛情”隱喻研究資料共131 條。
80年代前,隱喻一直被視為一種修辭手法,直到Lakoff and Johnson(1980)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系統地闡述了思維本質和認知功能,開創了隱喻認知研究的新紀元。近些年來,韓國和中國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隱喻進行研究。關于愛情隱喻研究,韓國代表學者為Im Ji Ryong(2005),他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闡述了愛情的隱喻及轉喻形態。中國代表學者有張慧芳(2013)等。張慧芳(2013)根據概念隱喻理論總結了多種概念隱喻。關于愛情隱喻對比研究,中英愛情隱喻對比研究較活躍,但韓中愛情隱喻研究較少,且很少說明其存在的內在原因,可以說是研究的初步階段。
韓國和中國地理位置相近,同屬于一個文化圈,且都具有相似的身體經驗,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發現韓語和漢語中有很多相同的隱喻。本文選取了出現頻率較高的三種進行論述。
韓語及漢語均存在“愛(情)是火”隱喻,但是從數量及占比來看漢語比韓語多。漢語中出現了9 次,占總體的6.9%;韓語中出現了2 次,占總體的1.8%。且漢語中使用的形態不同,如“火花”、“大火”、“烈火”等。
韓語及漢語均存在“愛(情)是植物”隱喻,從數量及占比來看韓語比漢語多。韓語中出現了8 次,占總體的7.2%;漢語中出現了5 次,占總體的3.8%.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韓語中主要使用“玫瑰花”來象征愛情,但漢語更多使用“花”來象征愛情。
韓語及漢語均存在“愛(情)是人”隱喻,從數量及占比來看韓語比漢語多。韓語中出現了9 次,占總體的8.1%;漢語中出現了5 次,占總體的3.8%.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韓語中主要使用“玫瑰花”來象征愛情,但漢語更多使用“花”來象征愛情。
(1)韓語中有關愛情的特有隱喻。從本次統計結果可知,韓語特有的隱喻為“愛情是海嘯”。即,源域“海嘯”的速度快、破壞力大、激烈等特征被映射到“愛情”上。之所以韓語中會出現“愛情是海嘯”這種特有的隱喻,是因為韓國與中國的地理位置不同,韓國三面臨海,而中國大部分為陸地,因此兩國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2)漢語中有關愛情的特有隱喻。漢語中最典型的特有的隱喻為“愛情是緣分”。“緣分”一詞為佛教術語,本為抽象概念,但經過幾年的洗刷具有就具體的含義。 因此產生了運用“緣分”象征“愛情”,即源域“緣分”的特征被映射到“愛情”上。韓語中雖然也有“因緣”一詞,但多用于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上,極少用于男女的緣分上。
通過本文的統計及研究可知,韓中關于愛情的隱喻有相似點也存在不同點,由于兩國地理位置及特有的文化,產生了各自特有的隱喻現象。因此語言學習者語言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文化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