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
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由來已久,可以說既古老又年輕。在中國古代,偉大的著作《禮記》里面詳細記錄了周朝的禮樂制度。在當時,音樂被納入了教育系統,成為教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獨立學科。在論語里,孔子對音樂也有專門的詮釋:“學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說明了音樂的教化作用。時至今日,音樂美學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藝術高度,它研究音樂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系統。作為一門基礎理論學科,音樂美學涵蓋了美學、音樂技術理論、音樂史以及音樂評論等方面的學問,介紹音樂的淵源,研究音樂美學的歷史、發展和前景。
音樂美學有它的特殊性,音樂美學研究音樂這個整體藝術,深入的考察音樂的本質和規律,并且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其前提是基礎理論,從這個角度上講,音樂美學為音樂評論提供了理論基礎。
研究音樂美學,可以從很多角度出發,涉及社會學科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從哲學的角度,可以概括音樂的意義。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涉及到音樂的本質、音樂的內涵、音樂同社會現實的關系,這是哲學的與眾不同之處;也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音樂美學的價值:從心理學角度研究音樂藝術,要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當時的社會環境、作者的心態以及需求,也包括表演者的創作心理過程以欣賞者的心理過程。人們是如何認識音樂的?人們喜歡哪種音樂?音樂又是以如何的方式作用于欣賞者等等;還可以從廣義社會學的角度詮釋音樂作品本身:從社會學的角度,我們就要考慮到音樂的社會功能,音樂的階級性以及音樂的價值標準;如果我們從音樂自身的結構出發去研究音樂作品,這涉及作品的結構,構成因素,以及內在的特性等等。
1.音樂美學在德國。在18世紀末的德國,音樂界已經有了音樂美學這個概念,很多音樂學者在著作中一二再三的提到這個令人青睞的詞語。
在德國音樂研究者的記錄當中,音樂美學的研究,逐步發展,而且成為獨立的學科。經過100 多年的不斷深入,音樂美學已經脫離了一般美學而獨立存在,成為音樂學中的一個至堪重要的部分,在整個世界上,音樂學家們對音樂的審美感受不斷的思索,對音樂的本質,進行反復的探討,對音樂的價值以及社會功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分析。
2.音樂美學在中國古代。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已記錄了音樂美學的思想,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擁有了音樂審美意識,他們認為音樂起源于天籟與大自然,比如大自然中的各種音響與如風聲氣聲。他們認為音樂的功能有很多,不僅僅能幫助人們陶冶情操,使得身心愉悅,甚至可以鼓勵意志戰勝自然,打敗敵人。在當時的古代文獻,經常摻雜著神話的形式對音樂進行分析。至于在西周時代,音樂的地位已經上升到統治階級的工具了,統治階級認為音樂有教化功能,可以為政治服務。到了百家爭鳴的時期,一些音樂能夠奉侍鬼神、讓民眾和諧的思想出現,不過也有其它相反的意見。比如荀子屬于無神論思想,他系統地論述了音樂,涉及到社會、政治和教育各個方面,荀子繼往開來,將音樂、審美等禮樂思想進行了系統的歸納整理,使之理論化。荀子認為,音樂代表了人的心理活動,表達了人的內心感受,通過音樂,人們可以享受到音樂的美感,進行思想溝通,以及達到娛樂的目的。
不僅僅是音樂家州鳩,在當時很多儒家學派的代表,甚至一些政治家如季札、子產、晏嬰,他們對音樂都有一些論述。他們主張音樂最大的作用就是“和”,比如史官名伯申明:“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乎它謂之和……和五味以調口、和六律以聰耳”等等。和包含了融洽、和睦、統一、適中以及恰當等含義。當時間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期,萬世之師孔子又在音樂美學思想方面獨樹一幟,頗有論述。孔子認為:音樂最大的作用是教化民眾、清洗時風、移民易俗。孔子提出來的術語叫做“仁”,“仁”要求創作者在創建音樂的時候,給音樂賦予仁愛的內涵。孔子把音樂分為幾個幾部分,友善的有美的,有美和善兼而有之的,他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把音樂的審美標準提到了美善統一的高度,把音樂作為了教育的手段之一,他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成為了金科玉律之言。到了戰國末期,完美前面提到的荀子更是集音樂審美于大成,創作了專門兒關于音樂美學的論著《荀子?樂論》。
荀子系統地論述了音樂,涉及到社會、政治和教育各個方面,荀子系統地論述了音樂及其功能以及對社會的意義和對政治的幫助、對教育的促進,荀子將音樂審美繼往開來,匯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使之理論化。荀子認為,音樂代表了人的心理活動,表達了人的內心感受,通過音樂,人們可以享受到音樂的美感,進行思想溝通,以及達到娛樂的目的。
在荀子之后,呂不韋在《呂氏春秋》里從儒家的角度對音樂審美也有了系統的論述。《呂氏春秋》提出,音樂的產生是人感于外物,是心聲的外流或曰外在體現,音樂不僅表現了善,同時表現了美,這等于把孔子對音樂的盡善盡美說進一步擴大與宣揚。同時,呂氏春秋認為音樂本身是另外的一種語言,也屬于人類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與延伸,這和達芬奇的觀點類似,通過歌唱、音樂表演和創作,人類把思想感情充分的表達出來。
認識美、創造美要有相當的藝術鑒賞力,即一定的審美感受力、審美想象力和審美理解力。音樂美是豐富多彩的,需要我們深入的探索,多聆聽,多欣賞,正確體悟,這些都有助于我們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與理解,都有助于我們音樂美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