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依/黑龍江大學
大學生的價值觀正值關鍵時期的塑造,此時他們的思想政治價值觀念脆弱、易受侵蝕,認知能力不足,沒有客觀事情全面、細致的分析能力,分辨信息的能力薄弱,一些不良網站傳播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當學生出于好奇心點擊進去,便落到他們設下的不法網站的陷阱中,荼毒學生的內心發展;思想多元化的趨勢為各種思想觀念的發展提供舞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好的思想也會為大學生價值觀關鍵時期的建立帶來負面影響。長此以往,主流、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中消極、有害的腐敗思想并存,容易造成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失衡。
網絡輿論監察機制的不足、網絡語言規范性的缺失,再加上網絡中很難查證現實真實身份,導致網絡言論發表的隨意性,不文明的網絡現象呈現在大學生面前,,網絡的隱蔽性似乎成為了某些網絡語言暴力者的面具,語言暴力者在網絡上隨意的對他人進行言語辱罵、攻擊等,不文明的網絡現象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容易使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發表網絡言論時缺少一分嚴謹性,隨言隨語,任意發表言論。受網絡中不好現象的影響,大學生也容易將網絡變成情緒的宣泄地,造成其網絡道德行為失范。
人云亦云是影響當代大學生在思考問題、發表言論時的一個重要原因。自媒體發展迅速,如某短視頻程序軟件,它是手機端的拍攝短視頻APP,在全國的普及率非常高,它在給人們生活帶來輕松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對于一些容易引起爭議事件的短暫拍攝上傳到網上,引起熱議,大學生在明辨是非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容易跟風站隊,缺乏理智客觀分析事件的能力,缺少辯證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此外,“流行”成為了大學生建立某些思想道德信念的基礎。網絡輿論的碎片化和互聯網更新速度的迅速促使人們對一件熱議事件的關注度短暫。在短暫時間內對熱議事件的關注,大學生容易產生盲從的觀點和心理,不能真正的、追根究底去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缺少對事件的思考、沉淀最后內化成自己獨一無二觀點的過程。
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歷程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壯大,對于一些給社會帶來便利的領域和互聯網的結合,大學生總能輕而易舉的適應并靈活應用它。當代大學生是時代的產物,更是促進時代不斷向前優化發展的巨大驅動力。網絡世界中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蘊藏豐富的知識資源,大學生們容易接受到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最先進的科學、最優質教育資源。這有利于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
大學生是網絡信息的最有力的傳播者。社會上至美至善的事情在網上的傳播,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的事跡深深著觸動大學生,榜樣的力量時刻鞭策著大學生。對于社會中真善美的事件的傳播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
自媒體的發展迅速,信息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泛,對于社會事件、國家政事、國際事件在新媒體上傳播,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主力軍,最先接觸、了解這些新聞:感受祖國在國際社會中舉重若輕的作用、面對弱小國家求助中國的慷慨援助等等。在瀏覽這些新聞時當代大學生們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魅力,潛移默化的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育人力量的熏陶,有利于在夯實當代大學生成長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加強對主流文化的認同。
互聯網時代對信息的展現更加生動形象,給傳統模式下的課堂帶來了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傳播知識方式單一、死板。結合當代大學生對娛樂性、趣味性的追求,課堂知識的傳授應注重把抽象概念轉變為鮮活的事例,空洞的理論學說轉變為日常接地氣的案例。在課堂的教學中應注重情境性的設置,理論觀點講解的具體化,課堂氛圍的感染性,同時也應結合學生個性化需要科學的規劃課程內容。此外,互聯網具有資源共享性的特點,打破了時空的極限,為學生們帶來了豐富的資源,線上豐富的課程資源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創新傳統教學模式,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力,又能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認識。
除了課堂中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學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實時交互性、信息傳播的高效率性等打造專業的校園新媒體。首先,高校可以通過校園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教育,并且利用網絡信息的碎片化,以學生們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向他們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知識以及相關新聞,讓學生們感受豐富有內涵的知識,潤物細無聲的使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深入學生內心。其次,校園新媒體應注重對網絡輿論進行正面引導,是非明確的輿論觀點有利于學生價值觀的正確的塑造。此外,高校應建立嚴謹科學的網絡輿論監察機制。對于網絡中引起人們所熱議的事件,各高校應密切在關注輿論動向,關注學生們所發表的言論、觀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對于發布不良信息、散布謠言的人嚴肅處理。嚴格把控網絡環境,凈化網絡空氣,保證學生綠色上網。
信息的多樣化帶來價值觀念選擇的多樣化,面對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在網絡中常常面臨“失語”的窘境,學生容易受網絡中不良信息的誤導,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揮專業的教育思想,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思想觀念中的困惑,根據學生的疑惑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規劃課程內容。結合既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又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兩點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創建真實的、平等對話式的、科學的、結合學生個性化需要設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補位“流行”而確定自己的思想觀點,客觀理性的思考問題樹立自己的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自覺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做到慎獨。“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民族復興和祖國強大的歷史重任”,這不是一句空話,是未來幾十年中當代大學生要為之付諸努力的人生信仰。
互聯網時代到來,網絡的發展給當代大學生帶來頗多的資源,同時也給處于價值觀塑造關鍵期的大學生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網絡信息的質量良莠不齊,大學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其價值觀容易受到侵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肩負起培養祖國接班人的重任,促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