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玉/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職教20條”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長期目標和遠景目標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凸顯。2019年擴招100萬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國家有序實施“雙高建設”,全國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也落地山東,各級政府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大力支持。一系列的政策紅利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安裝了加速器,應該說職業教育面臨著非常好的發展機遇,職業教育的春天到了,畢業生將大有可為、大有所為。
通過與多所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專兼職輔導員和思政教師以及在校生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進行研究,筆者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長期與學生接觸,參與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考核平臺的搭建,對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有豐富的經驗,熟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高職院校目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1)實現“全員育人”還存在薄弱環節。對于行政部門的人員而言,有些老師認為思政育人和自己毫無關系,只是宣傳統戰部、教學系、思想政治教學部門、學生工作處等少數部門的責任。他們有本職的工作,認為只要把職責內的工作做好,至于參與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倒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有些老師想參與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這個優勢,但是礙于情面或者擔心本職工作而不了了之。
(2)從業人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識淡薄。許多教職工特別是教學一線的老師認為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的人才是高職院校的目標定位,不少院校重專業輕思政,存在著“專業教學一手硬,思政教學一手軟”的情況。
(3)從事思政教育的難度加大。當前的大學生生活順遂,對書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不能感同身受,對其英雄事跡難以理解甚至不屑。互聯網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
(4)思政師資力量不足,教學任務重。近幾年高職院校明顯重視公共思想政治課,引進了一批專業教師,由于課時比例增加,教學任務還是很重,幾乎每位思政教師每周都16課時以上。由于任務重,在思政課程教學時只是注重將基本內容傳播給學生,忽視了素質教育,重視教會學生掌握書本上的內容,缺乏對學生自身的了解與更深層次的研究,沒有形成學生積極參與的實踐機制,缺乏興趣性和主動性。
(5)沒有完全實現“課程思政”。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僅限于公共課教師和群團組織,思政課理論性強,乏味、枯燥是大多數學生的普遍認識,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弱。而專業課程在高職院校的比重達到70%,甚至更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時間也很長,興趣濃厚,專業課教師沒有意識進行思政教育,只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沒能將育人納入專業教學,因此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之間難以形成“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合力。
(6)思政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和方法不夠完善。思政教育內容多、面廣、形式多樣,進行考核的難度大;在評價方式方面,存在評價內容不全面,評價方式不科學和考核結構不合理和等問題。
高職院校要深入貫徹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等能力,及時研究新問題、探索新途徑、創造新經驗,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推動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1)加強督導,狠抓貫徹落實。各部門和人員要恪盡職守,扎扎實實地做好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上,進一步規范日常工作制度,融入思政教育,完善崗位職責,持續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學風建設和文化建設,做到常規性工作不斷線,重點工作無斷點。紀檢部門和牽頭部門要認真做好平時督查工作,制定計劃,使督導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并準確記錄督查情況與結果,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工作落實,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評提供可靠依據。
(2)擴大影響,運用考核結果。堅持把思政工作考核結果作為部門和個人年度考核、職稱評聘、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進行宣傳,表彰先進,激勵后進。思政教育工作突出,表現優秀的部門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其主要負責人一般應增定為先進工作者;對年度思政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學院黨委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對連續兩學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學院黨委對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人員進行撤職或崗位調整。對本學年發生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重大事故的單位與個人,實行“一票否決”。
(3)立足實際,做好思政教育。全面正確地評價工作實績,既重視有形的硬任務,也不忽視無形的“軟指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開展思政教育。豐富思政育人載體,創新課堂形式,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以社會實踐育人,以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育人,逐步建立起適合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4)挖掘潛力,完善師資培訓。在加大思政專職教師招聘的同時,擴大領導干部上黨課的范圍,主動吸收有經驗的輔導員、理論過硬的黨政干部、其他的專業教師等承擔思政教學任務。通過專門培訓、集體備課、說課(授課)比賽等形式提高他們的能力,實行考核退出機制,教學評價不合格,學生不滿意就調離,刺激教師主動學習、積極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與綜合素質,勝任思政教育工作。
(5)制定計劃,明確工作思路。根據部門職責,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服務部門與教學系的年度工作都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并制定具體考核內容。教務處完善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深化思政教育綜合改革,各教學系按照課程設置及專業特點,融入思政元素。
(6)改革創新,進行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考核。搭建一套網絡考核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資料的上傳、修改、刪除、得分、評分、清除,減少考核的工作量,提高考核的真實性、有效性,真正使思政考核落得實處,見到成效,切實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