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宇情
豐城市秀市初級中學
散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難的一個教學板塊,因其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讓很多學生對散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主旨情感產生迷惑,很容易偏離正確的主題,形成錯誤的觀念。所以教師應當對散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做出相應的優化。下文將從導引式教學方法、情景化教學以及資源拓展式的教學方法來優化散文閱讀的教學。
散文中的文字語言的精髓就在于“散”。散文者,文字散而神不散也。[1]眾所周知,初中生的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擅長,在閱讀散文時,他們很難抓住文章中的主旨關鍵點。因此,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快速地抓住散文中的“神”。
例如,在教學嚴文井的《永久的生命》這一篇散文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導引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正式講解分析文章內涵前,可以用一段話引出這堂課的主題,如“有人說,生命是偉大而神秘的,豐富奇妙的,永垂不朽的。什么就是怎樣的,讓我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首先是對文章的閱讀和朗誦。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有感情的閱讀文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初步地認知。然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文章分段。同時,教師提問學生是如何分段的,這樣分段的依據是什么。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就會知道學生是怎樣理解“永久的生命”的。如果學生理解正確的多,教師就可以問學生是否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眼”,如果學生理解錯誤的多,教師就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幫助學生找到“題眼”。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就能很快地找到散文《永久的生命》的關鍵字詞,即“題眼”是生命,關鍵的情感,即生命是卑微的、是柔弱已逝的,但同時又是永久的、充滿希望的。
散文雖說文字是散的,句子是散的,但是它還是具有關鍵字眼的,具備情感線索的。所以,學生只有在抓住散文中的線索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地領悟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情景化教學,顧名思義是把情景場面融入到教學中。[2]采用情景化教學的方式教學散文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投入到某種場景去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與其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便于學生理解。
例如,在教學茅盾的《白楊禮贊》這篇散文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學的方式,把一些抽象的情感具體的表現出來,讓學生切身感受。對于這篇散文的情景化教學,教師首先可以還原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現實生活的背景,讓學生先理解作者,再理解文章內涵。《白楊禮贊》創作于1941年,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在這期間,作者看到了日寇的殘暴,也在抗日戰爭一次次的勝利中看到了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下《白楊禮贊》的目的是表達自己心中的熱情,歌頌中華民族的英勇無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接下來,教師可以創設和白楊樹相關的情景。比如播放一些關于白楊樹精神的片段,或者白楊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白楊禮贊》屬于抒情散文,是借用景物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所以,學生在了解白楊樹相關內容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理解散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夠快速地與作者的思想對接。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消費越來越方便了,學習資源獲取的途徑也越來越多了。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種便捷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教學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這一篇文言散文,教師就可以引用和這篇文章相關的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因為這是一篇古代散文,所以它具有極高的文化古韻。因此,教師首先對“湖心亭”做出相應的解釋。湖心亭是杭州西湖一個小島上的亭子,云集文人墨客。如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在這座亭子里作的。可見“湖心亭”的魅力。這篇散文是作者在明朝滅亡,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地介紹明末清初的歷史,讓學生結合相關歷史去理解文章大意。另外,還可以從文章中的隱藏的資源來理解,如文中的“一痕”、“一點”、“一芥”清楚的描繪了一幅雪光水汽的湖上冬景,也隱晦地表達出作者深摯的隱逸之思,幽深的眷戀和傷感的情懷。
初中語文的散文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任務中的重點,它不僅是學生語文試卷上的題目,還是學生語文素養、道德情操的指導寶典。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散文閱讀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散文中情感的熏陶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