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鳳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吳橋鎮謝橋小學,江蘇揚州 225200)
在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立足生本理念,構建有效課堂,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各學科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有效利用能夠激發課堂活力,增強數學課堂教學多樣化、和諧性與開放性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與模式[1]。其中,生態課堂是一種完美契合生本教學理念的重要的教學理念,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更多知識,同時使學生享受更多歡樂。因此,如何將生態課堂理念有效融入各學科教學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
生態課堂本質上是一種立足生本理念,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強調考慮每個學生的個人意識、欲望與需求,同時需要兼顧其自主性、個性化與差異性發展[2]。教師應靈活地運用一些現代課堂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統一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同于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生態課堂立足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并盡可能地順應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力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鋪墊。生態課堂高度重視對學生個體的尊重,教師要想辦法突出他們的個性。學生在生態課堂教學氛圍中可以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性、能動性學習活動。從課堂教學特征的角度來看,生態課堂主要具有民主平等、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開放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等多種特性。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課堂構建需求,靈活地運用生活化教學等一些新型教學理念,發揮生態課堂的教學價值與作用。
預習指導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提前了解與掌握所學數學知識,增強聽課計劃性、目的性與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小學教學條件較差,教學輔助設備有限,加之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所以,許多學生在實際聽課過程中常常無法有效跟隨教師的授課思路與進度,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依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也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教師如果在預習指導中有效地應用生態課堂理念,將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需求與愛好等相結合,從而使小學生自覺、自主地開展高效學習。在預習環節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盡量避免過多地干預學生,而應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借助預習環節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性學習意識、促進其個性化發展。預習是新時期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確保其有效性。因此,在小學數學預習指導中有效融入生態課堂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小學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較差,導致小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差,難以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大多數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會更加側重對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的運用,機械化學習意識比較強。為了幫助學生有序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需要為其構建生態化課堂框架及完善的自主性學習框架。例如,部分農村小學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在課余時間難以有效指導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以預習的方式開展輔導活動,或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開展有序的預習活動。這種獨立學習空間的構建,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
例如,在指導農村小學生開展預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其設定明確的預習指導方案,包括預習的方向、方法及具體步驟等,在提升數學課堂預習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千米和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給出預習提示。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小的數量級進行分析,再過渡到對千米、噸等單位的理解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校的操場上面量出十米的長度,再量出百米的長度,接著思考千米的長度。同理,針對噸這一計量單位,教師可以從比較小的重量單位著手,逐步幫助學生對千米和噸形成深刻的認知。通過這種有序的預習指導,可以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教無一定之規,學同樣無一定之規。為了增強農村小學生預習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一些有效、常用的預習方法,這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生態課堂不可或缺的核心教學理念之一。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化與多樣化學習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開展數學預習指導工作期間,教師要注意結合構建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原則與要求,將一些簡便快捷的預習方法與技巧傳授給小學生,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預習活動,最終提高數學預習指導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數學預習指導時,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自主、合理地構建預習提綱。農村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足,常常無法有效地把控學習的有效環節與關鍵點,所以在實際的數學預習指導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結合數學教材的重難點及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對預習步驟進行科學劃分與優化設計,幫助學生自主、自覺地科學設置預習提綱,并在預習提綱的指導下逐步實現自主預習目標。例如,在學生預習“倒數”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指導農村小學生構建如下預習提綱。①在下面幾個分數中,哪兩個數的乘積結果是1?,4,。②兩個數如何才能稱為“互為倒數”?試寫出幾組例子。③你能找到2323 與2626 的倒數嗎?④仔細觀察原數與倒數,深入分析其分母、分子的結構位置改變規律。⑤1 的倒數是什么?0 有倒數嗎?這樣明晰的預習提綱,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預習效果,進而提升其課前預習能力。
農村小學生對外在學習環境具有很強的敏感性,自身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會受到主觀情緒與情感因素的影響。生態課堂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除了要扮演好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還要成為小學生學習情感的導師。教師在教學中有效注入情感,能使農村小學生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與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其預習的效果。因此,在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增強預習指導的情感性。
例如,在進行預習指導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保持平等的身份與他們進行溝通,不可強制性地要求或命令學生開展數學預習活動。例如,在教學“年、月、日”相關數學知識時,考慮到農村許多小學生多習慣用農歷表達日期,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深刻認知公歷的“年、月、日”的表達之外,還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公歷與農歷的區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同學們,你們平時有沒有認真觀察過家里的日歷或者手機上面的日歷呢?你們知道公歷與農歷的區別嗎?老師有一個小侄女,她是在去年3月27日出生的,老師想要為她過農歷生日,大家能幫助老師找到對應的農歷日期嗎?”通過這種契合學生生活實際的預習指導,學生可以有效提升預習效果。此外,生態課堂構建理念的有效運用,可以使小學生感悟和體會整個預習過程的和諧性與自然性,避免學生產生被動接受預習任務的不良感受。
農村小學生容易受到感性因素的影響,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不喜歡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時教師如果直接采取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容易使小學生失去預習或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預習活動,教師必須注意增強預習的有趣性,結合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目標與要求,科學地選擇數學預習素材,借助趣味性預習活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大多數農村小學生具有“喜歡扎堆”這一特征,數學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式預習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預習活動,幫助他們結合自身興趣和愛好來自主選擇合作小組,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進行預習。在評價預習活動效果時,教師應避免以學生個體為單位,而要針對整個學生小組,從而更好地提升預習指導活動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平移、旋轉與軸對稱”部分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預習活動,如為每個學習小組分發材料及工具,讓他們動手制作成具有軸對稱特點的圖形,如長方形、三角形等,比一比哪個小組做得更多、更好。這種趣味性預習指導可以更好地提升農村小學生的預習效果。
總而言之,預習指導是提升小學生預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實際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農村教育的特征與實際情況,立足生態課堂理念的內涵與目標,從增強預習指導有序性、方法性、情感性與趣味性幾個方面出發,科學制訂預習指導方案,力求逐步提升小學數學預習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