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冬梅
四川省渠縣第一小學
在整個學習階段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時期,在該過程中,學生才剛剛開始進入學習中去,在學習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則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其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通常需要學生發揮自身的創新思維來進行作文的創作,同時作文教學的開展也為學生鍛煉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閱讀是培養學生文學思維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把控,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思維。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育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差異性,制定多元化教學方式,尊重和信任每位學生,兼顧每位學生的進度和適應能力,創造不同層次學生的都能踴躍發言的機會,以此來激發整體的學習激情,團結協作,共同探究創新思維能力[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讓學生保持輕松的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紅樓春趣》這一節課時,由學生毛遂自薦進行扮演角色,一起朗讀文章,由于人物比較多,教師提前準備標有人物名字的名牌貼在學生的身上,以防人物混亂,學生們對大觀園里寶玉和黛玉放風箏過程中的趣事再現,使得課堂氛圍非常的輕松,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十分的濃厚。再讓學生們分享自己放風箏的經歷,學生在愉快的互動中,開發了思維,鍛煉了自身的創造力,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哪里有疑問,哪里就有進步。有疑問就有探索,有探索就有新發現,就有創新,因此進行質疑和提問,對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小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同時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氣。然而由于過去教師樹立的嚴格形象,讓學生的好奇心扼殺在“搖籃”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這里提倡教育工作者能拉近距離融入學生中,多與學生交流,俯身傾聽學生的聲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反問,耐心回答學生的疑問,進行點撥,輔助學生對更寬泛的延伸領域的創新探究。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特定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主動想象的欲望,幫助學生發散思維,為寫作學習做足準備。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或相關情節為學生創設獨特的學習環境,營造自由想象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展開思維,有效提升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營造想象氛圍,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活動,采用更加動態的形式進行講解。借助多媒體的畫面、聲音、情景功能,在課件中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放飛自己的想象。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當學習到《田家四季歌》一課時。教師要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課件的形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出來。在進行備課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視頻、音頻功能,制作出更吸引小學生眼球的教學課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田野上四季的景象通過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出來。為了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剪輯來豐富課件的內容,把春天播種、夏天灌溉、秋天收獲等景象更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學生觀看教學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思考田野中四季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借助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就能在更加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放飛自己的想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田野中的四季景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美麗的四季景象,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教學做好鋪墊。
經典是一個時代所留下來的印記。在進行經典誦讀時,教師需要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背景進行分析,也可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圍繞文章的背景進行延伸和擴展,讓學生了解作品是在怎樣的一個背景下產生的,根據作者的經歷來揣摩作者在創作這一作品時的心路歷程。例如,文章中主線人物的經歷和性格以及心中所想,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文章中人物的真實性格又是怎樣的。對待另一種文學類的閱讀更多的是對于細節和景色的描述,面對這一篇課文的學習,需要學生更多地去理解文章的字字句句中所蘊含的意境。對待語文的學習,需要撇去表面的浮華,更多地去深入了解蘊含在浮華背后的意境和真實。
素質教育改革并非朝夕之功,漫長的改革之路更要注重堅持和創新。新的教育理念實施要對傳統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需要教育工作者貫徹落實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轉變教學方式,需要學生養成自主思考、自主創新的習慣,共同為素質教育的進步做出努力。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更應該作為重心落實新改革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