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麗
廣東省惠州市水口大湖學校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學理念與教育方法也在不停地更新中。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極強的自然學科,教學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誠然,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質量并不理想。那么,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大量教育實踐證明:適當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學習“確定位置”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先將某一位學生的眼睛用布蒙起來,然后教師站在其他學生中間,讓該名通過摸衣服、聞氣味等的方式學生找出教師所在的位置,在游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該名學生撞到桌子,要及時給予相應地的提示,最終引導該名學生成功找出教師的所在位置。通過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了小學生對“確定位置”這一內容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在游戲過程中對位置的認識更加深刻,更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思考問題是數學新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比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內容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1 元等于10 角這一知識點,筆者為學生們創設了以下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們進行討論:佳佳想買一個一元錢的田字本,可是她的手里都是一些1 角、2 角和5 角這樣的角幣,佳佳應當如何付錢才能得到這個一元錢的田字本呢?有的學生說:“一個1 角兩個2 角和一個5 角可以買到”;有的學生說:“兩個5 角可以買到”;還有的學生說:“10個1 角還可以買到。”而學生們經過了一番討論之后最終得出了元、角的換算關系。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們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可謂一舉多得。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小學生還比較喜歡小故事,同時他們還會去主動的關注有趣與別致的故事內容。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將數學知識通過故事的方式描繪出來,給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賦予生命力,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數學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比如在學習“統計”這一內容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以下故事內容引導學生:今天是兔子小姐的生日,它特意舉辦了一個生日宴會,森林中所有的動物紛紛前來祝賀,小兔子招待大家的食物是各種各樣好吃的水果,現在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兔子小姐一共準備了多少種水果吧。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各個參與,各個在學,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情境是架起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而學生們通過情境學習法可以發現新的問題與學習方法,不知不覺地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內容的時候,由于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是引導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了多媒體中的課件和學具,其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參與到整時和半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立即興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由于時間單位與其他的計量單位相比較來說更加抽象一些,加之,低年級小學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個小時、一分鐘的一秒中時間有多長比較模糊,于是筆者又向學生們播放了一分鐘的音樂視頻,讓學生們跟著音樂節奏感知1 分鐘的時長。這樣一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學習到了相應的知識。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還要力求自然親近,使學生們在固有知識的支撐下,內化與吸收新的知識內容,實現教學的在創造。
某著名教育家曾提出:兒童思維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如果將思維與實踐活動分開,兒童的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為學生們創設活動化的教學情境,而不是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解。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們投身于相應的情境中,促使學生們在聽、說和做的過程中增長智慧,提高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認識角”這一內容的時候,可通過以下實踐活動展開教學:將實現準備好的圓形紙張、吸管和小棒拿出,請學生們各自選擇一種材料,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利用雙手做出角,在此過程中,如果不會做或者不懂的問題可以請老師和同學幫忙,最后再請學生們說一說制作的過程。活動化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更為學生們創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進而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課本中的知識,進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