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道棟
四川省廣漢市金魚第一中學
初中數學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其自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對于良好習慣及學習能力處于發展階段的初中生而言,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將良好習慣滲透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有利于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及數學素養的發展。通過良好習慣的培養,不僅實現了學生良好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時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卻需要一個長久的教學過程。
1.學生的學習能力還略有不足。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往往處于首位,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日常訓練和培養。造成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往往不能有效的掌握重點,進而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的不足。傳統數學教學多體現了教師的主體作用,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進而造成課堂的沉悶與死板,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1.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體現數學魅力。在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進行,而問題設置得是否合理、有效,直接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習,關系到能否在思考中實現良好習慣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有目標性,有層次性,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一個問題進行有效分解,然后在針對分解后的每一個子問題進行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使班集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講解的過程中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學習內容進行學習。
2.注重課堂教學主陣地的發揮,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以實現對數學概念的充分了解。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該盡可能的多元化。基于這樣的思想,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演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在多元化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其次,教師可以在進行數學講授的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問題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能夠類比、推理等數學解題的方法。
例如,在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之后,特別是在解答應用題和幾何推理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引導使學生能夠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通過多元化的解題方式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并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問題中去進行解題,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思維態度,同時通過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培養,實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具備了努力追求、充分發揮的良好品質,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打下了良好的習慣基礎,
3.注重鞏固與拓展訓練,促進數學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良好習慣,離不開有效的復習。在進行數學復習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進一步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在交流與合作中舉一反三,進而降低了個人良好習慣的限制,發揮了集體學習的力量,促進了所有學生良好習慣的發展。而學生思想的發展,一開始更多來源于對事物的模仿,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經典的數學例題進行講解,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解題技巧的模仿,快速掌握相關的數學學習方法,最后通過進一步的課后練習,完成知識的鞏固與拓展。
4.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合作是當前社會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能力,良好的合作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進一步交流,在多元化思維發展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了獨特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這一環境中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要點,進而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某一個知識和任務,進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體會,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
5.注重在練習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習慣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練習,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練習時間和機會,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手法進行學習。同時,教師應該盡可能降低課時等因素的影響,對于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應該給予及時的處理和引導。其次,教師在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任務的層次性,所設計的任務應該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進行有效的延伸和擴展,進而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習慣。
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而數學知識自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是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更要有效抓住這一時機,通過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良好習慣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