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幼平
江西省鄱陽縣雙港鎮樂亭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教師可以通過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目前,驗證性實驗是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時最常用的方式,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在讓學生對部分知識有全面了解之后,由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可以利用生物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對研究對象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并通過開展的實驗過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并且,要讓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精髓、態度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可以列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讓學生了解他們是如何一步步開展實驗的,了解科學研究成功的不易,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講課本知識生搬硬套,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教學方式的創新,而且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一成不變地進行實驗教學,學生的視野不能有效拓展,實驗教學效果不明顯。實驗利于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教師積極創新實驗設計,合理設計實驗教學方案。
創新實驗設計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作出假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小組的內容制定實驗計劃。在將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具體化。例如:光對鼠婦的分布會產生一定影響嗎?水分對蚯蚓的分布會產生一定影響嗎?溫度會對小泥鰍的呼吸造成影響嗎?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討,互相交流。在適當的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對問題一一進行解決,在解析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第一、實驗設計要嚴格遵循“對比對照”和“單一變量”的原則;第二、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將一些偶然因素全部排除,避免對實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三、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實驗過程中所使用的儀器和裝置進行合理化的替換,對操作程序進行適當的改進。創新實驗設計,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學生需求進行實驗的改進和完善,優化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對于生物知識體系來說,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生活是生物知識的淵源。因此在有效應用實驗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聯系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進行“植物呼吸作用問題”的探討時,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熟悉的水果作為實驗的條件,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進行“水果保鮮方式”的探討。經過一定的討論與實驗,學生也會得出較多保鮮水果的方式,并思考不同方式所帶來的效果,通過分析得出影響水果保鮮的因素,如濕度、空氣流通、氣溫等因素都會影響水果的保鮮,從而可以強化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
生物實驗活動是生物創新教學的重要基石,同時還是學生創新思維形成的有力保障。不過因為初中生思維認知水平還不是很完善,所以需要教師合理進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科學分析,提高認知水平,增強知識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課堂主體性充足的尊重,與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在具體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教師應該走在實驗教學前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并且為他們有效解決。課后,應該主動找學生談談。讓學生談談本節實驗課你有哪些疑惑?好的實驗方法和改進實驗的好點子?開展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小活動。這樣,能夠很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也能打開自己的心扉,與教師積極進行實驗探究。通過此,還能讓教師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基于此進行實驗教學調整,推動教學質量更進一步。
在《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這一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這一實驗,觀察植物蒸騰現象,并且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教學完成之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談談本次實驗教學中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又或者是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優化等。這樣便能瞬間激起學生的熱情,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而教師也能從中有所收獲,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準備。
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流程進行優化,教師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綜合實驗能力,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好實驗教學流程的設計,不斷創新實驗教學的方式,使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今后的生物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