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遠明 王 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州510080)
普通住院患者病情急劇變化并非毫無征兆,多數情況下在病情變化數小時前即已存在生理指標惡化[1],若早期處理可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2]。醫院大部分重癥或不穩定患者都收在ICU,但大部分意外死亡病例發生在ICU外,也就是普通病房。有研究顯示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主要發生在各種原因導致的搶救失敗后[3]。因此在每個專科病房設立2張監護病床,配備網絡化的多功能監護儀,對特定高危患者進行基本生命體征監測,建立院內中央監護網絡,將所有科室監護儀信息傳輸到中央站集中顯示,重癥快速反應小組(Critical Care Rapid Response Team,CCRRT)成員24小時監控,能早于病房及時發現異常生命體征[4]。CCRRT中央監控平臺是建立在網絡基礎上、覆蓋全院科室的重癥患者大型中央網絡監測報警中心,實施對住院患者持續監護、病房報警管理,早期精確識別高危患者,輔助CCRRT及時現場判斷與處理。最重要的是中央網絡監控平臺可基于采集的所有指標,借助人工智能模型,實現對疾病預警、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5],使重癥患者得到更好的診斷和治療。
為實現主要臨床應用場景的使用便捷性,信息平臺通過數據或界面集成方式為醫護主要業務系統提供所需數據。目前醫院住院電子病歷、移動查房、移動護理、電子交班系統等都從信息平臺獲取其他系統產生的數據[6]。醫院信息平臺總體框架,見圖1。

圖1 醫院信息平臺總體框架
實現對各個專科特設病床所屬監護儀的聯網,將所有監護儀數據信號利用內網上傳至服務器存儲,通過信息平臺進行交互,在電子病歷系統進行調看和管理,使CCRRT系統中的醫護人員能第一時間觀測到患者生命體征數據。中央網絡監控系統可基于采集的所有指標,自動判斷患者危機狀態,通過報警通知到CCRRT中央監護室值班醫生或管床主管醫生。平臺架構,見圖2。

圖2 CCRRT中央監控平臺架構

圖3 CCRRT中央監控平臺功能模塊
3.1.1 采集儀器管理 可增加、刪除、查詢、修改連接到系統的床邊設備,配置每臺設備在網絡中的唯一標識、廠家、型號、接口類型、IP地址、通訊接口、采集程序名稱、采集項目、所屬科室、床位、采集頻率、狀態、備注等信息。
3.1.2 患者生命體征數據自動采集 當患者轉入ICU并接上監護儀等設備時,部署在中央監控服務器的采集程序即可通過網絡獲取儀器產生的體征數據并保存到中央監控數據庫,用戶在客戶端選擇對應的患者、入室時間并綁定住院號和對應監護儀后即可顯示采集到的特征數據。系統同時保存儀器原始和修改后數據,支持數據還原。未接入網絡環境的儀器可直接連接電腦客戶端進行一對一采集。
3.2.1 集中監控展示 能夠以床位信息卡方式集中監控所有患者整體情況。在生命體征出現異常、ST醫囑到來而未執行、導管需要更換等情況出現時,系統進行閃爍提示。點擊某個床位患者可查看其生命體征變化詳情,包括患者情況、用藥、重癥監護事件、生命體征情況等信息。
3.2.2 圖形化展示 在同一屏幕上可以監控到某個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入量、出量以及床旁護理操作等詳細情況,實時更新監護數據,隨時切換到其他患者進行監護。采用折線圖等方式實時顯示生命體征數據,根據不同生命體征的有效范圍進行多軸顯示。自定義數據顯示期間,能夠單獨顯示某個班次或全天患者數據。醒目提示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新醫囑,點擊鏈接以執行。能夠顯示出患者在每個班次時間段內以及全天的入量、出量和體液平衡匯總情況。
3.2.3 差異化監護設置 系統可預先設置某個床位的床邊監護儀、呼吸機關聯情況、某個床位的責任護士以及監護級別。為某個床位患者設置特定的護理開始時間和間隔次數。不同監護級別的患者間隔時間可單獨設置。為某個床位患者設置個性化監護項目,監護項目中的內容從關聯的監護儀、呼吸機、血氣分析儀等設備中獲取,也可設置為人工錄入項,如床邊操作、危重評分等。將常用監護項目存儲為模板,供下次同類患者使用。對監護項目值是否在正常范圍設置警示條件。
3.2.4 監護儀遠程查看 點擊集中監護界面上某個患者生命體征信息即可將監護儀的患者生命體征情況遠程發送到科主任或主管醫生手機等移動設備端。支持遠程查看特護單、醫療文書等信息。
3.3.1 異常體征識別 只要符合一個或多個呼叫標準,任何院內病區醫務人員擔憂患者狀況時均可呼叫CCRRT從而進入CCRRT治療系統,CCRRT人員通過呼叫響應系統在15分鐘內對任何來自快速反應體系(Rapid Response System,RRS)的呼叫做出反應。CCRRT啟動標準,見表1。除監護儀采集的數據外,還要觀察其他臨床指標,例如中樞神經系統、尿量、呼吸氣道監測等,因此中心采集數據服務器需要從全院數據平臺抓取監測指標數據。

表1 CCRRT啟動標準

續表1
3.3.2 異常體征警告 當患者出現生命體征異常時,系統通過報警聲、彈窗、閃爍、底色變化以及自動發送短信、打電話等方式提醒CCRRT及主管醫生護士,點擊后可查看生命體征異常的具體情況及全過程診療數據。系統支持PC端和移動端的報警及信息查看,可在PDA、手機APP上進行信息調閱、記錄查看等操作。
3.3.3 搶救過程記錄 CCRRT人員到達后評估患者重要生命體征,進行氣道、氧合及通氣功能的初始治療或通氣、容量、升壓藥物應用等干預措施,經過緊急處理后,患者或送入手術室、轉入ICU治療,或病情穩定后在原科室繼續治療觀察,這一過程可在系統記錄保存,包括干預后患者病情變化,供科研、數據分析。
3.4.1 患者管理 (1)入科出科管理。與醫院信息系統對接,列出所有待入科患者基本情況。點擊某個患者可查看其詳細信息。對于未入科患者,可通過拖拽或點擊按鈕進行入科操作。已入科的也可進行重新入科操作。提供患者轉科、出院、轉院、死亡、回門/急診觀察室、放棄治療等出科管理功能。(2)出入科條件管理。提供轉入轉出條件管理功能,用于判斷當前患者是否滿足轉入或轉出ICU條件。例如可設置呼吸、血壓、氧飽和度、心率、血糖、hb、白細胞、血小板、血鈉、血鉀、血鈣等檢驗檢查生命體征結果作為符合轉入轉出的條件,對于符合條件患者,系統自動提示用戶出科或入科。(3)床位切換。系統提供靈活、方便的床位切換功能,護理人員點擊床號區域,系統顯示當前登錄護理人員所屬ICU科室內所有已分配患者的床位,點擊后可進入到該患者一站式護理工作站。另外對從醫院信息系統同步的患者(非臨時加床患者)會有顯著標識提醒。
3.4.2 醫護排班 可預先設置排班類型,如夜班、白班、行/休班、值班、調休等多個時段的起止時間。支持日歷式排班功能,可預先為下一排班周期設定好工作人員,系統自動統計出每個人本周和本月工時。考慮到每個排班周期安排基本相同,具有快速復制上一周工作安排功能。系統提供打印和導出功能,可將排班表打印或導出Excel格式電子表。
3.4.3 工作量統計 能夠統計出護士工作量詳細情況,如負責的患者數、新入科患者數、死亡患者、轉科患者、出院患者、CCRRT班次數日、血流動力學檢測班次數、血液灌流次數統計等分類情況。
3.5.1 概述 教育和培訓是CCRRT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質量為主要目標。教育主要是針對院內全體醫務人員,旨在早期識別危險患者,是確保CCRRT實施的前提。培訓主要針對CCRRT人員,旨在促進搶救過程規范化,以確保搶救質量和有效性。團隊人員需要經過專項培訓并在培訓結束后接受考核和資格評定,通過后才能加入CCRRT。
3.5.2 人員管理 CCRRT人員管理,可增加、刪除、查詢、修改、維護人員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類別、科室、所屬小組等。
3.5.3 在線教育培訓 包括在線課程、視頻、考試、數據庫查詢等子模塊,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訓標準。例如通過大量的視頻制作以及3D動畫模擬視頻,包括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呼吸機應用、電除顫、中心靜脈及動脈置管術等,提高培訓質量。系統提供Web網站、移動APP、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等方式進行人員培訓。
通過與醫院信息集成平臺互聯互通,與醫院檢驗信息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放射信息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手術麻醉、護理等業務系統關聯,可獲取患者住院和門診問診期間的檢驗檢查、病歷等信息,同時可將重癥搶救信息上傳至醫院數據平臺,形成醫療數據中心,為臨床科研和管理提供數據基礎。
基于信息平臺的CCRRT中央監控平臺建立有利于CCRRT醫療管理改進項目的實施,預期將降低非計劃性ICU入住率、心搏驟停發生率和重癥患者死亡率,提高醫院重癥患者生存率,保障醫療安全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