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平
摘 要: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古代人都喜愛飲茶,茶就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茶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內在精神理念,具有時代性、包容性和地域性,逐漸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的一種創(chuàng)作題材,可以說在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展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最為典型的就是在唐詩和宋詞中有著大量的體現(xiàn),很多詩詞名句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其他還有在戲曲、小說等文學類型方面也有著重要的體現(xiàn),所以對茶文化深入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圍繞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茶文化;中國古代文學;影響
我國古代人對日常生活的要求,無非在于“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情,茶之所以位于末尾,是因為茶不是生活必需品,講究務實的中國人能將茶與這六件生活必需品列在一起,恰恰說明了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同時茶文化也有著悠久歷史,人們在休閑的時候喜歡品茶,也賦予了茶相應的文化,而且茶文化還與古代文學逐漸融合到一起,最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已經有了關于描寫茶葉的文學作品,開創(chuàng)了茶文化的先河,并且之后茶文化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在很多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茶文化的身影,茶文化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題材。
一、茶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的相關介紹
(一)傳統(tǒng)茶文化的起源及內涵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在中華民族的漫長歷史長河中,茶也伴隨和見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國文化發(fā)展,如果翻開歷史畫卷,會發(fā)現(xiàn)古代人民所創(chuàng)作的茶詩、茶歌和茶畫等,仿佛從中嗅到了茶葉的清香。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歡品茶,茶文化也表現(xiàn)為一種高雅文化,與茶相關的文學作品成為茶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1]。茶文化具有豐富的深刻內涵,比如茶文化具有時代特征,歷史上各個時期的茶文化都有著各自特點,展現(xiàn)了茶文化的廣泛包容性,從而使其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之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風俗,使得茶文化也具有地域性,體現(xiàn)了豐富多樣的獨特魅力,比如大家熟知的有浙江龍井茶文化、福建武夷茶文化、云南普洱茶文化等,從而形成了多樣化的茶文化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二)中國古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中國古代文學類型多樣,主要有詩、詞、文和小說等,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基于當時社會背景產生的,是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化表達。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之所以得到了不斷地傳承和發(fā)展,主要就是因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了豐富的思維理念和情感內涵,這些都直接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的價值,這也是建設多元化文學作品體系的核心。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常常可以發(fā)現(xiàn)茶文化的身影,并且每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對于茶的描述都是不一樣的,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文化特點,對于研究當時的歷史也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融入茶文化,不僅僅表達了時代的內涵和發(fā)展趨勢,更是系統(tǒng)化地闡釋了對文化機制體系的認識,因此對此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一種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會體現(xiàn)作者一定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認識,通過分析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所產生的影響,可以對我國文學作品體系產生更全面的認識,有助于促進我國多元文化的傳播,這都體現(xiàn)了茶文化是諸多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核心[2]。
二、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一)唐詩中的茶文化
唐代時飲茶之風十分盛行,任何人群都喜愛飲茶解渴,雖然不同階層的茶葉會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飲茶的熱情卻從未受影響。飲茶作為一種文人雅趣,可以為文人帶來很多創(chuàng)作靈感,可以通過品茶抒情,寄托內心的情感,飲茶在唐朝的詩詞作品中多有體現(xiàn),并且茶文化也成為文人群體的代名詞,體現(xiàn)了一種高雅文化[3]。當茶文化與詩歌文化相互融合之后,就變成了足以驚艷世俗的“茶詩”,據不完全統(tǒng)計,唐代大約有500首“詠茶”的詩詞,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都曾一邊品茗一邊作詩。白居易當屬在唐詩中表現(xiàn)茶文化最多的詩人,他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這都與他曾經有過一段閑居生活息息相關。《山泉煎茶有懷》就是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茶詩,煮茶是他打發(fā)無聊時光的一種方式,“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描述了煮茶的情景,茶香四溢就是品茗的一種樂趣,“無由持一碗,寄予愛茶人”,詩人還把這種品飲茶的樂趣傳遞給其他
茶友。
(二)宋詞中的茶文化
宋代茶業(yè)高度發(fā)達,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茶業(yè)發(fā)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可以說是茶興于唐而盛于宋,茶業(yè)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社會上飲茶風氣盛行,茶文化獲得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宋朝的陶瓷技術、繪畫藝術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成熟發(fā)展,相應的與茶有關的各種元素也隨之繁榮發(fā)展,這些都為宋詞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資源素材。宋詞中有很多關于茶文化的描寫,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分析出一種特征,那就是注重生活中的細膩表達,作品上也會給人一種淡雅輕巧的美感。在宋朝的文人中,以蘇軾、王安石對茶的研究造詣最深,并熱衷于創(chuàng)作相關作品。君子相交淡如水,文人與茶多結緣。大文豪蘇軾酷愛茶,他與茶結緣終生,對品茶、烹茶、種茶樣樣在行。他對茶的依賴幾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其詞作《望江南》即云:“休對古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在飲茶品茗之際,常把茶農之苦辛懸于心頭,“悲歌為黎元”。《荔枝嘆》指斥了貴族官僚們昔日貢荔枝,今日又貢茶、貢花,爭新買寵的可恥行徑:“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并直言:“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瘡。”蘇軾一生沉浮宦海,輾轉四方,到過南方許多產茶區(qū),耳濡目染,他還自覺引茶入詩,從而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茶文化遺產,成為解讀北宋茶文化的重要
窗口[4]。
(三)其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茶文化
說起茶,我們比較熟知的一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就是陸雨的《茶經》,這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是關于茶葉的百科全書,開創(chuàng)了中國茶文化的新局面,其中詳細介紹了茶的發(fā)展和茶文化的發(fā)展過程。還有更早的《荈賦》,是中國茶文學的開山之作,同樣也有重要文化價值。除了古代詩詞之外,茶文化還與小說、書法、繪畫等文化緊密融合,共同構成了茶文化體系。其中,茶畫是繪畫藝術與茶文化相結合的成果,《清明上河圖》中就描繪了很多茶館,反映出了當時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的飲茶活動。茶禮是婚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乃禮儀之邦,婚嫁的時候有“三茶六禮”的說法,其中的“三茶”就體現(xiàn)了茶文化的重要價值,在《紅樓夢》中也有提到,“你既吃了我家的茶,還不給我家做媳婦”。這也是一種重要的體現(xiàn)[5]。再比如,成語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大特色,也有很多與茶有關的成語,比如粗茶淡飯、茶余飯后、人走茶涼等,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重要價值,這是我們全面深入認知茶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方式。
三、結語
綜上,茶文化對于我國不同時期的古代文學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茶已經成為文化的一種載體,許多古代文人都借助茶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感,所以這些作品也成為如今我們研究茶文化的一種重要資源。我們在閱讀與茶文化有關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時候,要注重深刻感受古人那種對茶情有獨鐘的感情。飲茶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茶文化已經深刻融入我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之中,使得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我們應將其不斷傳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安霞.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結合研究[J].福建茶葉,2019(02):32–35.
[2]蔡穎穎.論現(xiàn)代性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研究的理論預設[J].文藝理論研究,2017(09):26–28.
[3]董學文.探討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相互融合[J].魅力中國,2019(04):125.
[4] 沈德銘 . 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5):15.
[5]李代萍.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完美融合[J].福建茶葉,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