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關于審委會裁決理由在裁判文書中的公開隨著人權保障的強化也在不斷加強。第五個五年改革綱要中第19條深化裁判文書公開。加大裁判文書全面公開力度,嚴格不上網核準機制,杜絕選擇性上網問題。升級中國裁判文書網,提升上網裁判文書技術處理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著力提升用戶體驗。加強裁判文書數據資源研究利用,探索建立與政法機關、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技企業共享合作的長效工作機制,為規范訴訟活動、統一裁判尺度、繁榮理論研究、促進社會治理提供有力支持。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7條規定審判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能:(一)總結審判工作經驗;(二)討論決定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法律適用;(三)討論決定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是否應當再審;(四)討論決定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重大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對屬于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應當由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通過;發布指導性案例,可以由審判委員會專業委員會會議討論通過。法院組織法第39條規定合議庭認為案件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由審判長提出申請,院長批準。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合議庭對其匯報的事實負責,審判委員會委員對本人發表的意見和表決負責。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決定及其理由應當在裁判文書中公開,法律規定不公開的除外。其制度的研究價值有以下三個方面:
強化司法公開。法院組織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實行司法公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31條規定,合議庭評議案件應當按照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筆錄。評議案件筆錄由合議庭全體組成人員簽名。由此可見合議庭人員組成都是對外公開的,那么有審委會做出決定的案件,案件討論人員是否都做出了明確的公開。自2019年1月1日至今,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涉及到審判委員會的一審判決書中公開審判委員會辦案決定或理由的很少。而且并沒有公開辦案人員姓名及已建立由。審判委員會在解決疑難案件的情況下也屬于司法的一部分,這樣的貫徹法律是否與司法公開背道而馳?公開辦案人員意見理由的利弊權衡也同樣值得我們思考。同時不同省份對審委會裁判理由公開效果差異明顯,貫徹效果具有天壤之別。是各省法院的獎懲制度有所不同?還是專業能力差距?或者是監督輿論壓力不同?無論怎樣一個統一的獎懲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落實司法責任制。人民法院組織法第8條規定人民法院實行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權責統一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既然是終身追責那么審判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名單及意見就應該公開,更好的落實司法責任制。同時審委會裁判理由的公開有助于減少腐敗,使法官更好的抵御來自外界的不當干擾。倒逼司法工作人員依法判決。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決定和事由公開是公眾監督司法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司法體制內部,對于各級法院貫徹新組織法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對標平臺。審委會裁判理由公開之后極大程度上避免了一言堂帶來的貪腐現象,促進審判質量的提高,防止枉法裁判。法官追責是終身制,此制度也為后續審判委員會相關法律的完善鋪平了道路。最重要的是當審判委員會處理案件時,屬于司法的重要組成,其討論決定及理由的公開會最大限度上保障司法公正,實現個案正義。使廣大群眾和媒體可以跨越地域和時間進行監督。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明確規定了相關要求,但由于各級法院司法人員專業素質良莠不齊,相互攀比,執行力自然也并不樂觀。審判委員會相關內容在裁判文書網上公開,需要建立問責處罰機制。如果不按照要求執行應當受到響應的處罰,那么公開的執行力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強化司法公信力。法院組織法第11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裁判文書對案件事實的認定,使社會公眾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通過對審判委員會對案件的決定及理由公開,可以讓公眾了解法律的適用問題,傳播法律知識,進行普法教育,并預防犯罪。同時社會公眾可以對冤假錯案提出建議或者質疑,法院及時應對,更能贏得社會公眾對審判活動的信任,進而加強司法公信力。另外還有助于提升法官自身的專業素質,倒逼司法工作人員不斷進步。從初級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到最高法院。由于層級和地域的關系,我國司法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良莠不齊。從2019年一審涉及到審判委員會的判決書中不難發現,很多公開的理由并不充足,更有甚者自說自話辯方觀點一個都沒有,說理性差,裁判文書過于簡單化和格式化,其質量的提升空間還有很大。通過輿論的壓力,使得法官不得不提高自身辦案能力和裁判文書的寫作水平。其中大部分判決書不涉及辯護人意見,那么為什么沒有爭議的案件有沒有啟動審判委員會審判職能的必要性?既然是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為什么沒有辯護人意見意見的判決書比例那么高?《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范圍是合議庭難以做出決定的疑難、復雜、重大案件,另外三大訴訟法還同時規定了如果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發現某些案件確有錯誤,也應該提交到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規定過于籠統導致其被適用的太過于隨意,不利于審判委員會權威性的樹立,浪費司法資源,使審判委員會其他職能被牽制的無法正常發揮。裁判文書的制作質量太低,過于簡單化,格式化。完善裁判文書的質量同時可以大大提升司法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