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剛
摘要:司法自由裁量權是指裁判者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學術立場、功利性追求,對法律和事實進行認識、理解進而推理出結論的權力。所以,對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規范必然要從司法認識入手,當司法認識實現統一,司法自由裁量權的選擇余地將會合理性縮小并趨于統一。該文擬從統一司法認識的角度對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運行進行分析,理清自由裁量權和司法認識之間的聯系,并提出相關的規范和監督的構想,使司法自由裁量權規范有效的得到行使。
關鍵詞:司法;裁量權;規范;監督;認識
一、前言
司法自由裁量權是不自由的,所謂的自由,僅僅是在法律的限制內的一種選擇狀態,但就是這有限的自由像把雙刃劍一樣既彌補了法律局限性、抽象性等原生態缺陷,同時又可能嚴重影響法律的神圣和司法公信力。但由于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規范可行性和其作用的不可替代性,表現出收益大于成本的樣態,所以人們選擇讓自由裁量在一定的規范限制內存在于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面對現實,我們必須保證司法自由裁量權持續有效運行,降低其副作用,使其收益最大化。
二、影響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司法認識因素
(一)法律解釋對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影響
法律學說對法律解釋的影響。基于立場和觀點的不同,法學界各種學說林立,不同的學說對許多問題的看法不同,經過長期研究會形成一個學說體系,司法者往往根據不同問題選擇主觀認同的學說來進行解釋法律,也或者會根據客觀需求進行學說選擇,其選擇將會是自由的,當然結果根據其選擇的變化而變化,外部表現為自由裁量,這種情形并沒有規則限制,只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即可。刑法中的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即可能因學說的不同產生較大分歧,對于偶然防衛則會產生不同的裁量結果,一個有罪,一個無罪,司法自由裁量權在不同的學說認識上對法律的解釋被放大。
法律文字語言的準確性使用對法律解釋的影響。法律是通過法言法語呈現出的,法律經過解釋、適用后仍然需要法律文字語言表達,同一決定的不同表達將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但都對被裁判者產生拘束效力。同時自由裁量者的法律語言文字的選擇,必須是根據恰當法律解釋后的法律原意做出的一般人理解的決定,否則裁判的結果將無法主動地完全的得到執行。
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對法律詞匯的具體描述,而法律通常是詞匯組成,漢語詞匯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詞匯的多重含義,不同的含義決定了不同的強制內容和利益分配,所以詞匯含義的多重性賦予了司法自由裁量權較大的空間,客觀上可以進行多種選擇,這是規范司法自由裁量權所不能允許的。
(二)事實識別
事實確認。事實確認是根據證據所反映的事實,根據認識和經驗所作出的判斷。雖然是客觀事實,但必須經過主觀判斷,所以最終的事實是主客觀的統一結果。當其含有主觀判斷時必然涉及到司法認識,司法認識所帶來的選擇性實際就是司法自由裁量權。在案件審理中,往往會有大量的法律事實,但并不是所有的事實都將會被選入三段論的邏輯推理中,因為不是所有的法律事實都值得確認,尤其是當多個行為符合多個法律構成,或者事實重合、交叉、法條亦存在重合交叉時更為突出,這時的事實確認將會直接影響最終的裁判。這時確認哪些事實就表現為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
事實推定。事實推定是根據已知的確認事實,在司法認識和經驗法則的作用下,推理出未知的事實。法律確認是法律識別的直接性體現,事實推定是法律識別的間接性體現。無論是這種間接性還是直接性都反映出事實確認對司法認識的依賴,體現出更大的司法自由裁量權。所以,司法認識對事實推定是影響頗大,從而對司法自由裁量權亦會有較大影響。
三、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規范
統一主流法律學說。規范司法自由裁量權,首先應當對司法者所持的立場和觀點進行引導性統一,也就是統一主流法律學說作為指導司法實踐的理論依據,使司法者有一個統一的司法認識。因為司法不是法學研究,可以容許思想自由,司法是一個嚴謹審慎的活動,法律觀點的大范圍統一化可以直接引導整體司法者產生相同的司法認識,根據統一司法認識進行統一的司法判斷,其結果一定會相對統一,否則,司法認識標準的多樣化必然造成司法實踐中會出現同類案件不同裁判結果的情形,對司法公信力必然造成較大影響。
規范法律語言的使用。法律文字和語言是司法認識的書面或口頭表達形式,法律文字和語言和司法認識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內容會決定形式,但形式對內容也會有作用力。而且文字語言的不恰當使用會使受眾產生不同的司法認識,具體說就是在立法中司法者和社會大眾等群體會通過文字表述理解法律等,司法中,受眾和監督者等群體亦會通過文字或語言的表述感受到司法活動,當統一法律事實可以由不同文字語言表述時,司法自由裁量權就得以體現出來,但其基礎往往是由于對法律事實或法律文字語言的認識不同產生的,所以對于規范司法自由裁量權來說法律語言文字理應得到規范。
四、司法自由裁量權的監督
完善結案報告制度。結案報告制度不是一個新的制度,在司法實踐中長期存在,但由于重視的側重點的不同其發揮作用的方面與筆者所論不完全一致,但如果將結案報告加入辦理案件時所進行的司法認識過程的陳述部分時,并同判決書一并簽發,就可發揮司法自由裁量權在訴訟中的監督過程。
建立司法結果評價制度。在統一影響司法認識的因素的基礎上,對于判斷司法結果評價來說就已經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可以使用統一規則對司法結果或者說司法自由裁量權作用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是一種事后監督,及時的事后監督可以彌補公信力的損失,并可以防止損失擴大,糾正司法者的錯誤的司法認識,防止司法自由裁量權的不規范行使。
綜上,司法自由裁量權的主觀特征決定了其依賴于司法認識的性質,統一司法認識,規范司法認識的方法才能最有效的防止司法自由裁量權的不當行使,才能鞏固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