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疫情防控將成為一種常態的形勢,這種常態形勢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的困境,同時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該文對疫情防控常態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進行了闡述與分析,并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疫情防控;就業指導;
馬春曉(1986-)女,漢族,山東濟南人,研究生,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是黨和國家非常關注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大學生就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就業工作,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尤其是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疫情防控會變成一種常態的形勢,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的就業心理、所面對的就業環境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給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形勢下更加高效、更加有針對性的做好就業指導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疫情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現狀與壓力。
畢業生心理壓力增大,消極就業現狀嚴重。首先,各高校自疫情發生以來增加了對包括畢業生在內的所有學生防疫健康情況的檢測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對學生就業心態和就業狀況的了解,給本來就處于畢業和就業焦慮中的學生無形中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同時由于疫情影響,各類關于畢業生就業的信息量過大,學生要完全從網絡上獲取招聘信息、就業指導課程等等,對這種學習形式的不適應給學生造成了的一定程度的心理焦慮。其次由于大環境的影響,疫情期間“找工作難”、“就業形式嚴峻”等描述成為了學生腦海中的標簽,這讓部分畢業生為自己的消極就業找到了合適的理由,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促就業穩就業的措施,部分學生消極就業的現狀依然嚴重。
畢業生整體就業難度劇增,企業招聘模式急需轉型。一是畢業生整體就業難度劇增。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展的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狀況和就業形勢受到重大沖擊,大量企業停產停工,第三產業的許多企業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這對我國中低等收入家庭,尤其廣大農民工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群體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雖然國務院采取了擴大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規模,提高基層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比例,擴大高校研究生招收比例等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劇增以及長時間受到疫情的劇烈沖擊,用人單位的新增崗位減少,畢業生的就業難度隨之劇增。
二是企業招聘模式的轉變。線下面對面的招聘一直是畢業生求職的主渠道,受疫情影響,線下招聘停止,但不少企業對線上招聘的流程不熟悉,招聘信息的發布也不及時,直接導致了企業的需求和學生的需求信息的不對稱,給畢業生求職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造成了部分企業的招工難。因此企業招聘的模式急需向就業數字化轉型。
現有的學校就業指導服務形式單一,實效性不強。一是開展學生就業指導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絕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團隊由輔導員組成,但是輔導員的工作內容繁雜,指導就業余力有限,并且有些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相對欠缺,資質不足。二是就業指導形式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絕大多數的就業指導都是只針對畢業生,形式也更多的是就業信息和就業崗位的推送,但畢業前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已基本定型,如果在低年級時沒有引導學生對就業形成初步認識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只在畢業前夕進行簡單的就業崗位的推送,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三是就業指導課程缺乏針對性,理論性強,實踐性少,導致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認可度不高,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培養。
防疫常態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形式與措施
針對當前疫情形勢,未來如何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順利走向理想的工作崗位,將是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最大的難點。在防疫常態形式下我們需要認真思考,讓我們的就業指導既解決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又能與時俱進,真正適應疫情的現實環境;既注重就業指導形式的多樣化和便捷化,也要考慮指導的方式被學生認可,效果能及時顯現。
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是凸顯政策性就業宣傳實效的法寶。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以及大學生入伍等政策性就業是國家擴大基層就業規模,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重要舉措。在就業指導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將就業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尤其是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的優秀表現,充分的展示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人民的主體地位。把這些中國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的戰斗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提升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感與使命感,從而引導學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貢獻個人的青春和力量。
就業指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是緩解疫情形勢下學生心理壓力的關鍵。在防疫常態形式下,畢業生的心理焦慮與心理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們或多或少地會因對社會民生、經濟形勢、就業形勢等方面認識的變化,對生活、工作的選擇和意義上有了新的認知[2],這就需要我們將就業指導服務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針對學生出現的各類因就業引起的心理焦慮、心理壓力大、情緒失控等方面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對于來自重點疫區的學生要及時采取心理干預和重建的措施,還需制定一對一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措施,尤其是對家庭遭受此次疫情影響較大的同學, 必須積極地接觸和照顧, 指派特殊的心理老師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整,以便學生對自己和自我定位有正確的認識。[3]將疫情對學生的就業心理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的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就業指導要及時進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云服務。一方面面對防疫常態的形勢,高校的就業指導要及時轉型,進一步推動就業數字化,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招聘崗位進行精準分類,實現崗位精準推送,保證企業方和求職學生雙方的供需信息的及時對接,全力實現崗位信息精準匹配。另一方面要積極打造互聯網+就業的就業指導模式。充分利用職業就業意向測評軟件幫助學生對個人的就業信息與職業能力進行測評,并根據測評結果和個人的就業意向給與更客觀有效的建議。充分尊重學生個人求職意愿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給予包括薪資待遇、工作地點、內容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把眼光拓展到更多新興領域,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在就業過程中尋找新機遇,切實將就業指導的云服務落到實處。
就業指導課程設置要更有實效性,師資隊伍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課是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針對就業指導應貫穿學生在校期間全過程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就業的要求,就業指導課的設置也應該針對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同年級的特點變的更加有針對性。對大一的學生應利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自我探索,引導學生對個人的性格、興趣、技能、價值觀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轉變曾經單純以高考為目標的學習模式,把學生視野引導到對未來職業的認知和個人所學專業與職場所需的視角,幫助學生制定符合個人需求的大學四年的生涯規劃。對于大二的學生,在對所學專業知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注重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與優秀的高年級學生交流和與企業人直接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近距離的接觸優秀和職場,為他們答疑解惑。對于大三的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則可以引入專業領域,幫助學生明確跟所學專業對應的職場的需求和特點,及時修改個人的求職意向,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就業政策,為大四求職做好準備。對于大四的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則應該更傾向于就業政策、就業心理、職業道德以及具體的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實操性的課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應該多以實例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就業現狀并提供就業選擇。例如:雖然當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在本次疫情中,互聯網行業、在線消費、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無人經濟等領域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些領域中有很多適合年輕人的崗位和機會。[4]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事情原有的節奏,盡管在遭遇疫情之初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在黨的領導下,國家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積極探索疫情之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的到來,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民生大計,同時也是檢驗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高校必須及時轉變思想,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就業指導方法,才能讓畢業生就業工作突破困境,切實為學生就業提供指引和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長安.疫情沖擊下,如何穩就業[N].環球時報,2020-03-14(007).
[2]田爽.新冠肺炎疫情下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實效性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匯,2020(06)
[3]尤春陽,馮麗麗.解析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J].財富時代,2019(12)
[4]錢璐宜. 新形勢下對于如何改進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思考[J].科教文匯.2020(7)